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信息化正走向纵深
来源:金融时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主持人:潘竑
  嘉宾:罗国兴(IBM公司中国区保险及证券业总经理)

  近日,IBM公司举办了以“引领信息管理,创新服务价值”为主题的“2006中国保险业高峰论坛”。来自保监会、各大保险公司以及IBM的全球技术专家共聚一堂,探讨如何构建保险业核心业务系统,深化保险业数据标准的建立,加强数据集中及运营管理,以此推动中国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创新发展。会上,记者就保险信息化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采访了IBM公司中国区保险及证券业总经理罗国兴。

  主持人:与银行业的信息化相比较,我国保险业信息化的起步比较晚,问题也比较多。那么,既然保险业在信息化方面是后来者,是否可以从银行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当中,汲取一些有益的经验教训?也就是说,银行信息化建设所走的弯路,保险业是否能够尽量避免?

  嘉宾:从我个人经验看,目前保险信息化建设尚处于满足自动化需要的阶段,还没有做到全面支持业务、服务和管理的创新。自动化只是信息技术建设非常早期的目标和任务,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保险公司应当考虑如何支持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从这个方面说,保险行业相对于银行业来说,做的还不是很到位。
  另外,与银行类似,数据大集中同样是保险业必经之路。在数据大集中方面,银行业的确也走了很多弯路,保险业在实施数据大集中过程中,可从银行业的发展历史中汲取很多经验教训。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数据大集中不应只是简单的物理集中,而应考虑整个公司的核心应用系统怎么架构。也就是说,数据大集中与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这两个问题不能分割起来单独考虑。数据大集中时,必须同时考虑在这样的架构下,核心保险应用系统该怎么建设。这就自然牵涉到了信息化战略规划的问题。
  亟待澄清的是,信息技术规划本身不是独立的信息技术规划,而应当和业务规划产生关联。无论是数据大集中,还是建构新一代的核心保险业务系统,保险公司首先要有一个非常清晰的业务规划,这可促使公司突破早期的自动化阶段,进入到支撑业务的阶段。因此,架构一个好的核心业务系统和好的信息技术的平台,可以帮助保险公司很好地完成业务转型。

  主持人:目前国内保险公司在数据大集中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上而下”,比如泰康人寿这类比较年轻的保险公司,他们可以迅速地进行数据集中,但在各地扩张时却遇到了瓶颈。另一种是“自下而上”,像中国人寿这样老牌的保险公司,他们在一开始集中时,各地就有很多个分支点,进行全国的数据集中也走过了漫长的过程。您是如何看待这两种模式的?针对不同类型的保险公司,您认为他们采用的大集中模式应当是怎样的?

  嘉宾:首先,我想重新确认一下所谓“数据大集中”的概念。数据大集中不能只是简单地架构一个平台或唯一的数据库,就算是数据大集中了。其实,数据大集中本身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容,不仅仅在基础架构建设方面是一个集中的平台、一个集中的数据库,更重要的,是核心业务的集中和各种应用的集中。
  回顾数据大集中的发展历程,您刚才谈到的两种模式都是非常自然的现象,都是符合不同企业自身业务发展特点的。的确,这两种模式各有各的难处。“自下而上”模式的难点是怎样摆脱原有的信息技术建设遗留的问题,重点要考虑怎样建构一个能够满足未来发展的核心业务系统,怎样以模块化组件化的方式支撑未来的发展。对于以“自上而下”方式进行数据大集中的新兴保险公司来说,重点则是如何在地理上拓展业务的同时,顺利挂接网点,并建设一个适应未来业务发展的优秀网络。我一直认为,数据中心的建设不是一个难题,数据中心的管理才是真正的难题。所以,怎样培养一支富有经验的数据中心维护和管理的队伍,将是保险信息化中极其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主持人:这次会上,你们推出了IAA(保险应用体系结构)和IIW(保险信息仓库)保险业务模型,帮助中国的保险公司实现业务流程优化改造、业务标准和数据标准建设,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架构的建设。我最关心的是,这些业务模型都是由你们服务于国外保险业的经验总结而来的,那么,怎样才能够让它们适应中国本土的市场环境,在国内保险公司中落地呢?这当中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和问题?

  嘉宾:IAA和IIW是IBM提出的业务模型,是一个业务框架。这样的业务模型、业务框架是涵盖了欧美发达国家众多市场里面通行的保险业务模型和保险业务标准。比如说在欧美国家所通行的A鄄CORD标准,IAA和IIW是涵盖了A鄄CORD这个标准,同时,它也适应于不同类型市场的保险业务模型。从1989年IAA和IIW推出以来,在美国我们每年都会召开一个IAA的用户大会。从去年起,在亚太区开始举办IAA大会,一些中国的保险公司都参加了这些大会。比如,太平洋保险公司在去年的IAA大会上,就介绍了他们对IAA模型的应用经验。
  2002年,IBM帮助太平洋保险公司在国内首先采用了IIA和IIW模型。他们利用该模型做了很多探索。其中,最成功的是在2004年底,建立起一个企业数据标准,从业务数据、数据来源、数据拥有者、数据权限等角度,把整个企业内部的数据流转过程进行了重新定义。这为其以后构建新一代的分析系统和业务系统,以及整个集团的整合奠定了基础的数据标准。
  将IAA和IIW这样的模型、概念框架介绍到中国市场上来,的确存在本地化问题。我想,作为模型的发明者,我们必须和应用软件开发商保持紧密的合作,透过他们对本地市场的了解,把IBM在全球非常丰富的理念移植到中国本土市场上来。

  主持人:当前,国内保险公司热衷于集团化和多元化经营。不少保险公司都在体验所谓的金融控股综合经营模式,在金融控股下构建寿险业务、财产险业务、年金业务和养老险等多种业务,甚至是证券业务和其他金融业务。我想,对于这些保险公司来说,非常关心的是怎样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有实力的控股集团?如何同时保有自己在不同的专业险种领域里的核心竞争能力?您认为,信息技术在这些方面能够给予哪些有力的支撑?

  嘉宾:有关各险种业务互相之间的支持与配合,我个人认为,一是要体现企业的品牌。作为一个金融控股集团,集团的企业品牌怎样可以充分被各个不同业务多层次综合运用,这本身是一个最大的资源配给的问题。二是金融控股集团所属的不同专业分支机构,它的销售网络怎样被后台专业层次的业务充分利用。三是控股集团所属的不同专业子公司的客户群体,怎样可以被各个不同的专业子公司充分利用。也就是对这些客户要进行更深入的开发和挖掘,以便面向金融控股集团各个分支专业机构,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各种金融产品。
  最后一点,信息基础架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对于一个金融控股集团来说,如何在不同的专业分支公司中,把信息技术基础架构作为集团的资源,分配到各个专业分公司进行综合利用,特别是对于集团已拥有的客户数据或客户信息,如何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和共享。我认为,这些都是金融控股集团信息化建设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