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是有生命的,只有用心体察她的细节,才能最真实的了解她。古往今来,黄河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富足,也带来了灾难。人们有无数关于黄河的片段和记忆,既爱又恨。但是,人们更希望,这条生命的河,会给中华民族带来永恒的幸福。曾经,这只是一个梦,如今,这个梦有了实现的可能。因为,“数字”防汛给了黄河人一双慧眼,一个更仔细了解黄河脉搏跳动的机遇。
高科技为防汛插上腾飞的翅膀
“接黄河防汛总指挥部汛情通报,黄河中下游连降暴雨,渭河上游、小北干流、伊洛沁河等地相继发生洪水。虽然经过三门峡、小浪底、故县、陆浑等水库全力调蓄,花园口水文站仍发生22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超标准洪水。黄河下游某滩区出现大范围漫滩,农田被淹,部分群众被洪水围困”。
面对来势凶猛的“洪水”,防汛、水文、通讯等各个部门联合行动,利用遥测、遥感、卫星技术和数学模型等科技手段,稳坐军帐中,千里调度洪水,指挥迁安救护,抗洪抢险。经过一番努力后,被困群众安全脱险,洪水顺利通过千里大堤,安然入海。
是不是心跟着洪水跳了几下,不要紧张,这只是6月30日国家防总通过异地视频会商系统组织的首次黄河中下游防汛演习。此次演习,高科技大显神威,数字防汛异军突起,成为决策的中流砥柱。
其实,作为数字黄河工程建设重头戏的“数字防汛”,早在2002年10月初步建设的那刻起,就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特性。2003年调水调沙试验及防御秋汛洪水一经使用就崭露头脚,发挥了突出作用,确保了试验的成功和防汛的胜利,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那么,到底什么是“数字防汛”呢?所谓“数字防汛”就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数字化虚拟平台,也就是把黄河防汛装在了计算机里。此时此刻,遥想过去,当黄河水无情吞噬下游良田,威胁华夏儿女的生命安全时,治黄先祖们在黄河两岸设立塘马,每三十里为一节,一日夜行五百里,传递黄河水情信息,片片记忆顿时浮上心头。
如今,这一骑快马报水情的防汛方式早已成为历史,现代治黄人依托互连网建设的黄河数字防汛工程体系的建设,已将黄河数值降水预报、洪水预报、防洪调度和指挥调度等信息统统装进计算机里。由一个个分布在黄河下游72个县市河务部门的防汛责任点,统一联动,及时上报各个防汛段出现的即时险情,使千里之外的即将发生、正在发生、已经发生的汛情、险情、灾情、工情一览无余,只要轻点鼠标,电脑上会立刻显现出防汛指挥所必备的抢险人数、物料配备和消耗数量、抢险方法等数据,将防汛决策的速度大大提高,实现洪水预测和指挥调度的有机联动。好似在黄河下游千里防线上织起一张四通八达的信息网,与大堤、水库共同保障黄河下游安澜无恙。
“数字防汛”让指挥部眼观六路
随着黄河防汛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黄河防洪预报调度与管理(耦合)系统和黄河下游工情险情会商系统整合的“数字防汛”两大主体系统日益完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防洪调度方面,降水预报、洪水预报、防洪调度、指挥调度首次有机耦合为一整体,通过计算机跨平台、异地异构的数据交互和信息交换,缩短了黄河防洪各业务环节信息交换的时间,只需短短40秒数据库演算,屏幕上就会显示出8小时后花园口洪峰流量,16小时、24小时洪峰流量对大堤安全及下游滩区、滞洪区可能淹没的区域及水深分布等信息,直观地模拟出洪水演进、洪水调度、防汛指挥、抢险减灾、物资调运等各种方案,有效的提高防洪决策的预见期。
这可是个了不起的事情,要知道,洪水猛如虎,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安全,比洪水早到一刻,就会为滩区180万群众的迁安、大堤的防守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黄河下游工情险情会商系统是“数字防汛”的另一主力军。在6月底国家防总洪水演习中,黄委防办运用这个系统对下游工情险情进行实时监控,对重大险情实施方案准备和资源适时调度,效果良好。
演习情况显示,一旦某处工程出险后,基层河务局会立即把险情输入防汛减灾系统中,通过网络传输,黄委防汛指挥中心很快得到信息,并在1:1万的电子地图上显示出险的位置和出险的具体情况。此时,计算机会在几秒钟内查到以出险工程为中心、半径在几十公里内有多少仓库,每个仓库有多少防汛物料,有几支抢险队伍,每个抢险队的装备和人员,联系电话是多少等等。根据这些信息,黄河防总就会调动最近的抢险队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出险地点。
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观看了演习中黄河数字化情况并高度赞扬了这次演习,称黄河防汛调度科学、部署周密,实战性、针对性、协同性强,不仅有利于提高黄河防汛决策水平,对其他江河和全国的防汛抗洪也将起到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目前,根据现行黄河防汛工作流程,还开发了指挥调度子系统,首次实现了在不同的洪水量级下的预警、预报、洪水调度和指挥抢险方案的可视化及日常办公的自动化,为“数字防汛”工作向更深入、更广泛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同时,黄河下游洪水演进及灾情评估模型建设进展顺利,模型建成后将能够准确分析计算黄河下游滩区、东平湖滞洪区的洪水演进情况,预测洪水可能淹没的区域及水深分布等信息,预测各级洪水可能造成的灾害损失,为合理制定防洪调度预案和方案提供决策支持。
足不出户 看尽风云
如今,在大河上下,各项新的防汛技术正被广泛研制和应用,在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确保黄河长治久安的征程中,数字化建设在防御洪水,抢险救灾中的威力与日俱增。
黄河防汛办公室张金良主任还向笔者透漏了一个小小的信息,黄河流域1;50000和下游1:10000基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已经研制成功,在不久的将来,防汛部门可以通过电脑清晰地看见一山一脉,一河一溪,仿佛坐在直升机,俯身鸟瞰祖国大地,身临其境地感受黄河流域地原地貌,在黄河上空走了一遭,可视化程度大大加强。
未来的数字化建设更直观地感受黄河,今后,防汛部门可以足不出户,眼观风云,从容地面对汛期的考验,真正做到胸中成竹,从容不迫的境地。到那时,数字防汛工程体系的建设将借给决策者一双双慧眼,将能清晰的分辨这变化莫测古老的黄河水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