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社会上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就是:全国教育看山东,山东教育看潍坊。
最近几年,昌邑的教育一年一个新跨越,在全省乃至全国教育界名气越来越响。在今年的高考中,昌邑再创辉煌。全市报名4963人,本科上线2589人,比上年增加398人,上线率比全市平均高出7.6个百分点。优秀生成绩特别突出,文理科分别有4、5名同学进入全市前十名,全省文理前十名中,全市4名昌邑就占了3名。在去年摘取全市理科状元后,今年的全市理科状元又花落该市。这种现象在全市乃至全省也属少见,昌邑教育在全省全国打出了品牌,为“丝绸之乡”注入了新的内涵。
近日,记者专程赶赴昌邑深入采访,尝试解读昌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奥妙。推进教学科研创新,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从2003年秋季开始,他们在全市中小学推行了新课程改革,并以此为契机,在教学教研中实施了五大创新。
一是教学科研创新。他们把教学科研作为教育“第一生产力”,坚持依靠教科研推动教育教学,以国家级“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区域性“创新学习”实验与研究》为总抓手,围绕构建适合各学科实际、科学而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力强化课题研究。该市先后建成国家级、省级重点课题学校49处,省级重点实验基地2处;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5项,潍坊市级课题35项。中小学区域性“创新学习”实验与研究、小学数学“创新学习”研究、“大语文”教学实验研究先后通过省和国家专家委员会鉴定。在2004年山东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中,该市的《“大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索》获一等奖,《中小学生骨发育成熟度评价标准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和《小学数学“创新学习实验”研究》分获二、三等奖,市教育局被评为山东省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
二是教师培训创新。只有教师发展,学生才能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为此,他们大力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先后聘请31名国内知名教育专家、教授来昌邑讲学,并选派200多名骨干教师到上海、北京、济南等地进行培训,先后组织6名英语教师赴英国、澳大利亚进行境外培训,有9名外籍教师先后来昌邑教学。围绕新课程改革,他们开展了教师教学基本功大比武活动,启动了“百千万”工程,即百节示范课、千节达标课、万节公开课,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只要在教学岗位上,都要参加。要求每位教师备一份教案、上一堂好课、写一篇随笔。特别是让年轻教师尽可能多地登台亮相,给他们提供展示才能、交流学习的舞台,使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近年来,该市先后有80名教师被评为省、市教学能手,161名教师在省、市优质课评选中获奖。
三是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教学的命脉。结合实际,他们全力抓好“有效时间”,促使全体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抓好每一个环节,关注每一个细节”,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效益、效果”。近年来,该市教师创造的小学数学“创新学习”教学模式、“大语文”教学模式、“互助式”教学模式、“快速作文”教学模式等先后在省、市推广。同时,他们切实注重分层次教学,差异化发展,关注优秀生培养和后进生转化,确保不让一个好学生落伍,不让一个差学生失去信心。
四是教学手段创新。
教育信息化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为此,他们一方面加强硬件配备,投资近3000万元,通过公开招标,先后配备学生用微机7000台、教师用微机4200台;先后建起了196个多媒体投影教室,建成校园网46处,完全小学以上学校通过光纤和ADSL方式与互连网连接,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另一方面,狠抓教师的计算机技能培训和应用,强化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引导教师将信息化手段积极应用于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有效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全市专任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达标率高达97%。
五是教学评价创新。按照素质教育要求,他们严格落实教学常规,着重修订完善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教学评估办法,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考试评价机制。对课堂教学,他们坚持做到“七个关注”: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质疑问难;关注师生之间的民主和平等;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师生全方位的有效互动;关注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关注教师的反思与创造。对学生的评价,他们积极推行等级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等新型评价办法。
2006年,该市对中考招生进行了重大改革,变分数录取为等级录取,同时下放中考录取权力给高中学校,探索多次考试、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等级录取、诚信推荐的考试选拔方式,改变了一次考试、一张试卷选拔人才的传统做法,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近年来,伴随着高考成绩连年攀升,一大批特长学生脱颖而出,素质教育结出了累累硕果。
2004年,全省中小学机器人足球和灭火比赛,该市荣获一等奖,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第二届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竞赛并获得一等奖。全省“学校杯”田径运动会,该市代表队实现“两连冠”,在亚洲中学生排球锦标赛和全国中学生排球锦标赛上分别夺得亚军和冠军,在全国少年手球联赛中夺得“两连冠”,并赢得了2006年全国少年手球联赛主办权。
推进教学科研创新,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长期以来,该市教育一直依靠单一的财政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发展,与教育现代化目标也不相适应。为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实现教育投入多元化和办学形式多样化,从2003年开始,他们积极实施名校扩张战略,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投资近亿元建成了国有民办性质的昌邑市文山中学,创办了昌邑市艺术中学、昌邑市外国语学校。2006年8月,投资2000万元的石埠双语学校将建成投入使用。
目前,该市的民办学校已覆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在校生达7000多人。如果说办学体制改革优化了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那么他们推行的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是激发内部活力的又一重大举措。
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打破教育上的平均主义已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为激发内部活力,充分开发干部教师的智慧和潜能,从2003年开始,他们在全市中小学中推行了以“校长选聘制、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岗位结构工资制、工资总额动态包干制”为核心内容的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全市5471名教师竞争上岗,初步建立了“学校自主用人、教职工自主择业、待遇能高能低、职务能上能下、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人事制度改革,让每一位干部教师感到了竞争的压力,但他们深知:对干部教师的管理,没有压力不行,而只有压力没有动力也不行,同时必须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充分调动干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在工作中有动力,有激情。
为此,他们从规范管理入手,着重加强配套制度建设,重点抓了对干部教师的考核奖惩。
2005年,该市全面推行了校长职级制,对31名乡镇、街道中心学校校长和市直学校校长实行了职级制管理;建立了特级教师评选制度,30名教师被评为昌邑市特级教师。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各级各类学校都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考核奖惩办法,把考核成绩与干部教师的评先树优挂钩、与绩效工资挂钩,对做出显著成绩的干部教师给予相对优厚的工资待遇或相应奖励,逐步建立起了与聘任制相适应的分配激励机制,大大激发了干部教师奋力争先、勇创一流的工作热情。教育系统全体干部教师表现出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树立,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增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用智慧和汗水,用爱心和奉献,共同铸就了昌邑教育的辉煌。
直借东风发春蕾,欲栽大木柱长天。新的形势下,昌邑教育正以更大的胆识和气魄、以更新的思路和举措、以更快更强的步伐奔向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