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过去有一个月了,今年没有传出往年那样的考场作弊事件。在为高考“净土”感到欣慰的同时,也不由感叹信息化手段应用的不断深入。
像在江苏省,50万考生进考场前,都得先通过金属探测器的“火眼金睛”,以防止将手机等通讯工具带入考场,这是江苏全省首次运用该办法将作弊拒绝于考场之外。据江苏省考试院有关负责人透露,约使用了1.8万只金属探测器。其他一些省市还启用了手机通讯信号屏蔽装置和考场视频监视系统。
今年华东各省市信息化逐步进入“深水区”,由此可见一斑。一是企业信息化开始由“点”到“面”,取得初步成效。2003-2005年,南京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项目立项416项,通过三年滚动实施,新增销售466亿元,实现利润38亿元。现在南京市正逐步加强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因为示范和试点企业的龙头和标杆作用是企业信息化进程的第一步,围绕重点领域和环节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才是最终结果。
二是城市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等关乎民生的“公共服务信息化”加大步伐,并成为下一步信息化重点。像苏南各城市都加大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目的是为各行各业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服务。比如,南京市建立了覆盖市区的多比例尺、多精度城市二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并建立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社会保障卡发行累计达166万张;无锡市加快了政务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规划启动了应急指挥联动系统、财税库行联网、政务专网门户、城市出入口监控服务信息系统,建设了地理信息共享交换平台。
信息化步入“深水区”,也带来一些应用上的困难。目前比较突出的,一是企业信息化“面”上的普及难于“点”上的提高。把示范项目、试点企业信息化的经验推广到细分行业中去,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财力。而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更面临自身生存压力、信息化服务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困难。二是公共服务信息化需要政府各部门跨行业、跨平台的整合,既要避免多方重复建设的“拉链”现象,也需填平互不相通的“数字鸿沟”。
因此,如何根据区域特色进行模式创新,提供有利于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的公共信息平台,提供便民利民的整合服务平台,成为信息化“深水区”的两大立桩,也是信息化厂商的商机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