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平 贯彻科学发展观 务实推进信息化建设
来源:天津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信息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总结2004年信息化工作,部署2005年任务,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我市信息化工作新局面。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栋梁副市长出席了会议并要做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2004年信息化工作的基本情况

2004年是我市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目标的第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信息化工作取得重要突破性进展。电子政务建设在重点领域取得明显成效;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深入发展;信息产业的总体规模和经济效益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信息化立法工作、安全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都取得了新成绩,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信息化发展目标和任务。

(一)电子政务建设有了新突破

电子政务专网一期工程和党政专用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建设完成,为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市行政许可服务中心信息系统投入运行,这是第一个投入使用的省级行政审批信息系统,为加强审批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第三期网上办公“百项工程”顺利实施,确定上网项目104项,涉及19个委办局。经过连续三年三个网上办公“百项工程”的实施,全市累计上网办公项目350项,涉及49个委办局,网上办公与行政审批大厅的建设相辅相成,为提高我市政府工作水平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金盾工程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一期工程已完成技术项目8项,在建项目22项。金审工程通过了专家论证,正式开始启动。金水工程起步良好,建成了我市重点地区和重点河系防洪救灾指挥和决策支持系统。数字天津城市空间资源信息平台数据库建设项目各项设计任务圆满完成,应用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取得新成效,为民服务的功能不断扩展。如:二代身份证和户籍管理系统投入使用,不仅方便了居民办理户口迁移,同时为我市人口基础数据库建设打下基础;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一期工程通过验收,已实现养老、医疗、工伤保险的集中征缴和分险种支付;医保系统实现了与210家医院的联网,基本覆盖了全市住院医保结算业务;二期劳动就业管理信息系统进展顺利,将实现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业务之间的协同管理;远程电子纳税系统的应用走在全国前列,市地税局在全市范围内搭建统一的电子报税基础平台,方便纳税人随时随地缴税,2004年本市地税局远程电子申报纳税入库税款73.01亿元,占全市地税收入的45.5%,同比增长42.8%,数字证书认证中心建成开通,已向3.5万户网上纳税户发放数字证书,成为全国第一个在重点行业全面实现CA证书应用的城市;天津口岸信息平台一期工程完成以来,为加快通关速度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77.7亿美元,同比增长47%,通关出口申报7个工作小时内放行率达到99.19%,进口申报7个工作小时内放行率达90.14%;网上售房管理系统全面投入使用,商品房全部通过该系统办理,全年销售的房屋突破1200万平方米,销售总额400多亿元。

(二)信息技术在城乡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信息技术在城乡居民中广泛应用。全市固定电话用户41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35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81部,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计算机41部。城市宽带网出口已达50G,互联网用户270万户,其中宽带用户60万户。全市有线电视用户190万户。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制造业、农业等传统产业效果明显。通信广播公司、渤化集团、中新药业、天士力、天铁集团等50个企业信息技术应用项目顺利实施,特别是纺织集团结合产业东移实施的“纺织工业园”信息化项目取得明显效果。梦得牧业、“无公害蔬菜”等涉农企业信息化工程效果良好。“南开之星”超级计算平台应用启动,天气预报信息服务系统、天津近海污染扩散研究、中药质量控制和检测等项目已经实施。依托天津海港、空港优势,结合物流园区的建设,我市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天津港储运、天津邮政、天海股份、天虹货代、大田等企业物流信息化项目进展顺利。电子商务取得稳步发展。“国际手机采购网”、“天津建材物流网”、“天津环保产业网”等一批行业电子商务网站取得明显成效,其中“国际手机采购网”在世界上同类网站中点击率第一。银行卡在商业、旅游、餐饮等服务行业广泛应用,受理环境进一步完善。城市“公交卡”发卡近50万张,在150条线路、5000部公交车使用。天津市电力公司市区居民磁卡表装表162万块,联网售电点75个,并与交通银行等商业银行合作建立自助售电网点80个。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为传统产业改造、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三)信息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总体规模和经济效益均创历史新高

我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23.5亿元,同比增长38.2%,完成出口交货值 813亿元,同比增长51.8%,实现销售收入1385.9亿元,同比增长42.9%,实现利润147.1亿元,同比增长335.4%,利润率高达10.6%,税收总额15.4亿元,同比增长37.2%。信息服务业总收入107亿元(不含嵌入式软件)。全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额达到1493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我市信息产业总规模占全国2.65万亿的5.66%,但利税总额占全国1500亿的10.83%,跃升为全国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经信息产业部批准,我市成为国家首批认定的九个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渐入良性发展,全市共有基于互联网的增值信息服务商230家,经过认定的软件企业137家,信息系统集成企业50家,信息系统监理企业5家,经过国家认定的信息系统项目经理超过200名。为力神电池、帝得数码等7个企业争取信息产业部电子发展基金1000万元。环渤海各省市间的信息产业互动和协作不断加强。成功举办了环渤海信息产业高层圆桌会议。北京、河北、山东、辽宁、内蒙、大连等10省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出席会议并签署了《环渤海信息产业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环渤海信息产业联席会议制度。

(四)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机制不断完善

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建立了新的信息化行政许可模式,改善了相关工作方式。《天津市电子政务管理办法》已颁布实施,这是全国第一部综合性的电子政务建设的政府规章。深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天津市无线电管理办法》,全年共办理设置各类台站2002台,查处干扰24起,启动应急预案5次93天,无线电管理工作有了新进步。启动了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确定了39个重点专项规划和18个区域规划,完成了14个重点研究课题。信息化人才建设体系初步形成。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成立了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转发了《天津市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天津市数字证书认证应用和管理的意见》,对加强我市信息安全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天津市数字证书认证中心和密钥管理中心顺利通过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技术鉴定。对外宣传与交流取得新成绩。“太平洋电信组织(PTC)2004年中会议和PTC博览会暨第九届中国(天津)信息技术博览会”取得圆满成功。在今年1月9日召开的“世界智能化城市评选揭晓新闻发布会”上,我市从100多个参选城市中脱颖而出,进入2005年度世界七大智能城市行列。这是继成功举办PTC年中会后,又一次在国际上展示天津,这一名次的取得,对促进我市信息化发展和加快信息产业国际化进程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市信息化办,向全市信息产业广大干部职工、向工作在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正确分析和把握形势,树立科学的信息化发展观

2005年,我们既面临着全球经济回暖,信息产业复苏,推动信息化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着原材料、能源、交通等基础价格趋升、贸易摩擦和国内外竞争加剧等诸多不利因素的挑战。但总体形势对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有利。

一是中央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优先发展信息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和行政体制改革等重大举措,为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已现雏形。“十五”以来,信息产业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占全市出口交货值50%以上,连续成为第一支柱产业,以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成效明显,全社会对信息化的认知程度和各级政府、各行业的建设热情不断高涨,为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趋势加快,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并推动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引发全社会对信息技术需求的增长。全球经济特别是信息产业复苏,抑制了信息产业资本性支出(CAPEK,指为取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性资产而发生的支出)下滑趋势,出现了自2000年以来的首次增长,其中欧洲的CAPEK同比增长11%,亚太地区增长5%,我国增长11.2%,呈现出令人欣喜的变化,为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乘势而上带来了新的机遇。

三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初见成效,抑制了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供给条件进一步改善,主要原材料、能源交通、房地产价格涨幅趋缓,为信息产业发展创造了一个较为有利的环境。市委“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的实施,开始了新一轮城市建设改造,一河一海开发、工业企业嫁改调以及群众消费结构改善,为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

同时必须看到,制约信息化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一是按照我国加入WTO的承诺,2005年电子信息产品进口实行零关税,电信运营业和信息服务业逐步放开,国外电信运营商、产品制造商、信息服务商将涌入我国,对我信息产业发展将造成强烈冲击。同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国家利用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反倾销等非关税壁垒打压我出口空间,信息产业面临的境外贸易摩擦和纠纷逐步增大。

二是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但关键技术、标准、产品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我们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容易受制于人。国内先进地区和我市周边地区都将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战略,在对外引进资金、技术、产品方面争夺激烈,产业结构和产品趋同,同质恶性竞争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存在,会挤占我市场和利润份额。

三是我们的思想认识、工作水平、工作体制和机制与发展、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还不适应,全面指导协调信息化建设的能力亟待提高。

如何趋利避害,应对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我们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深化对信息化工作规律性的认识,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树立科学的信息化发展观,推动信息化持续全面健康发展,从而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步05发展所面临的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与日俱增,到今年体体现。因此

第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把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作为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主战场之一。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原材料转化率。天津作为一个加工工业城市,原材料和市场基本上是两头在外。天津的基本市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在降低资源消耗上下功夫,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在这一方面,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大有用武之地。二是继续壮大信息产业,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群,下大力量建设好产业基地和产业园。要实现信息服务业的突破性发展,要把软件产业作为我市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

第二,坚持城乡协调发展,促进信息化建设从以城市为主向城乡协调发展转变。天津是大城市,但农业人口也达到40%,18个区县12个有农业。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天津的现代化。要妥善解决城乡间的信息鸿沟问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消除农民的信息时空距离。进一步整合各涉农部门的网络系统、网站、信息资源和科技服务体系,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综合的、系统的信息网络,实现信息进村入户,使农民及时、快捷地获得所需要的农业生产信息、政策信息和市场信息,改变农民信息不对称的现状。我们所完成的“村村通”工程和准备全面实施的农村村务管理系统,就是坚持城乡协调发展所做的努力。

第三,要把推进公共服务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电子政务从满足机关自身需求向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转变。推行电子政务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推行电子政务,从根本上讲是为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进政府管理方式,方便人民群众办事,便于实施工作监督,更好地实现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电子政务建设必须以公众服务为中心,牢牢把握和满足公众的需求,不断拓展对社会、公众服务的领域和内容,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尽可能使社会各个阶层都能享受到政府的服务和信息化所带来的好处。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

第四,要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作为发挥信息化建设综合效益的重要举措,促进信息化工作重点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转变。信息资源是现代社会的战略资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信息化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前不久召开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提出要重点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推动政府信息资源的开放和利用,促进经营性信息资源的市场化开发,培养和繁荣信息内容市场,促进信息内容产业发展。要特别注意发挥信息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促进互联网从网络建设向知识应用的转变。互联网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与日俱增,全国互联网用户数达到9500万,居世界第二位。我市互联网用户已达270万户。互联网已经广泛应用到政府公众服务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开发和应用互联网上庞大的信息资源,变信息为知识,变知识为财富,趋利避害,为我所用,使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工作、生活的有益工具。

科学的信息化发展观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新命题,有什么样的信息化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信息化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信息化的实践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需要全市信息化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丰富。

三、2005年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任务

2005年是完成信息化“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是实现市委“三步走”战略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之年。全市信息化建设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天津城市发展定位目标,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现代化,全面完成信息化“十五”计划,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为此要完成八大任务:

(一)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电子政务

完善电子政务专网工程建设,实现各网络节点的联通和应用,推进二期工程的设计和建设。依托电子政务专网,在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实现市区两级行业虚拟专网的建设和应用。各区县要实现四大机关与各委办局的网络沟通与应用。升级完善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并开展评估工作,以此推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建设。在连续三年工作的基础上,基本完成政府网上办公“百项工程”。推进重大政务信息系统建设。积极推进城市应急指挥、信访接待和行政复议中心、城市智能交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审计信息系统建设。继续推进教育、社区信息化。完善农业村、乡镇、区县、市四级应用平台,普及村务管理软件,建设农村管理信息的采集和分析系统。

(二)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34号)文件精神。加强领导,理顺信息资源管理体制,编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建设全市信息资源管理与交换平台。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重点实现目录服务和信息交换功能。加快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启动人口人才、企业法人、地理空间等重点基础数据库的第一阶段建设,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加快建设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完善社会诚信体系。继续完善公共、高校、科技文献三大数字图书馆建设,推进数字化档案馆建设,为社会提供统一的网络化查询检索服务。进一步整合各涉农部门和农业科研机构的信息资源,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服务。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作用。

(三)大力开展电子商务,努力实现信息服务业的突破性发展

营造良好环境,推进商贸流通领域信息化。逐步建设天津市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进一步扩大电子商务应用领域。建立基于行业的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物资采购专业化网站,引导企业以网络营销为突破口,促进网上支付、网上商城、网上集市、网上会展等新型网络营销业态的发展。推进银行卡的普及应用。结合港口和保税区物流园等六大物流基地建设,构建物流信息平台,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支撑。

采取切实措施,促进信息服务业的突破性发展。研究制定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和实施纲要,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集中现有信息服务业相关管理服务机构的力量,整合信息服务业资源,发展新型信息服务业态和市场。选择一批信息服务业的重大基础性设施项目和重大功能性服务项目,确定一批重点支持的信息服务业企业和产品,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同时要以信息化提高传统服务业水平,推进商贸、旅游、餐饮、中介服务等服务业信息化,促进新兴服务业发展。启动建设覆盖全市的无线宽带网。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建立和完善信息服务业统计制度。制度)以网络营销为突破口引导的规定,不踩高压线,不越红线

(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一流的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

2005年信息产业发展总体目标为:销售额达到18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20%以上,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1650亿,软件和信息服务业150亿(不含嵌入式软件),出口交货值突破1000亿,利税总额达180亿。电话普及率达到85%,互联网用户达到320万户,其中宽带用户90万户。制定我市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基地的产业聚集和辐射效应。努力做好移动通信、绿色能源、片式元件等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园的申报和建设工作。推进技术创新战略,做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工作,重点实施好高温超导滤波器、砷化镓半导体材料、年产6兆瓦柔性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年产2亿只锂离子电池等市级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和技术创新项目。力争在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数字家电、绿色能源、信息安全产品等领域发展壮大自己的品牌,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大公司战略,重点支持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摩托罗拉等一批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和50亿元左右的企业,形成企业技术水平先进、产品储备充足、发展后劲优势明显的新局面,促进我市重点电子信息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推进电子信息产业走出去战略,努力构建较为完备的电子信息产品国际市场营销网络,继续完善手机采购网等营销服务体系,开好第三届国际制造(手机)配套采购洽谈会,建立促进信息产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有效机制,提高我市电子信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建设国家级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示范基地,促进循环产业发展。与跨国软件公司合作建立软件技术中心,促进软件业发展。建立环渤海地区信息产业和信息化交流网,加强区域间的联合。

(五)按照转变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努力推进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

鼓励发展面向企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支撑体系。支持引进和发展有实力的第三方咨询机构,通过提供技术咨询、方案论证、人才培训、环境测试等,发展成为面向行业应用的信息技术支持中心。建立企业信息化促进中心,联合行业信息化管理部门形成企业信息化联盟,走市场化道路,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水平。积极推广“南开之星”超级计算平台在经济建设、科学研究、环境监测、地质勘探、气象预报、石油化工、产品研发等重要领域的应用。大力推进装备制造业管理和生产过程信息化,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加大对化工、冶金、建材等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行业改造的力度;结合新一轮嫁改调,加快纺织、医药、机械行业信息化步伐。加强对降低能源消耗信息技术应用的攻关,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奶牛、生猪、无公害蔬菜等养殖、加工、销售和管理环节,逐步实现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

(六)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检查,建立信息安全应急处理、监控和网络信任体系。进一步扩大数字认证证书的应用。支持和培育我市的信息安全产业。做好市电子政务专网安全系统建设。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积极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净化网络环境,推动青少年绿色上网。进一步完善无线电电磁环境保护、监测体系,严格进行无线电执法检查。

(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信息化战略研究,完成“十一五”规划编制

坚持科学发展观,研究国内外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立足于我市信息化的全面发展,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天津市信息化发展及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十一五”规划》、《天津市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天津市信息安全“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各区县要根据本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和信息化实际,编制本区域的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完成工业、农业、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新闻宣传等39个领域的信息化专题规划。加强对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重大信息系统工程的研究和论证,从源头上把好技术应用、产品选型、资金使用的关口。组织力量就关系天津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全局性、方向性和战略性问题开展专题研究。

(八)切实加强领导,优化环境,不断提高领导信息化建设的能力

加强和完善信息化领导体制、工作方式和推进机制,把信息化工作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推动。做好《天津市信息化条例》、《天津市无线电管理条例》的立法工作。按照人才强市强业战略,做好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建设信息化管理、专业技术和产业工人三支队伍,建设国家级软件人才培训基地。积极促进形成多元化的信息化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加大对信息化投入的力度。加强舆论宣传,扩大对外交流,办好第十届中国(天津)信息技术博览会和国家信息化发展论坛。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向贫困地区捐赠网络教室活动。开展百万市民“网上行”培训工程。开展评选和表彰“十五”信息化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模范区县、模范工程活动。 

    同志们,2005年任务非常艰巨,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乘全市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东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励精图治、扎实工作,促进信息化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为全市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天津市人民政府信息化办公室主任  路 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