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十一五”期间,农业信息化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要实现信息进村入户,推动建立和完善农业综合信服务体系,才能使农业信息化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捷径之一。积极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是今后一个时期信息产业部门必须认真做好的一篇大文章。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不仅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手段和条件,而且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的必要性
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在于全方位推进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农村信息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革命后信息广泛交流带来的便利,把当今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落后的农业生产相结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农村地区信息闭塞、教育落后。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将促进改变目前农村社会生活的状况、方式与观念。农村信息服务业,将在农村社会的信息流通、科技和教育的普及与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等方面开创一个崭新局面。因此可以说,发展信息服务业是弥合城乡信息不对称,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
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是使农民更加贴近市场和围绕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的有效手段。在市场经济下,农业面临着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由于信息不畅,对国内外农产品需求变化了解不多,农产品产量往往受上年价格的影响,波动较大,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而且也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通过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既可以使农民贴近市场,了解第一手的市场信息,又可以利用市场信息适时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发展特色产业。
近年来,我国部分农村地区通过推进信息化和利用互联网等手段,为本地农产品找到了销路,有的还进入国际市场,大幅度增加了农民收入。
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等手段,可以使先进的教学方法等优质教育资源在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共享,极大地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互联网建设农村疾病防控信息系统,以及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能够极大地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此外,农村信息服务业也为加强农村党员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二、农村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
信息产业部以“村村通电话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累计投资额159亿元,使5.28万个行政村新开通电话,有11个省市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电话,全国通电话行政村比重达到97.1%。在信息产业部和农业部、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气象局等部门共同努力下,我国涉农网站已达6389个。全国农业系统已经在260个地(市)设立了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占地(市)总数的78%,77%的县、47%的乡镇政府设置了农业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培养发展了近11万人的农村信息员队伍。
国家广电总局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中国气象局建立了国家、省(区)、市、县四级信息中心并延伸到乡镇服务站,通过“中国兴农网”建立的省(区)、市、县分支机构,基本形成了一个辐射全国农村的信息服务体系。许多省市政府主管部门动员社会力量,结合农民实际需求,组织共建包括农业技术、政策法规、质量标准等内容丰富的共享信息数据库,为广大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由中共组织部主抓的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在山东、湖南、贵州3个试点省和安徽省金寨县累计建成现代远程终端站点16万个;在9个新开展试点工作省(区)的25个试点市(地)共建成终端站点2.2万个,占乡村总数的50%。
三、农村信息服务业的需求分析
当前广大农民群众最渴望的信息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农副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信息。二是农业科技包括养殖业、种植业、病虫灾害防治等实用科技信息。三是提高文化科技素养和能力的教育培训。虽然农村信息服务业取得了一定进展,在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上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有如下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1)农民群众最关切的与之利益息息相关的信息采集、加工、整合、发布、交换、共享难。(2)农民信息的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时效性、准确性难以满足。(3)都面临“最后一公里”问题,即信息怎样到广大农民群众手中,农民群众喜欢用、用得起、用得好。(4)相关信息系统的建设费用和运营维护怎样实现可持续。
四、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的主要任务
(一)建立农村综合服务体系
推动面向农村农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做好信息服务业“助农”工程的关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和通信管理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委、政府的领导下,主动组织、协调、配合涉农部门,共同建设贴近农民需求的信息中心和信息站,推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在服务体系的建设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条件,调动电信运营商、软件提供商、设备制造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等的积极性,发挥信息技术、产品、网络和服务的综合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在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费用上,可以考虑用“几个一点”的办法来解决,即省(区)市县乡各级政府出一点,电信运营商和软件提供商、设备制造商、信息服务提供商出一点,再争取中央财政支持一点。
在信息资源开发方面,既要注重本地信息的采集和加工整理,又要整合中央各部委以及地方各级政府的涉农信息资源,形成贴近农民需要的农副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养殖种植等方面的科技信息、技能培训信息以及政策法规、气象服务、灾害预防、劳务需求、村务公开信息。
在信息传输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公共通信网络和其他专网、适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终端,将信息及时发布到农民手中。在运行机制方面,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以农民普遍能够接受的价格和方式提供良好、便捷、有效地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
(二)建设农村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农村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提供支撑和服务。积极鼓励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软件供应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商和信息服务商参与平台建设。通过提供技术支撑、咨询、培训等公共服务,提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鼓励运营企业开发农村特色信息内容,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倡导农村健康文明新风尚。引导各类网站、短信服务商等增值电信企业加强各方协作,整合可用信息源,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一批专业网站和短信业务,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向广大农民提供经济实用的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