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梦想走进现实
来源:湖北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说起政府,人们会想到高耸的办公大楼、多窗口的办证大厅和忙碌的政府官员们;若干年后,再说政府,恐怕第一时间映入人们脑海的会是政府网页、在线政务和厅局长信箱等。

  昨日在汉闭幕的“2006中国·武汉电子政务教学研讨会”向人们这样展示出未来的数字画卷:老百姓足不出户,在家轻点鼠标,就可以在网上办理工商登记、纳税、房产交易等各种纷繁复杂的行政手续。

  打造一个网上的虚拟政府,建立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这是电子政务发展的终极目标。

  是“政务”而非“电子”

  风起云涌的信息化浪潮,直接带来了铺天盖地的网站和急剧攀升的网民数量。

  据国际互联网中心统计,我国gov.cn下的站点数从2000年的3294个增加到2005年的11995个,政府部门的上网人数占所有上网人数的13.1%。

  近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但随之暴露出来的问题层出不穷。

  不久前,有关部门曾对我省41家县市以上的政府网站调查发现:各级政府网站主要停留在单向信息的发布上,相当于将政府门前的公告栏搬到互联网上;而在线提议、投诉等交互性、实用性强的服务栏目甚少,且反馈不及时,针对性不强。从公众参与的角度说,80%以上的网站是不成功的,只有不到20%的网站差强人意。“电子政务关键在‘政务’,而非‘电子’,如果把它仅仅当成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而不改变政府结构和服务方式,就会形成有路无车、有电子无政务的尴尬局面。”武汉大学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主任唐胜群教授指出。

  他说,发布信息只是电子政务建设的起步阶段,市民与政府必须在网上完成双向互动后,才能达到一站式的网上协同办公阶段,即政府与用户在网上完成一个事务处理的全过程。

  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电子政务从一开始,就遭遇互联互通的难题。

  有多少个委、办、局,就有多少个信息系统,每个信息系统都有自己的数据库、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彼此间是完全独立的体系。

  由于这些独立的体系间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标准,使得各自建设的系统与网络最终成为一个个各自为阵的“信息孤岛”,彼此之间难以互联互通,这与实施电子政务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初衷大相径庭。“‘信息孤岛’使大量的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造成监管漏洞。”唐胜群说,“不仅如此,还浪费了大量财力和时间。”据了解,武汉市财、税、库、行的现行业务日平均量为3万笔,如果靠人工既费神费力,且不准确。目前,市财政15个分局、15家银行、国税15个分局、地税15个分局、国库16个区级支库联网进行实时动态数据交换,实现了网上日均3万笔、高峰14万笔、每秒20笔的交易。

  “只有将跨单位的资源深度整合了,一网式、一站式才有可能。”有专家指出,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就是不断整合各种政治资源、不断消除信息孤岛的过程。

  信息是民主的货币

  “在世界电子民主发展如火如荼的情况下,中国花费巨大的电子政务工程应该培养民主要素,巩固民主过程,推动民主发展。”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储建国认为,我国应在电子民主上有所为。

  他表示,一要加快发展“电子人大”,建立电子立法系统、电子代表系统、公民陈情系统等;二要积极建设“电子基层”,条件允许的村委会、居委会要有电脑中心或电脑室,为村务公开、村长竞选、村民参与等作准备;三要鼓励发展“电子参治”,政府充分利用网络,与公民社会进行对话,开展公民会议,发展审议民主。“电子政务的最高境界是充分民主的境界,即充分的知情,充分的参与,充分的回应。”储建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