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专家访谈
深圳市城市管理研究所所长龚友夫:城市管理向主动服务转型
背景:城市管理年的“三大工程”之一是实施数字化城管建设工程,实现城市管理手段的全面创新。数字化城管是城市管理年中的亮点之一。
但是对大多数普通市民来说,数字化城管离我们还有些遥远。什么是数字化城管?有关部门将如何逐步推进数字化城管的进程?数字化后将给我们的城市管理带来哪些改变?深圳市城市管理研究所所长龚友夫为读者描绘了一下数字化城管实行后的城市面貌。
数字化再造城市管理流程
记者:数字化城管被列为今年城市管理年的三大工程之一,但大多数市民对之还不太了解。您能否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数字化城管的主要内容?
龚友夫:数字化城市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运用多种信息技术,结合网格管理法和部件管理法,实行监管分离,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对城市的“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深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程的核心内容是建立统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具备强大的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分析、输出等功能。系统运行在统一的城市管理中心数据库和软件支撑平台上,覆盖市、区、街道、社区和各个专业管理部门的多级多类城市管理应用需求,实现统一平台、集中管理、信息共享、分布应用。依托这个信息平台,城市管理将能够实现专业监督和综合监督的有机结合,政府监督与群众监督的有机结合,精细规范管理与全面覆盖管理的有机结合,内部考核和外部评价的有机结合,高效管理与长效管理的有机结合。
一期工程投入试运行
记者:深圳市是国家建设部确定的首批数字化城管10个试点城市之一,可以说,数字化城管建设是数字深圳的示范工程。有关部门如何推进这项工作?现在进程如何?
龚友夫: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不仅是一个技术平台建设的问题,也是一个管理体制变革和管理流程再造的问题。
深圳市城管局主要负责信息普查和数字城管平台应用软件的开发及市级网络与硬件系统建设,各区负责本区硬件平台的建设和区内联网工作。应用软件由市城管部门统一开发,全市共享。目前特区内4个区的部件普查外业工作现已接近完成,承建单位正全力以赴进行内业处理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特区内部件总数达100万个以上(不包含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等管理相对独立的小区域)。眼下,12319城管热线已经开通;市区城管广域网联网即将完成调试;应用系统软件开发已进入集成测试阶段,并着手系统初始化和数据入库工作。
数字城管第一期工程已于7月份投入试运行,第二期工程将于2007年底前投入运行。
实现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
记者:数字化城管对于提高我们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有什么意义?能不能请您给我们描绘一下数字化城管实施后深圳市民的“数字生活”图景?
龚友夫: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通过综合应用多种信息技术,创立“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克服了突击式、运动式、被动、滞后、多头管理等弊端,真正建立了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实现了城市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精细化。
一是实现对城市的全覆盖管理。通过网格划分和专业监督员专业巡查,解决“看得见的管不了”的问题;通过信息化手段和协同指挥解决“管得了的看不见”的问题;通过明晰每个部件和事件的责任,解决推诿扯皮的问题;通过评价和公示手段解决“执行效率低下或应付了事”的问题。每件事归谁管分工明确,消灭了管理模糊地带;从而可以消灭空间上的盲点、时间上的盲区。其他试点城市的经验表明,实施数字城管模式后,由于有监督员穿梭于大街小巷寻找问题,加上市民的积极举报,城市管理做到了责任全覆盖,城市管理问题的受理量将大幅提升,达到原来的10倍以上。
二是大幅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相结合,再造了城市管理流程,提高了监督执行和信息传递效率。
三是密切了政府与市民的关系。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实现了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形成了共同管理城市的格局。在城市管理新模式下,监督员是政府派出的、深入到大街小巷的“侦察兵”,他们通过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和征求意见,使政府对城市管理信息的获取由被动听取转变为主动收集。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深圳1000多万市民的日常小事很快就可以传递到相关执行部门和责任单位,成为政府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大事。
四是降低了单位面积的综合管理成本。城市管理新模式有效整合了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管理资源,降低了单位面积的综合管理成本,能有力推进节约型城市建设。
总之,通过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将使深圳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从而实现对城市的“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