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6日电 “各单位注意,快反分队迅速出动,截回渔船!”
“我是分队长李强,马上按指示办!”
“我是分队长郝长喜,坚决完成任务!”
……
7月12日,一场快速封控行动的演练行动,打破了界江的沉寂。记者在省军区驻萝北县某部控制中心看到,由12个画面组成的大屏幕上,茫茫江面,波涛汹涌,守卫在界江附近的一列列官兵如猛虎下山,乘坐几十艘巡逻艇闻讯而动,如离弦之箭,迅速扑向目标,展开一场精心动魄的立体式抓捕和封控行动。不一会儿,企图“越界”的渔船全部被顺利赶返。网上列阵点兵“硝烟”肆起,成果颇丰。
此时,该部张副部队长拿起对讲机,网上宣布:封控行动圆满结束!他欣喜地告诉记者,近年来,该部加快边防信息化建设步伐,边界线哨所全部装上了音频视频双向传输系统,实现了连队与上级机关的可视对讲、网上点名、网上巡查等,而今,信息化边关已初具规模,空间卫星相联,地上有线相通,地下光缆传输。百余公里界江,实现了全天候、全时段、全方位的信息化值勤管控。近年来,该部运用信息化手段,共制止违边事件上百起,抓获违边人员62人。
“耳聪目明”梦成真
“电话带摇把,望远镜不大;值勤两条腿,出山坐爬犁。”这是以往北疆哨兵形容观察手段的顺口溜。而今,在该部观察哨塔,“电子哨兵”改写了这样的顺口溜。
“有情况选”在某指挥室,政委何先南正打开监控器,检查各连巡逻组值勤情况,突然从电子屏幕上发现,在某连辖区主航道附近,有两艘渔船正要接近国境线。“请立即行动,将渔船截回选”
何先南政委迅速拿起手持机,向巡逻组发出指令。通过屏幕,但见官兵们驾驶巡逻艇如离弦之箭快速前往,前后不到10分钟时间,就将欲越界船只截回,一起可能发生的越界事件得到制止。
谈起巡逻值勤手段的变化,何先南政委不无感慨地说,如今边防一线值勤手段悄然实现信息化,视频监控系统等的投入使用,确保了“白天看得清,晚上看得见,实时监控不间断”,不法分子再狡猾也难逃“电子眼”。现在边境线上出现情况,只需轻轻一按键钮,边境线上真实的图像就会清晰地在屏幕上显现出来,一线哨所“鼠标一点,网上管边”变成了现实,北陲哨兵真正实现了“耳聪目明”!
网上“点名”可监控
“许哨长,请马上收拢人员,进行网上点名!”7月12日晚,一场别开生面的网上“点名”正在进行,与以往不同的是,部队值班首长无需再乘车走连队、上哨所进行现场抽点,只需将各连人员集合在连队会议室,通过视频监控和远程网络系统,就可对一线连队、哨所实施例行点名。
10多分钟后,屏幕上显示:各连队、哨所人员全部在位。
这个部队所属边防连队、哨所,大都驻守在中俄边境界山、界江,偏远分散,点多线长,人员管理难。为此,他们努力在增强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及时把信息化建设成果应用到从严治军上。依托建成的远程视频监控等8个系统,实现了对偏远哨所进行昼夜监控、检查“两防”工作和开展安全教育等多种需求,有效地解决了管理中存在的难题。
远程“会诊”排故障
“报告,我连巡逻车出现技术故障,发动机排出黑烟,请求技术支援选”一场紧张的装备维修在网上进行:部队机关修理所通过远程技术支援系统,对140余公里外出现故障的一辆巡逻车进行“会诊”。
“请打开车载无线视频监控系统……”部队“指挥中心”在接到二连司机通过远程技术支援系统报告车辆“病情”后,很快发出了指令。
该部机关会议室的大屏幕上,出现了一辆新型巡逻车慢慢开进修理间的画面。几秒钟后,画面切换到巡逻车消声器尾端。驾驶员加大油门,只见车的尾部排出一股黑烟……此时,负责指导维修的装备处助理员柴延武、修理所技师王立文一边观察一边研究,仅用5分钟就做出了诊断答复:“巡逻车的空气滤清器堵塞,请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抢修……”
七连司机小刘按照指点,经过检查,果然是空气滤清器堵塞,立即进行了清洗。20分钟后,故障排除。
“随着信息技术到边关,边防连队的装备维修保障方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旁的副队长张苏谈起这套“宝贝”,高兴地介绍道,过去,值勤途中,巡逻车辆出现技术故障只好等待救援,如今有了这套远程技术支援系统,可随时为故障车辆实施远程“号脉会诊”,而且实现了轻武器换件修理不出连、车辆中修不出部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