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水利厅政务信息化建设以2001年3月召开的全省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为标志而全面启动以来,经过五年来探索与努力,目前已初具规模,对提高水利政务工作的现代化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带动作用。但在发展步伐和整体应用水平上先进省市及兄弟行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正是基于这种情况,厅党组决定由一位厅领导同志牵头,由厅办公室负责会同有关处室和单位重点围绕水利政务信息化工作开展一次专题调研活动,摸清现状,提出规划思路和工作方案。根据厅领导指示精神,厅办公室将“水利政务信息化建设”列为2005年度厅重点调研课题,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组织有关人员对近年来全省水利政务信息化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梳理,与有关处室和单位进行了充分研究协商,并先后赴水利部、海委、黄委、河南省水利厅、湖北省水利厅、北京市商务局等部门以及联想集团、清华同方等国内知名IT企业开展了调研活动,初步提出了下一步开展水利政务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规划思路和工作方案。
一、水利政务信息化的内涵与外延
国际上通行的信息化概念是指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导,信息资源为核心,信息网络为基础,信息产业为支撑,信息人才为依托,法规、政策、标准为保障的综合体系。信息化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水利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实现水利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服务的网络化与智能化,全面提升水利事业各项活动的效率和效能的历史过程。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和重要内容。
政务信息化(又称电子政务)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进行办公、管理和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其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政府以最有效、最有效率的方式完成其业务活动,履行其职责,实现其法定功能。因此,政务信息化是一项全局性的政务创新工程,需要从总体上优化政府组织的管理流程,进行公共管理模式创新,以适应信息时代新生产力变革的需求。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构建满足不同政府组织需要的电子政务系统,为政务活动提供保障支持和实现手段。安全统一的电子政务系统可以把现有的政务活动和政府的服务全部融入到整个电子政务网络中,实现无缝集成的“一站式”服务。
根据目前水利工作的实际情况,政务信息化应用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一是水利部门为社会提供的应用服务及信息发布;二是水利部门之间的相关政务活动;三是各类水利业务应用的数字化实现(业务应用系统及各种决策支持系统);四是水利业务数据采集、传输及存储。由于水利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在实现水利信息化的过程中,政府起主导作用,水利信息化主要是政府行为,水利信息化也主要是政务信息化(即水利电子政务)。因此在现阶段水利信息化和水利政务信息化的内涵与外延是基本一致的。
二、水利政务信息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一)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化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从国内外发展趋势来看,信息化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务信息化建设。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国家“十一五”规划再次明确:“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理顺职责分工,推进电子政务。”2002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主要目标和任务。2004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
(二)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化,是提高政府机关行政能力、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和有效途径。政务信息化开辟了政府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倾听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新渠道,密切了政府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提高了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规范管理,提高行政效率,推行科学民主决策,需要政务信息化手段的支撑和保障。建设和谐社会需要通过政务信息化建设提供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平台。
(三)加快推进水利政务信息化,是落实新时期治水思路,加快水利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按照可持续发展水利新思路,要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和有效保护,必须充分依靠信息化手段。而在现阶段,水利政务信息化是水利信息化的主要内容。2002年,“金水工程”被列为国家近期优先实施的十二个重要业务系统之一,而水利政务信息化又是“金水工程”的主要内容。
基于当前政务信息化这种新的发展趋势,水利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到管理流程中,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促进管理和服务的创新。当前开展水利政务信息化建设,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依法行政的要求,对水利部门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连互通,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政务公开,增加决策的透明度,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因此,水利政务信息化建设不是单纯地搞一些工程建设,而是基于对业务需求的深刻理解,优化管理模式,建立新的工作流程,实际上是水利部门运行和管理模式的一次变革,是一个涉及多个层面、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的系统工程。
三、水利政务信息化发展现状
到目前为止,山东省水利厅已开展的政务信息化工作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编制完成了总体发展规划。2001年12月,组建了《山东省水利信息化规划》编制工作班子,经过半年的紧张工作,于2002年5月编制完成了规划,并邀请省内外专家对规划进行了评审论证。规划提出了我省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以及山东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任务目标,主要包括水利信息化基础平台、水信息资源采集、水信息化通信系统、网络系统、空间数据库、水电子政务系统、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等七个方面的建设内容。从2005年初开始,根据国家和省近年来颁布的一系列有关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标准规范要求,适应山东水利事业进入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新阶段的需要,省厅按照省发改委和水利部的部署要求,已初步编制完成了《山东省“十一五”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并纳入了全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组成内容。二是水利信息网络建设已初具规模;省水利厅租用广电光缆
根据赴外省调研及参加全国性会议所了解到的情况,目前全国水利行业政务信息化工作开展的很不平衡,在整体发展水平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以黄委、上海市水务局等为代表的第一层次,这些单位的信息化工作开展较早,领导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比较完善,资金投入力度大,硬件基础设施齐备,技术力量雄厚,发展思路清晰,其政务信息化整体水平处于领先位置且发展后劲很足。二是以江苏、广东、福建、海委等为代表的第二层次,这些单位的信息化工作相对来说开展得也比较早,信息化基础设施比较完备,也相继建成运行了部分业务应用系统,政务信息化整体水平比较高。但这些单位由于管理体制不顺,发展思路不够清晰,缺乏充裕的后续管理维护资金支撑,目前已出现了发展速度放慢的趋势。三是以河南、湖北、吉林及老少边穷地区省份为代表的第三层次,这些单位信息化工作开展较晚,有的才刚起步,组织机构大都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投入不足,技术人才匮乏,所以政务信息化整体应用水平比较落后。综合山东省水利厅的情况,大致应处于第二层次与第三层次之间,信息化工作起步算是比较早的,厅领导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也舍得投入,但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在资源整合、业务系统开发应用水平等方面与兄弟省份的差距正越拉越大。当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制约着政务信息化工作的顺利推进。一是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问题。这是目前制约政务信息化工作顺利推进的最关键因素。山东省水利厅开展信息化工作以来,一直未组建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及其办事机构,也未明确相应的主管部门(据郑州会议通报的情况,自2003年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以来,各流域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大都成立了水利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全厅信息化软硬件资源的管理维护与各应用系统的开发管理一直分属不同部门承担,相互之间缺乏协调和沟通,造成应用系统的研究开发、运行维护和推广应用缺乏统一组织,并经常受到硬件环境的制约,许多好的开发计划及设想难以在工作中得到迅速响应和实质性推进,已建项目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和效益。虽然组建成立了厅信息中心,但由于规格低、人员少、管理职能不明确,难以对全厅信息化工作以及软硬件系统资源实施归口管理和综合协调,更谈不上对全省水利系统的业务指导和组织管理。二是投入问题。近年来,省厅主要通过防汛、河道维护费等经费渠道争取筹集了一定规模的信息化建设管理维护资金,保证了开展工作的需要。但全省水利政务信息化建设并没有建立起正常的融资渠道,特别是各应用系统建成后的运行维护经费没有正常来源,导致建的项目越多、背的包袱越重,已成为制约水利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三是人才队伍问题。水利系统干部职工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各处室、单位精通信息化技术的人才较为匮乏,更缺乏既精通机关政务、水利业务又熟悉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政务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水利政务信息化建设步伐的规划思路和实施方案
(一)总体规划思路
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今后一个时期山东省水利发展总体思路和任务目标,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信息化工作的部署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水利政务信息化工作的总体目标就是“以全省水利工程网络为依托,全面构建全省水利信息网络”。围绕这一总体目标,要把水利政务信息化作为一项大的系统工程来统筹考虑,在建设过程中遵循以下五项基本原则:统筹规划、统一标准,需求牵引、应用至上,理顺体制、完善机制,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今后一个时期全厅水利政务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规划思路是:全面实施“一一二六工程”,即“一个网络、一个中心、两个平台、六大重点业务应用系统”。“一个网络”是指要构建一个覆盖全省水利系统的宽带高速互联的专用网络。以正在规划建设的全省“工程水网”为依托,在现有省厅到市级水利部门的水利信息骨干网和全省政府系统办公专网的基础上,辐射延伸到县级水利部门和大中型水利工程,同时规划布设覆盖全省面上水利工程设施的水利业务数据信息采集点,将采集到的各类涉水信息通过公网、专网或卫星无线传输等通信手段进行数据传输与汇集。“一个中心”是指建设全省水利数据中心。将各类公用或专用数据库资源充分整合,搞好信息汇集、整理、存储与交换,省厅建设全省水利数据中心,各市水利部门建设各自水利数据分中心,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实现相互间数据信息的自动传输与交换。 “两个平台”是指构建在全省水利专网上的电子政务综合应用支撑平台和构建在公网上的水利公众服务平台。充分整合全省水利系统信息化软硬件资源,搭建起一个具有较强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的综合管理应用支撑平台,由统一的接入系统、统一的数据交换系统、统一的WEB服务系统、统一的门户界面系统和统一的信息安全保障系统五大部分组成。其中,统一的WEB服务系统提供“一站式”水利业务应用服务框架,可将已经形成或即将开发的各业务应用系统有机整合起来,为各级水利部门相关用户提供从接入、登录、数据交换、后台管理到各系统应用的全程服务。水利公众服务平台主要由全省各级水利门户网站构成,以省厅门户网站“山东水利网”为主站,各处室、单位构建各自的子站或主页,各市、县水利部门构建各自的对外门户网站,各水利网站相互链接、信息共享,形成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水利门户网站集群平台。“六大重点业务应用系统”是指协同办公系统、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水网工程运行管理调度系统、水资源管理调配系统、水质监测系统和水土保持监测系统。
(二)水利电子政务综合应用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山东省水利厅电子政务综合管理应用平台的总体框架由分层支持体系、保障支撑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三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1、 分层支持体系
自下而上分为基础设施层、资源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界面展示层。
基础设施层为各类应用提供基础的支撑环境。包括网络设备和主机设备、各类操作系统、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基础系统软件。
资源层包括业务数据紫源和外部系统资源,如数据库资源、目录资源、消息队列等。
应用支撑层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和通用构件,使得应用开发者能够比较快速地建立和修改上层的专项应用,包括工作流、门户框架、信息发布、数据转换、数据传输、搜索引擎等。
业务应用层包括综合办公、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水资源管理调控、水质水量监测、水土保持监测和水网工程运行管理调度等重要业务应用。
界面展现层,主要通过建立网站门户来实现对应用的访问。一方面建设外网门户为公众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建设内网门户,统一集中所有办公业务和信息服务,为相关用户提供全部应用的统一入口,同时结合权限控制,对不同人员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
2、保障支撑体系
n 安全保障体系
指涉及信息化各个层面的完整的安全技术和措施,为整个系统提供鉴别、访问控制、抗抵赖和数据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等安全服务,形成集防护、检测、响应、恢复于一体的安全防护体系,实现实体安全、应用安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管理安全,以满足整个系统各层次的安全需求。
n 维护支持体系
维护与支持是贯穿系统设计到运行的全过程的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各个业务应用的系统维护管理、公用平台的服务维护管理以及网络安全管理。平台建成后,运行维护将是关系到平台能否正常运转、发挥效能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平台配置过程中充分考虑平台建设中和建成后的运行维护问题。采用集中式配置,以降低后续运行维护成本。
3、标准规范体系
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的标准和规范,是保障整个系统建设实施成功的软性因素,也是成功实施最重要的一环,除了贯彻国家有关的标准外,更多的是制定业务系统整合、集成、协同的实施规范,科学合理地实施规范的应用,将大大降低实施难度和实施成本,并可以大大降低日后的维护难度。
标准与规范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l 信息交换技术规范
l 数据访问技术规范
l 数据库设计规范
l 公用平台接口规范
l 综合应用平台开发技术规范
l 公用平台管理技术规范
l 公用平台系统测试规范
l 水利电子政务安全技术规范
五、加快推进水利政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国内外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经验表明,领导重视、组织有力是政务信息化顺利推进的关键。应尽快组建领导机构和主管部门,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具有全局性的水利政务信息化建设项目。由于政务信息化的本质是政府部门管理的创新,这种创新要靠业务流程的重组、信息资源的组织和行政协调来实现,而这正是各级办公室的特殊地位和优势所在。因此,各级办公室应把政务信息化作为一项基本职能,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二)理顺投资渠道,落实管理经费。推进政务信息化既要有项目建设资金,又要有系统运行管理维护资金。水利政务信息化建设资金应直接纳入水利工程项目预算,在规划工程项目时,对工程项目的信息化部分也进行同步规划。对已建成运行的水利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管理维护经费应列入部门年度预算。
(三)探索完善水利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和系统运行维护机制。对重大水利政务信息化建设项目,应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联合相关业务处室等一起组建成立项目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整体项目的协调工作,业务处室负责提出项目需求以及筹集项目建设和后期运行维护资金,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提出项目建设的技术标准和对项目提供专业技术支持。项目建设完成后,系统的业务维护由业务部门负责,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保证整个项目所需软硬件环境的正常运行。要建立健全水利政务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运行维护制度,对信息采集、传输、处理、业务应用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落实维护责任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明确专门的技术支撑与运行维护单位,配备足够人员力量,落实专项维护经费。充分认识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把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与信息化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加强维护人员的保密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保密意识。
(四)加强队伍建设,重视人才培养。针对水利系统政务信息化工作的需要,做出人才需求分析和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创建有利于稳定和吸引信息化人才的良好环境,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不同层次的信息化技术培训,逐步建立一支既熟悉水利业务、又精通信息化技术的骨干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