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奇平 后现代电子政务的绩效目标
来源:硅谷动力 更新时间:2012-04-14


 

  
 
 手机今日特价促销  麦博音箱超低价
正品索爱配件三折 最低99元拥有精品MP3

 
 
 
  【eNet硅谷动力专稿】后现代电子政务的绩效目标,初听上去这个提法有些怪异,但仔细想想就能明白:后现代,就是现代之后,也就是工业化之后。工业化之后是什么?是信息化。因此,后现代就是信息化。后现代电子政务显然是相对于工业化电子政务而言的。纯粹信息化的电子政务与工业化、包括新型工业化的电子政务的绩效目标是有区别的;高级阶段的电子政务与中初级阶段的电子政务的绩效目标也是有区别的。虽然我们当前搞的只是新型工业化的电子政务,但了解国际前沿动态,明白“山外有山”的道理,对我们理解和建立前瞻性的战略绩效目标和愿景是有益处的。

  我们以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戴维.约翰.法默尔的理论为主线,参考查尔斯. J.福克斯、休.T.米勒以及O.C.麦克斯怀特的观点,简述一下这个问题。

  后现代性释义

  法默尔认为,后现代性是“对上五个世纪以来作为重要思考之基础的假设的否定”。这种否定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它是扬弃。也就是说,“它不允许在回到前现代性的意义上来否定现代性”。这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后现代电子政务对于工业化电子政务的扬弃,不是回到工业化之前的农业传统,“根据后现代主义者的观点,我们不能回到远古的神,回到古老的社会”。

  后现代性有众多与工业化相反的特征,那是专门的研究题目。法默尔在这里只强调一点,就是“超现实”特征。法默尔认为:“超现实是后现代性的核心观念。它是现实与非现实的混合,是现实在拟象中的转换。”农业化存在于第一世界,工业化存在于第二世界,信息化存在于第三世界。第三世界(或译为“世界三”)的独立性是理解信息问题的关键。第三世界是信息时空构成的世界,即虚拟的世界。虚拟的真实含义是以信息形式存在的意义。意义并不在外在于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是由客体的世界和主体的世界“内爆”(扬弃)而成。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现在在新型工业化条件下理解的电子政务,并非信息时空中的电子政务,而只是第二世界的电子政务。因此要注意它们之间规律的差异。

  法默尔指出,“后现代转向来临了,……公共行政的研究同样会发生改变”。在比较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特征之后,法默尔发现:“现代主义的公共行政及其他事实是以独特的方式被建构的(如私营与公共、媒介与部门、政治与行政、现实与非现实的分离)。”这里需要特别指出一下,法默尔这里指出的“分离”,对应的正是斯密的说的“分工”,是工业化的根本特征。其中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是现代性公共行政理论的根本理念。法默尔指出,“在后现代情境中所创造的问题框架,甚至形成这一问题框架本身的本质,都将发生根本改变。”这显然是指,“内爆”打破了现代性的一系列二元对立,如私营与公共、政治与行政的分离,其最高境界,是对分工本身的扬弃。“内爆”换成互联网概念,就是融合,或者会聚;它是TCP/IP所代表的先进生产力的社会映射。它构成了分工(分离)的对立面,也就是说构成了信息化不同于工业化的实质区别;融合的结果,就是政治与行政二分等工业化的根本概念,被扬弃了。这是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后现代电子政务不同于工业化电子政务的第一位的要点。正是这一点,最终决定了不同电子政务绩效目标的本质区别。

  十年前我曾经预见到,互联网经济的根本特点,在于从分工创造财富,转向融合创造财富。现在,套用到互联网政务上,我认为根本特点在于,从(政治-行政)分离创造财富,转向(政治-行政)融合(内爆)创造财富。区别仅在于,前者是私人物品意义上的财富,后者是公共物品意义上的财富。我相信十年以后,这个观点会被实践证明。

 对官僚制有着特别的意义的绩效关键

  扬弃工业化公共行政理论的根本命题——政治与行政二分——是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基本特征。这一点在查尔斯.J.福克斯、休.T.米勒的《后现代公共行政》中,有明确的论述。法默尔更多关注的,是将后现代公共行政的主要原则,具体化为“对官僚制有着特别意的意义”的四个最基本的方面,它们分别是:想像、解构、非地域化和他在性。我们重点讨论其中的两个。

  1、想像:以多元创新置换韦伯理性主义

  法默尔对想像给予了异乎寻常的强调。这里的想像,我们应理解为多元创新。正如他在解释主旨时所说的:“我们将明白,后现代性强调的是多元创新的重要性,并在根本上是要发展这一多元论的观点。”在形式上,法默尔强调想像,是把它当作理性化的反义词:“想像侵蚀了韦伯的理性主义官僚制的核心。”“想像意指着对韦伯所认识的现代性的首要特征的背离,即是对理性化的背离。”

  我认为法默尔所用的想像一词并不准确,应该当作“创新”的隐喻来理解。“它被认为是后现代性的普遍力量”,正如他自己所说,“对想像的这一理解在公共行政领域的本质和含义,我们该怎么看?从一个否定的角度看,想像是一种行政精神,一种不依赖于规则的制定和程序的执行——如同在现代性中——的行政精神”。法默尔通过想像,想否定的是理性的行政表现:制定规则和执行程序。这就回到了绩效的主题上:规则和程序方面的能力,显然不是考核后现代公共行政的绩效目标;相反,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才是它所优先追求的绩效目标。

  规则是官僚制的首要特征。按照韦伯的思想,“规则便于我们以标准化和平等的方式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若是把每个顾客都看作独一无二的个体,就不可能有这些便利”。问题在于,后现代电子政务,或者说个性化的电子政务,正是要把每一位公民当作独一无二的个体,从而完成公共品生产从工业化大规模向信息化的定制的转移。这样做的生产力基础在于,“由于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特殊可直接被分析而不用通过决策规则”。这应了柏拉图的说法:真正的政治家是其规则适应每个个体的情况的政治家。

  2、解构:效率作为绩效目标的局限

  解构这个主题词几乎是后现代主义的同义语,然而在后现代公共行政的意义上,它是什么意思呢?法默尔想表示的,是对于官僚制的解构。表现在绩效目标上,“在后现代性中,人们对效率重新进行了评价”。

  法默尔主张,“不应把效率仅仅解释为一个直截了当的公式或投入—产出比”;“效率只能依据目标,依据参照框架来衡量”。效率不能包容文化的维度,不能包容利益分配的维度;而文化和利益都是与意义直接相关的。针对美国政府改革和电子政务中的民营化问题,后现代公共行政的观点与新公共行政学派的观点一样,都指出其将公民降格为顾客这一弱点,而主张从更为平衡的观点来审视政务绩效,将公共产品的经济属性和社会、文化属性统一起来。

  电子政务发展到高级阶段,用什么来衡量其绩效呢?这个问题仅从经验的角度回答是不够的,需要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来认识。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给我们的主要启示在于工业化充分完成条件下进一步的努力方向:第一,电子政务要以人为本。不光要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而且要与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眼前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个性化的公共服务,为此必须充分发挥信息化先进生产力的带动作用。第二,电子政务要突出创新。创新的最终方向在于从以规则和秩序为核心的传统官僚制,向多元创新的方向发展;第三,电子政务要强调全面绩效。要将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效率,同信息化意义上的人文社会价值很好结合起来,建立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