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惠农 要务实推进
来源:中国电子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各
级邮政部门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刻认识服务“三农”的重
要意义,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做好服务“三农”工作,围绕新农村建设
的战略目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减负,为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建立邮政服务体系是服务“三农”的有力手段
  邮政服务新农村,在完善配送物流、储蓄保险、资金流通、信息
传递服务体系方面大有可为。邮政部门将进一步拓展农村绿色流通通
道和资金信息服务渠道,促进新农村文化文明建设,发挥农村邮政在
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畅通的物流配送渠道
  建设新农村的基本内涵是发展生产,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高产
高效的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增长。目前,农村一些地区流通
体系不畅已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论是工业产品流入农
村,还是农副产品流出,都缺乏完整高效的流通渠道。因此,将适合
我国农业生产的各种先进技术、农资产品送到农村,为农民提供不断
完善、方便有效的培训、指导、销售和使用服务,需要加强农工商贸
流通物流配送服务网络建设,建立一个有效运行的社会服务体系。


  邮政覆盖面广、点多、线长,是沟通城乡联系的枢纽和桥梁,具
有服务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独特渠道优势。邮政现有1/3的职工、2/3
的邮路、3/4的网点分布在农村地区,仅在农村就有3万多个营业网点。
一方面,邮政配送使产品从生产企业只经过邮政一个环节就能到达农
民手中,加快了流通速度,降低了流通成本;另一方面,通过邮政配
送的农资产品将假冒伪劣产品挤出农村市场,维护了农民利益。


  邮政系统可以依托遍布城乡的邮政服务网点和配送体系,从已经
探索成功的种子、农资配送入手,逐步向农村地区适销对路的日用百
货配送服务延伸,在原有网络上增加生产生活产品配送、农业信息发
布、代订送火车票等服务项目,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二)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服务支持
  在农业发展面临转型与升级、农村经济增长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
期,农村金融体系中仍存在许多不利因素,成为制约“三农”问题的
瓶颈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农村金融
体系呈现弱化趋势,金融产品单一,融资渠道狭窄,农村融资难问题
较为突出。发展“三农”经济,必须优化农村融资环境,加大资金支
持力度。


  邮政金融是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邮政能够为农民提供
储蓄、国内国际汇款、绿卡消费、代理保险、代收付费等项基础性金
融服务。特别是邮政储蓄资金自主运用以来,邮政通过协议存款、债
券交易、小额质押贷款等项业务,直接为“三农”提供资金支持,保
障农村生产和消费,支持农业生产,服务农民生活。


  小额贷款、汇兑、绿卡缴费代理、送款等业务,并不断推出各类
信贷、结算、保险、中间服务等金融工具和产品。农村邮政储蓄自主
运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办理借贷服务,保障农村生产和消费,支持
农业生产,服务农民生活。


  邮政金融服务是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的重
要组成部分。积极参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可针对广大农村农民
开发养老保险、简易人身财产保险、涉农产品保险等险种,发挥社会
稳定器和农村经济保护伞的作用。建立、完善农村邮政储蓄信贷信用
体系,创新农村邮政投融资体系建设,把在城市开办的金融业务在农
村推广,邮政引领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意义十分重大。


  (三)为农村文化产业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不仅体现在经济上,还表现在文化方面。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文化事业、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不
足,文化活动较为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邮政拓宽了文化产品服务“三农”领域,建立了农村文化产品流
通、发行、配送和分销网络覆盖,增强农村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各
地邮政通过农村出版物发行,为县、乡文化图书馆(站)配送书刊,配
合农民文化设施建设,推荐农村适用读物,鼓励引导农村全民读书,
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繁荣了农村文化市场。


  二、邮政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邮政部门一直高度重视服务“三农”工作。除传统的
通信服务和金融服务外,近年来邮政部门还充分利用邮政网络的优势,
积极服务“三农”,不仅有效净化了农村的流通渠道,促进了资金向
农村的流动,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初步建成渠道畅通、运作规范、服务优良的连锁配送体系
  邮政部门针对广大农村流通渠道不畅的问题,初步建立一个覆盖
全国主要农业省区、技术比较先进的连锁配送网络。


  2005年,新增农村连锁配送网点6万处,服务网点总数达到19万
处,覆盖全国27%的行政村,江西、山东两省行政村服务网点覆盖达
到80%以上。目前,以乡邮员、代办员为主体、吸纳农村科技带头人、
致富事业带头人、种植大户参与的配送队伍初具规模;由农技部门、
研究机构、生产厂家等多方参与,邮政内部培养、外部引进、社会聘
请相结合的技术服务队伍正发展壮大;“先示范、后配送”,“收订
到农户、配送到家门、服务到田头”,“时间上跟进、产品上叠加”
等服务模式不断完善。


  依托这个服务体系,在全国20多个省份,邮政服务的农田面积达
到2.9亿亩,直接服务的农民达到1.5亿人。邮政部门配送的产品日益
丰富,已有八个系列140多个品种,涉及种子、肥料、农药、饲料及
饲料添加剂、酒水、乳制品、日化产品等领域,并向农村公共事业服
务延伸,如农村第二代身份证寄送、火车票订送服务等。如在江西,
邮政介入农资配送渠道后,种子价格由9元/斤降至每斤不到6元,省
邮政2005年配送种子3000吨,仅此一项就为农民减负近2000万元。


  (二)通过邮政储蓄为“三农”提供金融支持
  在商业银行大幅收缩农村机构的情况下,邮政部门一直在农村地
区保持着2万多个储蓄网点和3.4万个汇兑网点,为农民提供储蓄汇兑
和多种代办服务。


  据统计,2005年通过邮政储蓄和汇兑,实现从城市到农村的资金
流量为13000亿元。仅广东一省春节期间就汇出400多亿元。邮政储
蓄和汇兑两大渠道有效促进了资金从东部到西部、从城市到农村的流
动。


  为方便农村资金流动,邮政为外出打工农民免费提供绿卡,方便
农民办理邮政储蓄异地交易、ATM存取款、POS消费等业务。河南邮政
还积极探索代收农电费的新路子,为每个农民建立一个账户,减少了
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在邮政储蓄资金自主运用以后,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协
议存款、购买农业发展银行等机构提供资金,积极支持“三农”。自
2003年自主运用资金以来,共向88家农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1861.52
亿元。


  三、健全邮政服务体系的主要任务
  贯彻落实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邮政优势,为农业发展
提供重要的渠道基础,为农村繁荣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为农民生活
提供丰富的文化服务,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积极面对,
进一步提高邮政“惠农”的水平和能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
程。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力拓展农村市场
  要转变农村邮政市场无所作为、农村邮政支局所是包袱的观念。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邮政必须改变粗放经营的方式。一方面,
农村支局的良性发展对邮政大网的高效运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
面,邮政承担着普遍服务的义务,不可能把经济效益低的网点全都撤
销。积极的办法就是面对现实,勇敢开拓,以新观念、新对策去改组、
激活农村邮政。


  (二)完善连锁配送服务体系,深入开展连锁配送业务
  规范连锁配送渠道建设,着力培育精品网点。重点开发农资类、
快速消费品类和公共服务三大市场,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优化业务
流程。在重点地区和精品网点实现信息化管理,促进业务流程的不断
优化。


  (三)完善农村邮政金融服务,加大邮储资金支农力度
  继续做好农村邮政储蓄、汇兑工作,满足农民的存取款要求,方
便外出务工农民。进一步拓展代办业务范围,增加代收公用事业费的
服务种类,努力把邮政建设成为农村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邮政
储蓄政策,使邮政储蓄在农村地区吸收的资金留在农村,扩大邮储自
主运用资金的支农规模。继续通过各种形式,优先为农村地区的金融
机构提供资金。丰富农村金融服务品种,满足农民信贷需要。


  (四)建设农村发行网络渠道,促进农村文化发展
  要从实际出发,解决农民文化生活中迫切需要的实际问题,为改
善乡村环境面貌和提高文化素质提供动力。要充分认识繁荣农村文化
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广泛开展送书报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等
科技文化产品下乡等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