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中校 迟明道
海军学术月刊 - 第40卷第03期
一、信息战(英文为Information Warfare;我国通译为信息战,中共通译为信息
战)是由美国空军在1984年所提出来的一种新型式的战争或作战概念。这种作战
概念产生的背景是信息技术革命性的发展以及在军事领域中的发挥与运用。信息
技术上具有革命性的突破主要在于数据化的信息工具与信息高速网络的建立,使
得传统作战部队演进到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结合指、管、通、情、侦、搜与智能化
武器运用形成战力的智能化武装力量。
二、鉴于近年来中共致力于「信息战」之研究与发展,尤其是共军对「信息作战
」软硬件设施之准备,配合其「军事事务革命(RMA)」之进展,不但全力提升共
军之整体战力,而且侧重于强化对台作战能量。
三、中共军委会主席江泽民于1999年在解放军全军参谋长会议上指出:「信息战
将贯穿未来战争的全过程」。他要求解放军「一方面必须加快速度发展信息技术
,另一方面,必须努力创造具有我军特色的信息战理论。」
四、中共认为未来战争形态的变化,是与科学技术领域及军事技术有着直接紧密
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各种高技术中,信息技术是核心、关键性的技术,而其衍
生用于军事上的信息作战,对军事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五、近年中共戮力信息化作战之军事理论研究、军备建制配套、科研技术项目、
战术战法论证、提升领导干部素质、强化基地经营、院校信息化建设及大规模建
构地下化长程通信光缆及军事数据库,为发展「信息战」建立基础。
壹、前言
中共军队受波湾战争之影响,在现代化过程中,为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特别是
「高技术广泛用于军事领域,使局部性的战争呈现许多新的特点」,其所谓特点
,是以
1982年英阿福岛战争、1986年美军出兵利比亚及1991年波湾战争中所归纳出一些
新的战争理论,依据中共国防大学「高技术与现代军事丛书」编委会出版的「高
技术局部战争战役」乙书指出,高技术条件下的战役特点,共包含了三大部分,
第一特点是「高」,所谓高,表现在「四高」上,即是高立体、高速度、高毁伤
和高消耗。第二特点是「大」,所谓大,表现在「三大」上,即空间扩大、纵深
增大和突然性增大。第三特点是「全」,所谓全,表现在「五全」上,即全领域
、全方位、全天候、全军种及全战法〔注一〕。
中共观察波湾战争的特性,体认未来战争形态将转变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因此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遂进一步蜕变为以「质量建军」为首,而战争的阶
段是由热兵器推向信息时代之思维,为了使解放军能够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
局部战争」,在国防高科技领域内要配合现阶段「质量建军」的指导方针,在「
不对称」战争哲学中发展一批杀手武器,共军订定的2010年发展目标,主要重点
包括航天与信息战技术、核战略武器、C4ISR人造卫星、网络及主要传统武器更新
一代,同时也要发展若干进攻性武器,以配合「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注二〕
。
贰、中共「信息作战」作战思维运用之观念
中共认为未来战争形态的变化,是与科学技术领域及军事技术有着直接紧密的关
系,也就是说,在各种高技术中,信息技术是核心、关键性的技术,而其衍生用
于军事上的信息作战,对军事领域产生了以下三点重大影响:
一、信息技术为军队提供了大量新型武器装备,并改变军队武器装备的组成结构
,如雷达、电战装备、侦察遥感设备、武器的火控装置、指挥控制系统等,已在
军队的武器装备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地位,整个军队的作战能力和攻击能力
有成倍的增长。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加快装备的更新代换速度,而且使武器装备的性能不
断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自动化控制、精密控制、软件工程等信息技术在国防事
务的应用上,使得武器研制和生产过程加快,产品的质量及性能亦随之提高,如
在高射炮加装雷达火控系统,在炮弹加装无线电遥感引信,在战车加装计算器、
夜视器材和激光测距仪,在飞机及舰艇上加装导弹、雷达、计算器和电战装备,
可使得传统的武器装备,具有现代化战争条件下最起码的作战能力。
三、信息技术武器装备的普遍使用对作战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新型信息技术的
武器装备使军队具备前所未有的快速反应能力、高速机动力、远距离通信和控制
能力,超视距打击能力等,使作战的空间扩大、反应时间缩短、突然性增强,也
相对让指挥管制机构和信息系统取代有生兵员,成为被打击的首要目标,并因电
战装备的使用,整个电磁频谱亦成为敌对双方激烈对抗的「第五维空间」战场,
导致外科手术式的作战模式诞生,颠覆了传统战争既有的面貌〔注三〕。
中共信息战即立足在现有的基础上,虽面临诸多瓶颈,惟在打赢「高技术条件下
局部战争」之指导原则下,致力于发展信息作战之战术战法,由信息技术提升军
队作战能力而衍生的作战思维,分析如下:
一、信息争取方面
(一)统合战区情报侦察力量,建立信息获取、传递、处理一体化保障系统。
(二)按「三军共享、军民兼容、纵横贯通」原则,调动战区内各种通信力量和资
源,建立指挥协同通信系统。
(三)建立战区联合指挥中心与诸军种指挥机关通联之网络体系,实现军种「信息
互通、资源共享」目标。
(四)建立固定、野战及机动通信相结合,并利用民间光缆、数字通信等邮电资源
,采用军民直接、间接之平战结合方式。
(五)灵活组织实施协同通信,构成完善的「信息神经系统」。
二、信息处理方面
(一)以电子计算器结合「指、管、通、情」系统,自动完成信息搜集处理、传递
、显示及辅助决策。
(二)朝向「数字化战场」发展,建立战场数据库,进行国防信息标准化、联网化
及资源共享。
三、电子作战方面
(一)运用电子干扰器材,对敌指挥、控制、侦察、情报系统之信息设施进行电子
干扰。
(二)派出袭击分队,采小群多路攻击方式、袭击、破坏敌数字化部队信息网络系
统。
(三)组织地空火力直接打击敌数字化部队空地目标,破坏通信网路,降低其生存
能力。
(四)运用电磁波、有线电系统、无线电路、计算机软件等设备向敌数字化部队计算机
系统传输病毒,瘫痪其指挥。
(五)控制战场电磁波辐射信息流的大小与方向,对敌实施干扰并削弱敌电子进攻
能力。
中共现正积极探讨信息作战的实施方式,目前,中共对信息作战的战术战法概念
,是研究如何将「作战人员与作战装备形成的作战运作体系」与「信息流及信息
装备所形成的功能体系」两大部分,进行实质或无形破坏的战术,使敌人因不能
结合此两大运作体系,而达到瘫痪其战斗力的目的,这也就是中共由信息战发展
点穴战战术(请参阅附表:点穴战战法)获致有效战果的概念,「如果信息不与
人的因素结合,不与火力与机动力相结合,它就无法形成战斗力,消灭不了作战
对象〔注四〕。」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透过信息科技的运用,中共正自力研制「
计算机病毒」、「逻辑炸弹」、「核爆电磁脉冲」等武器,中共亦规划建立一个专
门的「网军」,以应付来自网络上的攻击,以及在网络上实行反击。目前其编制
与装备尚不明确,报导及资料有限,但其中所让人确定的是,中共不但重视「信
息战」的发展,并且开始将信息战落实于编装之中,极力研发可用之战术战法,
我们必须了解信息战将会是一场几乎「没有炮声的战争」,因为当部分或所有的
神经都失效或瘫痪时,再强壮的战斗体都会丧失作战的能力,可能在战争开始的
第一轮就已出局了。
根据美国加州共和党籍众议员罗巴拉克的国家安全助理桑托利先生,所撰写的国
会报告中指出:「中共正加强陆海空统合作战能力,同时发展计算机信息作战能力
〔注五〕。」中共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及发展统合作战能力的速度,远超过五角
大厦的推测。中共最近一连串在台海进行的演习,更展现了其统合作战的高科技
新战技及通信能力,尤其是最近发射一枚新的军事卫星,已提升其统合作战能力
,总体来说,中共进步最大的地方就在于统合作战及信息战,意味着中共将有能
力对敌方计算机发动攻击,渗透瘫痪敌方的信息系统。我们须深切体认,中共的进
步神速,也正不断的发展先进武器系统,包括由俄罗斯协助研制的反卫星武器及
电磁波武器,也可以利用全国性的随插即用光纤民用电信网,澈底保护军事通信
不被窃听,中共在不久的将来极可能运用这些武器对付美国的指挥管制系统,而
取得优势。这些也就是我们思考未来的两岸冲突,军事并不是唯一的手段,如何
强化我国军信息战的能力,以影响甚至瓦解敌人的决策机制。
参、中共未来「信息作战」可能之发展方向
中共沈阳军区某集团军,仿效美军曾在波斯湾战争中运用计算机病毒瘫痪伊拉克的
作战指挥系统之战法,于1997年10月间,进行了共军首次的师指挥所计算机网络病
毒对抗演练,此一迹象,显示中共已将信息作战列为未来战争之重要考虑。根据
1999年11月,中共解放军报在一篇为「把信息战带进信息系统与陆海空战力同样
重要」的文章中,指出中共信息战已准备就绪,并可能建立第四军种专责信息战
争。
中共军委主席江泽民另于1999年在解放军全军参谋长会议上指出:「信息战将贯
穿未来战争的全过程」。他要求解放军「一方面必须加快速度发展信息技术,另
一方面,必须努力创造具有我军特色的信息战理论。〔注六〕」中共解放军科学
家十分重视「信息」在未来战争中所扮演的重大角色。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王
普丰在「迎接信息战争的挑战」一文中提到,我们应注重发展侦察器材,建立可
靠的侦察遥感系统,主要是防空武器系统、战术战役导弹打击系统、电子战装备
系统和水雷装备系统等,使敌人望而生畏,有所顾忌,产生威慑作用,并建立战
场信息网络〔注七〕。
由于中共军方与学术界互动密切,而且中共的信息战学者也非常注意欧美国家信
息战理论发展,也检讨这些理论是否符合中国需要,因此使得信息战学术发展与
实际发展不致脱节。中共最近一次由通信指挥学院举办的解放军首次师旅参谋长
信息战理论集训班,来自全军各部队的师旅参谋长,以科索沃战争为借鉴,讨论
和研究如何在军内实现信息战训练,其内容为〔注八〕:
一、美军九年内加速把信息战实验室推向战场。科索沃模式也许不会重演,但资
讯战场轮廓已清晰可辨(北约精心构筑信息战战场)。
二、科技练兵应依据战场重新设计训练场(建立一个适应信息战训练的组训方式
、全面更新训练手段)。
三、实现信息化训练场蓝图的瓶颈(包含训练谁来管、器材解决、训练场地建立
、组训人才培育)。
另依据中共中国青年报 2002年4月7日报导: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测绘学院和电
子技术学院已于1999年合并组建为信息工程大学,可见中共对信息战与之理论已
具体落实于学术中。
依据上述相关资料,以下就中共信息作战理论与实际未来提出可能之发展方向:
一、持续构建支持信息作战之的C4ISR 系统
1990年起,中共已陆续研发完成「野战自动化指管系统」及「野战自动指管车」
等装备,现正进行战略指管系统的研发与部署。如「广州军区」积极强化通信部
队换装工作,并将光纤、数字、卫星、微波等通信系统纳入训练,同时进行专业
组合训练及战术、战役之机动、协同、通信电子对抗等「信息作战」演练。
二、加强信息作战基础教育及训练
中共新军事革命,普遍认为人的因素将是未来战争重要的一环,中国军事科学研
究员王普丰强调:「信息战是由人打的,培养适当信息战争的人才,才是根本大
计。〔注九〕」中共已成立培训各级信息及指挥通信作业人员的「信息工程学院
」,除各类军事院校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及增设相关信息作战课程外,另依照「
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要求,加强信息战、激光武器、电子、精确打击等技
术教育,使教学内容接近实战要求。
三、研发新型先进指管系统
数据显示中共已成功研制「MDW-1」军用车载卫星通信站、对流层散射通信装备、
对水下超长波通讯站、海上目标综合显示系统等指通装备,并积极部署军用全球
卫星定位系统及光纤通讯网路。其中卫星定位技术方面,中共已于1998年进行「
双星」导航定位卫星之部署,以摆脱对美定位卫星之依赖。光纤通讯方面,目前
已完成总长3万2000公里之23条跨省区光纤通讯网路之工程〔注十〕,并以数字化
计算机交换机为主要中继设备,达成部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之建设目标。
四、普及运用计算机科技提升战力
数字战场是信息作战的特征之一,也就是大量运用计算机的战场。中共为积极发展
信息作战,就必须能在未来的数字化战场中,让军用武器、载具或单兵皆配备及
运用功能互异的计算机。因此,共军现正积极建设作战部队专用之计算机网络及数字
化军事数据库,以达成作战、训练、指挥全面自动化之目的〔注十一〕。
五、开发计算机仿真训练装备
中共现已开始应用计算机数字化科技,完成多种战机、飞弹、火炮、坦克等武器装
备之仿真训练系统,并开发各类战役仿真之计算机兵棋软、硬件设施,由联训基地
所属战役训练模拟中心或军事院校进行计算机仿真对抗战役之测试,并将其结果运
用于战术、战法之研究与精进,发展其整体信息作战效能〔注十二〕。
六、积极向外国引进信息技术及设备
中共积极汲取国外信息战相关研究领域的经验教训,将收集战场上的电信、视讯
、光学、声音、文字、图形信息等,当做共军分析敌方与中共态势、制定作战方
案,研究软、硬杀手段的基础工程。中共对外获得相关信息技术技术装备之途径
有二种:一为军事采购,对象以俄罗斯、以色列及英、法、德等欧洲国家为主。
其次为对外合资与技术合作,并以民用装备名义引进先进科技,如中共之「华美
通讯公司」,其主管多为共军人员,以引进民用器材为名,向美国SC&B公司购入
数字式高速通信设备,可能已直接提供共军使用或交付中共科研单位研究仿制。
肆、结语
近年中共戮力信息化作战之军事理论研究、军备建制配套、科研技术项目、战术
战法论证、提升领导干部素质、强化基地经营、院校信息化建设及大规模建构地
下化长程通信光缆及军事数据库,为发展「信息战」建立基础,年来各「军区」
所属集团军除相继将信息化作战纳入合成演训科目,且制编「军、师、团、旅」
四级之教令准则及技术编组,更在预备役部队中组织「民兵高科技分队」参与年
度「例行性」、「针对性」之电子、信息对抗演练,显示共军相应之军备、建制
及作战准则正配套形成中,判已处于局部发展运用及检验论证阶段,且将成为此
波推展「科技练兵」、「科技兴训」二大战略之演练主轴。
人员伤亡少、代价低及决战快且具奇袭的信息战,已成为最符合中共「先统一、
再统治」的战法,而基础科技落后的中共既能以「蛙跃」方式获得核武、洲际飞
弹、人造卫星等尖端科技,就可能重施故技获得所需信息科技。中共基于「首战
即决战」原则,在其犯台信息战将结合卫星、通资网络侦搜系统窃获我政经军战
略、战术信息,并透过计算机病毒、电磁脉冲炸弹攻势作为,干扰我武器、战情系
统,迫使国军在恶劣环境下接战,判中共会以信息战侵入破坏我电信、金融、电
力与交通等非军事设施,迫使政府屈服而走向谈判桌;亦可能持续运用信息科技
利诱、威胁民间领袖,并透过网络连结或盖台方式等心理战法传播不实讯息、瓦
解军民士气,造成社会动荡不安,再以出兵平乱名义,完成其武力夺台野心。由
上述得知,未来无论是何种作战,以信息为工具的作战方式,将会在未来的战争
中,扮演更重要及更关键的角色,对于战争的形态,亦自然会发生结构性的改变
。
基于信息战的影响广及国家安全各层面,对公、私产业的影响极为深远,加上规
划及处理信息战的各种权责,涉及政府不同部门及公民营事业体,必须确立一个
跨部会之国家层级指挥机制,统筹及指挥相关事务,因此,信息战因应措施必须
包含「平时能防范对国家社会的不当骚扰及破坏,战时则能确保起码的政府、产
业及民生运作机制,以及军事任务的必要需求」,尤其是要汇聚全国人民智慧,
倾全力于国防科技的创新发展,以因应未来战争形态的改变,强化总体信息战力
,方能有效反制敌人的信息攻势与武力攻击。
<参考书目>
一、军事革命与2010年后台海战略评估,三军大学编印。
二、张旭成编,「中共看未来战争-台湾如何因应」,大晟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三、廖文中主编,「中共军事研究论文集」,中共研究杂志社。
四、林中斌着,「核霸-透视跨世纪中共战略武力」,台湾学生书局印行。
五、中华民国87、89年国防报告书,国防部「国防报告书」编纂小组,黎明文化
事业公司。
六、「数字化战场专辑」,国防部史政编译局译印。
七、「信息时代的武装冲突」,国防部史政编译局译印。
八、「信息译文专辑」,国防部史政编译局译印。
九、Robert R. Leonhard着,「信息时代的战争原则」,国防部史政编译局译印
。
十、相马胜着,「中共军队能否打赢下一回战争」,国防部史政编译局译印。
十一、Hans Binnendijk & Ronald N. Montaperto合编,「中共战略趋势」,国
防部史政编译局译印。
十二、Martin C. Libicki编,「防卫网界空间」,国防部史政编译局译印。
十三、「国防要闻译文选粹」,国防部史政编译局译印。
十四、Mark A Stokes着,「中共战略现代化」,国防部史政编译局译印。
<期刊:(报章、杂志)>
一、国防译粹。
二、国防杂志。
三、海军学术月刊。
四、陆军学术月刊。
五、军事家杂志。
六、尖端科技杂志。
七、中国时报。
八、联合报。
注一:张旭成编,「中共看未来战争-台湾如何因应」,评述「适应高技术局部
战争要求,努力提高军队后勤保障能力」,大晟文化事业有限公司,页119。
注二:廖文中主编,「中共军事研究论文集」,「中共未来国防高科技发展战略
」,中共研究杂志社出版,页44。
注三:张旭成编,「中共看未来战争-台湾如何因应」,大晟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页213。
注四:张旭成编,「中共看未来战争-台湾如何因应」,大晟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页154。
注五:「中共统合作战能力,远超过美推测」,联合报,13版,民国89年9月13日
。
注六:「中国军队谋求在信息战中实现「跨越式」发展」,镜报月刊,2001年2月
,页28。
注七:张旭成编,「中共看未来战争-台湾如何因应」,页4。
注八:www.ccit.edu.tw/880401/military/9910-11/prcew.htm
注九:同注八。
注十:www.ccit.edu.tw/880401/military/9910-11/prcew.htm。
注十一:曾章瑞着,「两岸电子信息作战发展比较」,三军大学战院民国88年班
论文,页33。
注十二:「从军事事务革命探讨中共信息战的发展」,陆军民国87年度第二次学
术研讨会,页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