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深圳市支队群策群力精心浇铸信息化利剑
来源:深圳特区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群策群力精心浇铸信息化利剑

武警深圳市支队实现跨越式发展,“维稳”、“反恐”能力大大提高

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迭起,中国武警特色军事变革风起云涌。在这场变革中,深圳武警如何挺立潮头,永保特区社会稳定和百姓安居乐业?武警深圳市支队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按照上级提出的“建设信息化武警,实现跨越式发展”总体思路,群策群力,精心浇铸信息化利剑,部队“维稳”、“反恐”能力大大提高,全面建设迈向更新更高的发展空间。

信息化为执勤插上翅膀

“啪!啪!”

今年6月的一天,拥挤不堪的某商场,突然响起令人心悸的枪声,一伙恐怖分子利用手中武器,劫持了数百名顾客。武警深圳市支队奉命迅速出动。

此时,武警广东省总队副参谋长兼武警深圳市支队支队长秦四喜大校在办公室里,用与特战队值班室联网的视频电话,下达了“火速赶往现场,抓捕恐怖分子,解救人质”的命令。随之,数十名全副武装的特战队员分乘数辆防弹作战车,似离弦之箭,向现场进发。

与此同时,“处突”指挥部启动了卫星定位系统,对指挥车开始进行跟踪定位和智能监控,特战队员的所有行动清晰地显现在作战指挥室的电脑屏幕上。

此刻,作战指挥车里的指挥员轻点鼠标,打开电子地图,微波传输系统接通了作战指挥中心。

侦查分队则利用软管窥镜,将目标牢牢锁住,使恐怖分子的体态特征、所处位置、被劫持人质的情况等,全部显现在作战指挥室的电脑屏幕上。

根据现场态势,指挥员很快确定作战方案,并随着键盘的敲打,将一道道战斗命令传到突击分队。

15分钟后,恐怖分子全部被歼,人质安全解救……

以上是武警深圳市支队检验信息化建设,提高快速处置能力进行模拟演练的一个个镜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该支队为信息化建设先后投资上千万元,部队配备了大批信息化装备,对执勤设施也进行了信息化改造。目前,支队所有执勤目标全部安装了电子监控、红外线自动跟踪报警等先进设备,实现了查勤监控可视化,周界报警智能化。

他们还以“武警三级网”为平台,建立了执勤数据库,实现了对哨位的实时监控、语言通信、网络数据传输、图像传输、视频会议的“一体化”;开发了《基层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等适用软件,实现了网上查询、资源共享、综合分析、提示报警、枪弹管理等功能。部队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办公,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过去,支队领导和机关检查部队一遍需几天时间,现在通过网络,10分钟之内便可对所有中队的执勤、训练、管理、教育情况了如指掌,督促指导。

与此同时,支队作战指挥中心还联通了深圳市公安局的相关监控信号,有效地提高了支队处置突发事件和反恐作战能力。支队与所有目标单位实现了网络对接,建立了联动报警、联合演练等机制,实现了与所有目标单位“一体化”勤务管控和指挥,部队快速反应处置能力明显提高。

今年上半年,支队担负各类临时勤务300余起,均发挥了勤务指挥网提前预知、现场感知、指挥快捷等优势,确保了任务的圆满完成,受到省、市领导称赞。

虚拟空间成浇铸警魂的新沃土

记者经许可后,打开该支队局域网的政治工作版块,发现上面历年政治教育课件、经济性思想工作论坛、官兵聊天室、“红色大片”影视库等,应有尽有。

在信息化背景下,在网络时代来临之际,虚拟空间正在成为浇铸警魂、夯实官兵思想基础的新沃土……

政治教育有了“新阵地”。该支队政委陈杭告诉记者,过去部队搞政治教育主要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现在,支队基本实现“网络政工”和“网络教育”。支队所有中队都建起了多媒体教学室,以课件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模式全面普及。支队通过网络把优秀政治教育课件传输到基层,官兵在班里就可以接受辅导教育,还可在局域网上交流讨论。前不久,支队开展“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永远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教育,官兵们针对一些难题,在网上展开讨论。讨论中,聊天室共收发留言3100多条,探讨和解决疑难问题30多个;论坛中发表主题贴数1000余条,跟帖数达到7900多条。官兵们还可以在网上点播政治教育课,挑选教育内容。官兵们高兴地说,信息化带来了政治教育的新革命。

文化学习有了“新课堂”。网络到班,给了战士们更多的信息,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该支队局域网内设有“新军事变革”、“英语广角”、“高科技知识学习”、“时事动态”等10多个学习专栏,像一个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料库,给警营大学校增添了新课堂。

文化生活有了“新场所”。过去的节假日,战士们看看电视、打打桌球、玩玩扑克就算是顶级享受了。如今,网络的时代快车,将战士们的文化生活也带入了新天地,战士们可以在网上享受着“冲浪”带来的快感,网络游戏、视频点播、电子图书、QQ聊天,都成了战士们的新宠,官兵还可以在网上玩模拟擒匪或参加网上读书活动。目前,网上休闲娱乐已成为了警营文化生活的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凝聚战斗力有了“连心桥”。一天,支队陈杭政委的电子邮箱收到一个网名叫“小虫子”的邮件。“小虫子”在邮件中给政委踢来一个“皮球”:“政委,我是抱着考军校的愿望来参军的,可我预考落榜了,日后回家咋见江东父老?”陈政委虽不知道“小虫子”是谁,却认真地回了帖:“‘小虫子’,榜上无名,脚下有路,人生挫折千千万,从每一次的失败中走出来,就是你迈向下一个成功的第一步。你要振作起来,走好现在的路,迎接灿烂的明天。”

类似的官兵情感交流,在该支队早已不是新鲜事了。该支队在局域网上开辟了“支队长、政委信箱”、“法律服务中心”、“心理咨询站”、“警营论坛”等栏目,为官兵向支队领导或中队干部汇报思想、反映问题、提出建议架设了桥梁,深受基层官兵欢迎,他们感慨地说,网络就像一座连心桥,把官兵的心拉近了、拴紧了。

催生信息化人才时不我待

信息化战争时代,信息化人才的作用必定胜过武器装备的作用。以信息化牵引部队执勤与处突能力的提高,必须要以培养和引进一批懂信息化、干信息化的人才。

为此,该支队早在前年就制定了《人才队伍建设3年规划》和《信息化建设奖惩方案》,把培养信息化人才与部队全面建设所需要的人才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官兵的素质和技能。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支队仍每年拿出一笔专项经费,用于官兵的信息化知识学习培训。同时,积极利用驻地人才资源优势,通过共建等途径,邀请专家教授、讲解信息技术知识,拓宽官兵的视野,激发学习的热情。

在学习中,支队党委“一班人”身先士卒。如今,每个党委常委都能熟练掌握局域网操作技能。支队还立了两条“铁规”:机关公选干部必须先过计算机关,不能熟练操作电脑的一律不得调入;每年对机关干部进行一次电脑操作考核,不达标的一律调离机关,使信息化知识学习由“软指标”变成了“硬杠杠”。刘涛是该支队去年退伍的老兵,入伍前从没摸过电脑。经过部队的培训,去年年底退伍前,他取得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如今自己开了一家传媒有限公司,当上了总经理。

据了解,去年该支队就投入了20多万元,近千名官兵参加了全国计算机等级培训和考试,通过计算机一、二级考试的占八成。如今,全支队干部都会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网页,基层干部都会运用网络组织教学,每个中队都有一支信息技术骨干力量,支队被武警总部评为“岗位学习成才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