7月11日消息,易观国际最新报告《中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年度综合报告2006》中指出,中国物流业正在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实现整体转变,现代物流模式将引导物流业信息化需求,而产生这种转变的基本动力来自市场需求。
传统物流模式所处的市场环境:客户的关注重点集中在供应链的生产制造环节,市场上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产品生产模式是大批量多品种,服务水平并没有成为客户运营的导向。生产制造环节成本压缩空间较大,产品生产以成本和实物质量为导向,客户更关心质量和成本。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保持松散的合作关系,缺乏协作意识和能力。
现代物流模式所处的市场环境:客户的关注重点集中于供应链整体效率的提升,要求以合适的价格和质量水平、低廉的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交付产品到规定的地方,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需求。产品生产模式是小批量多品种。用户需求多样化,用户不仅关注实物,交付服务也成为关注内容。物流成为供应链运作的瓶颈,交付过程质量成为服务水平的重要评价标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合作升级到协作高度,战略合作意识增强。随着这种转变的深入发展,中国物流企业出现了传统物流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两个不同群体。
对于传统物流企业而言,其信息化发展水平受业务范围与服务内容限制,其信息化建设主要停留在执行层面,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提升操作层面的运营效率,IT投入集中在硬件系统。在管理软件的采购方面,77.50%的企业将售后服务作为最重要的选择标准,而咨询/实施顾问专业能力这个标准只占有22.50%的比重。引起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占物流企业总数大多数的传统物流企业在管理软件的IT采购方面主要面向的是易用性较强的小型软件包,而没有使用复杂的专业物流软件系统。47.50%的传统物流企业计划在未来两年加大信息化投入力度。易观国际数据显示:2006-2010年,传统物流企业IT投入规模将累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其信息化建设水平较高。由于第三方物流需要保持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并提供更为全面的物流服务内容。因此,其信息化建设目标受到业务驱动的影响,主要偏向加强计划、执行和增值服务系统。值得注意的是,订单管理已经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一种有效管理模式,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以订单履行能力作为选择与考核物流服务商的重要依据。利用信息技术优势,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展示更透明的订单履行过程给客户,提高客户对服务的依赖程度(即服务粘性)。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未来两年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建设面向供应链协作的综合性企业门户系统。目前,虽然第三方物流企业已经拥有了较为完善的后台支持系统,但缺乏面向供应链协作的开放式平台系统。因此,建设企业门户这样的平台系统将成为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易观国际数据显示:2006-2010年,第三方物流企业IT投入规模将累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