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门立法”,扩大公众参与
■ 集体会审,权力公开运行
■ 网上审批,全国所有省级和74%的市级国土资源部门在互联网上公开社会关注的政务信息
■ 出让资源公开,全国经营性土地全部实现招拍挂出让
■ 推行听证和协调裁决制度,去年全系统举行听证6300多次
记者日前从国土资源部了解到,经过几年努力,国土资源管理系统推行政务公开取得明显成效,切实推动了立法决策方式、行政运行模式、审批办事方式、资源配置方式和社会管理方式的五项变革,国土资源管理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扩大公众参与,转变立法决策方式。以《土地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全民意见的成功尝试为起点,几年来,国土资源部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草案,积极采取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多方听取意见,奉行“开门立法”。对一些技术性较强的立法,认真组织专家咨询论证。《征用土地公告办法》、《国土资源信访规定》、《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等规章在出台前,都全文公布,向社会征求意见。去年,国土资源部还通过网络和报纸,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了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意见和建议。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在起草制定《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时,先后4次举行听证会,面对面听取农民代表的意见,新办法确定的征地补偿安置标准比原地方性法规规定的低限提高了47%。
——权力公开运行,转变行政运行模式。据介绍,部机关率先实行了规划审批、用地报批等重大许可事项的会审制度。现在,会审制度已经全面覆盖到各省(区、市)和1600多个市(县)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审内容由法定行政许可事项,扩展到重大资金项目安排、规划计划等多个权力较为集中的领域。同时,努力探索行政权力的公开运行机制,大力推行阳光行政。河北省国土资源厅通过行政权力公开运行体系建设,将所有151项行政权力全部纳入公开范围。
——实行网络窗口服务,转变审批办事方式。国土资源部在门户网站上建立了“网上办事大厅”、“网上交易大厅”,面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社会公众提供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和电子化交易平台,还开辟了“行政审批结果”查询通道,向社会公开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情况,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在2005年社会公众对部委网站的网上投票评比中名列第二。
目前全国所有省级、74%的市级和30%的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在互联网上公开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计划、矿业权审批、征地补偿标准、土地招拍挂及地价等社会关注、百姓关心的政务信息。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级和1/4的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建立了接办分离、流程规范、时限明确的行政运转程序。福建省实现了远程报批,省市两级用地审查时间从原来的15天,分别缩短为5天和3天。贵州省通过电子政务这一载体,将审批过程和结果在网上实时公开。
——实行国土资源公开出让,转变资源配置方式。近年来,国土资源部制定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及其操作规范,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全面实行招拍挂方式出让。协议出让土地行为更加公开透明,全国有1216个市、县建立了协议出让最低价管理制度。研究出台了《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出让管理的通知》,28个省(区、市)开展了探矿权采矿权出让试点,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
——推行听证和协调裁决制度,转变社会管理方式。制定实施了《国土资源听证规定》,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征地补偿标准、基本农田占用方案等事项纳入了听证范围。据统计,过去一年时间里,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共举行听证6300余次,在保护权益、预防矛盾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全国国土资源部门正在积极探索建立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另外,国土资源部免费法律咨询热线开通两年多来,已接听解答群众咨询电话37000多个。地方国土资源部门,也都逐步开通免费咨询电话,使群众合理诉求渠道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