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信息化:打响“三大战役”
来源:金融时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
  世界上潜力最大的保险市场在中国———这一点谁都不会怀疑。然而,在这一极富挑战性、亟待开垦的大市场中,谁将是最大的赢家,却是一大悬念。就算是目前占领国内保险市场较大份额的大保险公司,未来是否仍能胜出,谁也不敢打这个保票。因为,市场是公平的,市场也是残酷的,唯有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把准保险市场发展变化的脉搏,并迅速做出敏捷高效的市场反应,才会永远不落人后。


  所谓核心竞争力,在业内人士看来,无非是要提高核心运作能力、业务创新能力、更快更好地应对监管和合规要求、提高盈利能力和股东的利益、实现集团化、多样化经营。而这些,离开信息化的支撑则寸步难行。那么,当前我国保险业信息化的发展到何种程度,都遇到了哪些棘手的问题,又应当如何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些都成为近来业界热谈的话题。

  落后之因:战略规划缺位,信息化投入不足

  专家分析,在保险业务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保险行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和建设尚处于初期阶段。这表现在:第一,信息化滞后于业务发展。目前,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虽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相对于业务发展,处于一种相对滞后的阶段。保险业信息化建设只能满足所谓自动化的需求,还无法真正做到对业务发展起到支撑的作用。比如,信息技术基础架构的建设尚未完善、新一代核心应用系统,特别是核保和赔付等有关的业务流程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另外,国内保险公司在信息技术建设上的投入,大多数也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相对一些新的业务增长点上的投入不多。即便对于基础建设来说,目前以省、地市为中心的信息基础架构,也不是建立在符合现在及未来业务发展特点基础上的架构。更致命的是,国内保险业信息化建设缺乏一个行业的标准、缺乏一个企业的标准。


  第二,与国内其他金融行业的金融机构、及欧美国家的同业金融机构相比,表现明显落后。我国银行业的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在中国处于始终领先的地位。相对来说,保险行业的信息技术发展远远落在了后面。而与欧美发达国家的保险机构相比,国内保险公司的信息化程度,无论在核心的应用,还是基础架构建设方面,都无法媲美国外公司。


  分析这些差距,可以将保险信息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归结于两点:一是缺乏整体战略规划,二是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相对较少的IT投资导致保险业的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逐渐暴露出核心保险业务流程不够健全和规范、缺乏保险行业标准等问题。直面问题与差距,近年来,国内保险公司陆续发起了核心保险业务系统的转型,业务标准和数据标准的建构,以及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基础架构的建设“三大战役”,以此推动公司健康高速成长并实现持续创新。

  “一大战役”:推动业务转型,构建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

  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新险种的不断推出,保险行业现有的核心业务流程已经不能满足业务的新需求,核心业务系统也需要不断改造升级甚至更新换代。


  目前,国内大多数保险公司所采用的业务系统架构都比较类似,即在核心业务处理模块周围外挂辅助业务处理模块,前者主要负责已生效保单的管理和账务处理,后者则包含核保、理赔、业务员管理、影像、出单、客户关系管理等功能。为了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与业务的融合,保险公司需要遵循“组件架构模型”(CBM)。组件架构模型顾名思义就是将业务流程进行细化和分解,即从整体业务战略出发,在每一个业务流程,甚至从每一个业务环节上分析信息技术和业务之间的融合,使得保险公司可以定义和规划一套适合的,又具有先进性、发展性和弹性的信息技术发展蓝图,实现面向新环境和未来的核心业务流程转型,更有效地支持业务发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二大战役”:加强数据管理,建立行业数据标准

  为支持高速扩张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多样化的保险产品和更为有效的行业和客户管理,有效的行业数据标准建设尤为关键。但当前的保险标准体系的不完善甚至缺失,成为当前中国保险业的潜在限制因素。建立一整套具有国际水平的行业数据标准和数据管理体系是保证中国保险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前提,也是保险公司业务规范化发展和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内在需求。


  为此,保险公司可以借鉴国际通用的保险业务模型IAA(保险应用体系结构)和IIW(保险信息仓库),来构建企业的内部数据标准和数据管理体系。IAA和IIW涵盖ACORD(国际保险业数据标准)等欧美众多市场通行的保险业务模型和保险业务标准,将在未来若干年内也同样会成为实现中国保险行业业务流程优化改造和行业数据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事实证明,世界各国不少保险机构已经应用IAA和IIW创建了新的业务流程,形成了新的核心运用和数据标准,这对于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保险业来说,完全可以参照国际经验加强数据管理。

  “三大战役”:深化大集中,创建新一代信息架构

  为了有效支持业务发展,核心保险业务流程的转型,行业业务标准和数据标准的建立,构建新一代、面向未来业务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架构,对于国内保险公司来说,尤为关键。


  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基础架构是一个以大集中为特点,涵盖灾难恢复、业务连续等关键系统在内,与企业重要业务流程紧密结合的新一代信息基础架构。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包括集中的生产运行中心、灾难恢复中心、应用开发中心等。专家特别指出,数据集中本身不仅仅是基础架构建设平台的集中,而是包含了更多丰富的内容,包括集中的数据库、核心业务的集中和应用的集中。


  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架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支持业务的发展和核心业务流程的优化。专家建议,国内保险公司应从业务发展规划的高度界定企业业务流程的共通部分,进行有效集中,更好地支持业务需求和发展,提升业务流程和管理效率。并且,不断提升数据中心的维护和管理能力。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解决数据中心建设之后更为重要的数据管理挑战。

  胜出之举:整合资源,制定信息战略规划

  如今,这“三大战役”已先后在国内各大保险公司中红红火火地展开了。专家特别指出,首先吹响“三大战役”号角的,应当是制定信息战略规划。保险公司必须在一个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信息技术发展规划的指引下,才能构建先进的业务能力、服务能力,以及先进的信息系统。


  要注意的是,信息战略规划不仅仅只是一个信息技术的规划,而是企业业务战略和规划的重要部分。“如果我们单纯看做是信息技术的规划,我们没有办法保证信息技术的发展真的能够顺应、支持甚至去引领业务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把信息技术的规划提到配合企业战略发展及业务发展的高度。”专家建议,信息战略规划可按以下步骤依次进行:首先,从战略层面上和企业业务战略有一个非常密切的融合。其次,在结构层面上,制定出信息技术发展的非常完整的蓝图。最后,在执行层面上,也要为信息技术建设的具体工作制定一个详细计划。


  由此,以信息战略规划为轴心,从战略层面、结构层面到执行层面,全方位制定保险业信息战略规划和进行具体实施,赢取“三大战役”的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