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立达 美国Old Dominion 大学管理学教授
引言
信息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手段。在过去二十年中,美国制造业吸取了一个重要教训,即“当某一特定制造企业面临转折点时,若不采用信息技术含量高的制造技术,对企业的竞争性将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当年果断采用柔性制造技术的日本制造业由于及时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同时具备新锐的营销和财务计划手段使企业的竞争性大大增强,从而把产品成功地打入国际市场。目前,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整个制造业正处于一个转折点,即面临在供应链环境中采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简称ERP)使企业有能力做高度集成的决策以获得竞争力。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能力做到自身高度集成,那么该企业在全面采用新技术方面将会受阻。同时一个企业能否在这一转折时刻率先在供应链环境中运用ERP系统,将会影响该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实际地位。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电子商务正成为一种崭新的商务手段。作为一个集成系统,ERP也正从现代制造管理系统的代表转而支持电子商务的运作,并正在影响许多企业的日常运作和转型。ERP是一种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主要用于促进供应链环境中企业内外的各种信息流动。供应链环境中主要组成包括把原材料转变为成品并把产品送到客户手中的各个企业群体。对供应链来说,ERP的价值在于使企业有可能优化随材料价格,产品规格,生产能力,运输参数等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企业过程。ERP系统采用一种全新的企业活动形式——系统集成管理。在所谓“集成”的概念下,ERP系统把与企业活动有关的运作模式和系统功能与企业数据联成一体。近年来,管理学界提出的一些新概念如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简称SCM),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 Management, 简称CRM),并行工程,虚拟制造等的实施都需要有ERP这样的系统。一般普遍认为ERP系统可给企业带来竞争力,帮助企业实施战略目标,使企业在21世纪不断成长。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美国许多主要企业正以ERP系统取代原有管理信息系统。统计数据表明ERP系统已成为20世纪90年代信息产业最大单项投资之一。在那些主要跨国公司中大约60%左右已实施ERP系统。1997年用于ERP产品的投资为100亿美元,比1996年投资增加40%。1998年ERP产品租用维护收入达170亿美元。尽管近几年全球经济疲软,ERP的全球销售量仍在上升。根据2000年第四季度的数据,全球ERP市场以24.9%的速度扩大,预计在2004年达到730亿美元。根据另一项统计,全球ERP信息服务市场2002年为254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6%。2005年全球ERP信息服务市场将达324亿美元。如把ERP信息服务业进行分解,其中系统开发和集成、咨询、软件服务、外包管理和培训分别占57%、15%、14%、10%和3%。从增长速度来看,其中软件服务为最快为12%,其次为外包管理9.9%,系统开发和集成7%。按地区来看,全球ERP市场正从北美西欧(2000年占85%市场份额)转向其他地区。2000~2005年中,增长最快的为日本和亚洲其他地区。前者为9.74%,后者为9.58%。其次为东欧(5.51%)和拉美(4.97%)。另一项统计表明2002年中国地区的ERP市场为2.8亿美元,东南亚地区为3.1亿美元,年增长率均为30%。目前大约60%的ERP市场为五家品牌所占领,它们是SAP,PEOPLESOFT,JD EDWARDS,ORACLE和BAAN。
不仅是制造业,许多不同门类的产业正在对ERP系统产生浓厚兴趣。目前美国一些主要软件公司也在相继采纳ERP系统。比如IBM和微软公司已采用SAP R/3 系统。IBM把原需数十天的报价时间缩短为仅几分钟。CHEVRON采用ERP系统后已将采购成本降低15%并可能进一步降低10%。AUTODESK已将其库存降低至较低水平。此外由于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B2B和B2C的发展,ERP在中小型企业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因为整个企业的运行集成化的条件下,供应链管理或客户关系管理等才能得到正常运行所需数据,所以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也开始实施ERP系统。
ERP系统及其主要模块
20世纪60年代制造业为降低产品成本,产品标准化,优化批量和提倡大规模生产等成为重要手段。为精确估算产品物料用量,物料需求计划系统(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简称MRP)诞生了。MRP系统可提供产品及其部件的有关物料数据包括物料清单数据。除了提供物料清单数据,MRP系统还包含一定程度的需求规划功能。通过输入产品的有关参数,MRP系统可把物料清单自动转化为主生产计划(MPS)。对系统输入部件或物料的提前时间后,系统可给出有关工作单和采购单的详细数据。如主生产计划,库存或生产状况有所变动,系统会作相应调整,于是作业计划,发货期等会有相应改变。MRP要求企业运作在一定程度上变得集成化。
到了20世纪70年代市场更趋于客户化或称消费者导向,于是对产品的优质,产品多样化和产品客户化更为重视,同时企业信息技术的采用也到了一个新的阶段。MRP系统得到进一步发展,可支持生产计划和控制,于是制造资源计划系统(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简称MRP II)诞生了。MRP II系统具备长期销售预测能力从而可为主生产计划提供有用数据。物料管理模块采用以需求消费为基础的规划方法计算出有关需求数据,同时可兼顾库存数据。在有关物料的计算结束后,能力管理模块开始运作。于是主要包括生产准备时间的初步生产计划被转换成能力需求以与现有资源进行比较。经过运算,一个近似最优生产计划产生了,然后通过生产调度算法对生产定单加以处理以得到更全面的生产计划。MRP系统和MRP II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整合了物料规划、工程管理、会计、采购和车间管理等,特别是具备了生产能力管理和调度子系统。MRP II系统可以说是第一个可用于从销售直至车间管理的较全面的企业信息系统。然而MRP II系统在研制初期的设计思想比最后形成的系统还是要复杂得多,因此实际存在的不少错综复杂关系未能在系统中得到表现。进入80年代后MRP II系统进一步发展包括了产品开发和生产过程功能。这些新的功能分别被称为计算器辅助设计,计算器辅助制造等。此后又发展为把企业生产和管理许多功能融为一体的计算器集成制造(CIM)。CIM的出现随之带来了先进的企业建模工具(Enterprise Modeling),企业过程开始可由专用的工具加以描述。
到了20世纪90年代,企业对赢利,产品多样化,客户满意度,全面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对市场变化快速反应等不得不更为重视。这要求企业进一步整合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于是把企业信息系统从制造这一块更多地延伸出去从而包括财务、销售、物流和人力资源等。在这种情况下,早期的ERP系统以CIM II的形式出现了。当时提出的目标是CIM II系统性能将超过MRP II,将整合供货商系统,企业各部门系统,客户系统以及技术设施如关系数据库和客户服务器。从系统组成来说,ERP系统是MRP和MRP II系统的延伸。它的主要目的是在供应链环境下通过整合企业内各功能部门比如生产制造、工程研发、物流、财务、会计、仓储管理等更有效地实现企业运作,真正推出实时管理决策支持。目前ERP系统正从传统的联机事务处理系统转而成为一种高度集成的企业信息系统。一个完整的ERP系统可为企业运转提供所有功能,能把企业各功能部门无缝整合起来,从而为企业各管理层次提供决策支持。当然企业系统的整合本身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会对企业信息基础建设产生很大影响,所以采纳ERP系统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挑战。ERP的实施需要企业所有成员和供应链中所有成员的投入,同时还要求软件与企业本身运作过程的匹配。 ERP模块一:高层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ERP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如何把高层管理的决策传递到整个企业中去。同时ERP系统也应帮助企业高层管理就介决实际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办法,并就他们所作的经营决策所产生的效应做出更好的预测。在这一方面,ERP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方面:
(1) 企业战略规划。企业战略规划是任何企业长期成功运作的基础,同时也是指导企业日常运作的根据。高层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可帮助高层管理制定企业战略规划;在营销营销方面,高层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可帮助高层管理人员开展客户需求研究和市场研究;销售和运作方面,该系统可帮助高层管理调整有关实际销售、市场预测、生产能力和物料方面的决策,并迅速把这些决策传达到整个企业中去;在财务方面,该系统可帮助高层管理就销售和运作计划与财务计划和市场预测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
(2) 决策支持。高层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可为高层管理提供战略战术决策用的工具。其中一个主要工具是仿真决策系统。这一系统主要用于预测管理决策对企业经营的效应。另一系统为预警系统,主要用于随时跟踪企业经营中一些重要指标观察其是否超出警戒线。
(3) 企业经营状况检测。高层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可用于支持企业经营水准连续性的改善。以往用于企业运行状况检验的系统往往不具备此项功能。
(4) 供应链管理整合。高层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与供应链管理系统联机,参与供应链管理。 ERP模块二:客户系统 企业系统与客户系统联机具有重要意义。客户关系管理要求把所有与客户有关的企业功能联系起来。与客户系统联机的ERP子系统包括:
(1) 销售及预测系统。这一系统支持各种形式的销售活动与ERP系统其他部分联接,提供定量与定性两种预测。
(2) 定单产生及处理系统。这一系统以各种形式产生定单并处理各种形式的定单。
(3) 报价和按时交货系统。这一系统用于报价和提供交货日期。一般情况下客户系统与供货商系统联机,后者的系统可直接报价和给出交货期。在较新的ERP系统中,一旦交货期给出,发货系统同时启动,给出最优运输方案。
(4) 需求管理系统。鉴于需求不一定任何时候都能满足,该系统用于对需求进行分析管理。
(5) 发货系统。合理的运输链可提高服务质量,同时降低成本如减少库存,物料和运输方面的消耗。这一系统内还包括仓储系统。
(6) 现场服务系统。这一系统与许多其他系统联接,如客户系统、质量管理系统、物料计划系统、库存管理系统以及会计系统。
ERP模块三:工程研发系统
传统的MRP II系统与工程设计系统接口以交换物料清单和生产工作程序有关数据。但此种接口不够成熟,所以关键信息无法反馈回工程设计系统。一般一项产品的大约90%的成本是在设计阶段决定的,同时产品的特性和质量也是在这一阶段决定的。一般认为工程研发系统和ERP的其他子系统联机很重要。这一系统支持以下功能:
(1)设计过程。这一系统支持并行工程以及产品设计的七个阶段,即产品初始概念、设计优化、市场潜力分析、样品生产、产品市场投放、后续以及工程设计改进。
(2)产品的淘汰。
(3)产品数据管理(PDM)。在产品工程方面,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与ERP系统可能会有重迭。这两个系统与ERP其他子系统发生下述联系:①与客户系统联接:这包括从客户那里直接取得有关需求的信息;②与供货商系统联接:允许供货商参与产品设计,便于向供货商提供有关部件,并有利于为客户提供最佳产品;③与企业各部门联接:工程研发部门对企业各部门来说可以起到各种服务作用;④项目管理:工程研发部门与企业内部正在运作的项目自然有密切关系。工程研发部门与项目管理相联接有实际意义。
ERP模块四:制造系统
制造系统整合主要包括材料计划、制造功能以及供应网络的集成。虽然这一系统是MRP II系统和ERP系统传统的重心所在,但这一系统内部的全面整合近几年才刚刚开始。这一系统主要包括:
(1)物料与需求计划。其中涉及主生产计划(MPS),粗生产能力计划(Rough-Cut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MRP),能力需求计划(CRP)和库存系统。
(2)制造执行系统(MES)。这一系统包括:①与MRP,CRP,成本会计系统,库存系统和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形成界面的计划系统;②工序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系统;③工作站管理;④库存管理;⑤物料管理;⑥数据收集;⑦例外情况管理。在ERP系统中采用MES系统,所有设备有可能共享数据。通过信息收集,管理和控制,制造过程可望得到改善,从而促进制造过程的可靠性和产品的高质量。
(3)准时作业系统(JIT)。ERP系统可同时支持JIT和看板运作,显示实际生产和质量数据。
(4)高级规划系统(APS)。目前APS系统正在取代以往的MPS/MRP/CRP/PAC 系统。 APS系统可与预测、客户定单、采购、成本、运输和车间系统联机。一种更先进的APS系统叫做“供应链执行系统”,该系统可把制造商的系统与供货商和客户的系统相联接。
(5)与供货商系统的联接。该系统的功能包括:①使采购与企业内部的其他功能相联接;②与处于不同环境的供货商以不同形式相联接。
(6)质量管理系统。这一系统与现场维修服务系统和工程系统相联接。
ERP模块五:辅助系统
辅助系统与制造本身直接关系不大,但为企业运作所必需,其中包括会计和成本核算系统:这一系统是最早纳入MRP系统并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MRP II 的一部分。这一系统中包括应付、应收总账、工资、固定资产和成本核算等子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环境,卫生和安全系统。
ERP系统的选择和运行方面的考虑
虽然选择一个新的ERP系统看来是并不困难,但要保证成功运行并不容易。为系统的成功运行,选择ERP系统一般注意以下因素:
(1)企业战略规划。一般来说企业应在企业战略规划中明确规定ERP对企业应起的作用。企业有必要制订一个起步高有前瞻性的远景规划,ERP系统必须支持企业的远景规划和未来的运作。在这一阶段企业要评估在未来高度竞争环境下ERP系统应给企业带来的效益。这是成功运行ERP的基础。但许多企业却忽视了这一点或并不给予高度重视。在企业战略规划基础上引进ERP系统的战略性考虑包括采用信息技术争取竞争优势,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和系统,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和采用信息技术进行企业过程重组等。
(2)确定基于远景规划的资源和系统方面的需求。一般认为注重端-端ERP基础设施的建立是很重要的。这一基础设施可保证把客户和供货商系统联成一体。
3)企业过程重组实现企业整合。ERP产品分为通用和专用两类。通用产品的对象是一般企业。专用产品是专门提供给某一门类企业的如汽车业或通讯业。引入ERP系统必须对企业过程进行分析并视需要进行企业过程重组,注重于企业内部过程的整合水平。目前企业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ERP系统先行,企业过程重组后行。二是系统和过程重组并行。随企业过程重组,管理形式也会有相应变化。追求ERP系统和企业过程的统一是主要方向。这指的是为采用ERP企业有必要对沿用多年的企业过程进行重组。这往往会推动企业运作过程的合理化。在一定程度上这可被理解为“信息化推动企业合理化”。但同时企业应保持其运作过程中的精华部分,因而不采纳ERP系统中符合一般企业要求的业务过程以保持其企业独特的竞争性,这就相应地要求对ERP系统中推广的一般企业过程进行修改,形成企业独有的一套ERP系统。即便ERP系统中已引入可作为同行业典范的企业过程,但这也并不意味其具有普遍适用性。成功运行ERP系统的关键之一是使企业运作过程和ERP系统有关模块内设定的运作过程相一致,并同时保证系统可获得实时数据以便于系统运行。
(4)确定符合软件战略需要的ERP产品。针对初步认定的符合软件战略需要的ERP供货商,根据远景规划和所需软件特点,进行深度调研。寻求能提供优质服务,硬软件及网络支持的的ERP供货商。
(5)确定ERP运行计划。
(6)实现面向客户的客户关系管理和网上订货,面向供货商的采购管理,供应链规划系统之间的无缝联接。
(7)不断适应企业经营环境变化,善于采纳新锐企业模式,不断改进ERP系统功能。 对于企业来说,不仅要重视以上因素,如何具体实施ERP系统也会直接影响到ERP系统的成功运行。成功运行ERP系统要求企业大量的投入。一般来说下列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1)组织强有力的ERP运作班子并多次复审远景规划中有关系统的要求。
(2)根据远景规划,确定系统评价标准,并初步确定目标投资回报率。
(3)确定ERP实施计划。
(4)对ERP运作班子和与ERP实施有关的企业人员进行ERP知识普及。
(5)对现有数据库进行检测以保证所有数据通道畅通。
(6)视需要安装新的硬软件设备。
(7)对企业一般人员进行ERP知识普及。
(8)确定ERP系统的操作规则。
(9)试运行系统,方式可以是按模块,产品或工厂为单位而进行,并安排进行系统整体调试。
(10)不断改进系统以使系统适应于当前和未来需要。实施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
虽然许多企业已成功运行ERP系统,但也有不少企业在运行ERP系统时碰到困难,特别是在如何使ERP系统与企业现有系统相匹配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实施ERP系统不成功企业的比率在40%~60%之间。特别是在1998~2000年期间,ERP运行不满意度有所增加。最近英国就ERP用户满意度做了一项调查,发现了一些阻碍ERP运行的因素,比如低估所需资源条件,运行中出现具体困难,运行经费过高,数据问题,培训问题,和软件质量问题等。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ERP系统与企业内部过程之间在集成和协调方面的问题。 尽管对ERP系统满意度存在一些问题,但最近的研究仍支持采纳ERP系统。经验数据表明采纳ERP系统的企业在增加。一些美国企业做过估计,如采用ERP系统取代现有信息系统,若干企业过程可获改善,其实际效益下限也十分之大。显然企业界有兴趣推进ERP运行以实现最佳企业运作。
目前旨在了解供应链环境中ERP运行的全面研究做得还很少。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学会(APICS)最近所做的一项调查仅涉及软件特征而未涉及系统运行情况,而英国所作的一项ERP用户调查仅注重于ERP运行障碍。这两项调查研究并未就ERP系统运行和企业竞争力之间的相关关系提供结论,而且更重要的是未能就供应链环境中ERP运行的成功失败因素做出结论。虽然目前已有有关ERP系统效益方面的研究,但现有研究仅限于个别案例研究,有关ERP系统运行并未涉及。简单来说,目前还没有可找出ERP运行成功失败因素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经验研究。因此,目前也谈不上为有效运行ERP系统提供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用价值的指导,把企业带入电子商务时代。下面介绍目前处于国际前沿的一些主要研究方向。
有关ERP系统的研究方向 成败经验与教训的总结
目前有关ERP的研究多采用生产运作管理、金融、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方面的理论来研究ERP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属经验研究,目的是建立管理理论模型来促进ERP的成功运行。模型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ERP运行动机,ERP运行企业组织结构和系统方面的准备工作以及ERP运作结果。研究假设是ERP运行动机会促成企业在组织结构和系统方面做有关准备,从而影响运行结果。成功的ERP运行将会改善企业效益和企业竞争能力。 企业采纳和运行ERP系统的动机包括许多方面,这里介绍一些主要因素。ERP系统对供应链来说极为重要。如果没有一个集成的规划和控制系统,传递给客户和供货商的信息在质量和有用性方面会存在问题。集成供应链主要要协调“需求—库存—如何满足需求—何时满足”这样一个初看十分简单的过程,而实际上这一过程需要供应链中每一环节来满足。ERP系统可迅速提供有关数据并使整个供应链各环节获得有关结果。
企业都非常注重于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或服务同时赢利。根据有关数据,制造企业的产品成本中约60%~70%为材料成本。对许多制造业企业来说,材料成本超过劳务费用。因此有必要在供应链环境中通过客户—供货商信息共享更好地管理材料供需并降低成本。即使材料成本略有降低也会对企业利润产生较大影响。这种形式的成本降低则需要ERP系统。
企业运行一般都要求企业管理层能迅速响应市场竞争。这种迅速反应性的前提是企业管理层有能力获得有关信息并可做集成企业决策。同其竞争企业相比,一个企业如何能迅速就市场竞争做出反应并抢先投放同类产品,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这一问题与供应链中物料和库存管理有关。ERP系统作为一个综合管理数据系统可为与此有关的供需提供信息。总之,ERP 系统有可能改变市场竞争的格局。
为实施ERP企业在自身结构方面的准备是很重要的。这包括企业最高管理层对实施ERP的重视,向本行业中成功实施ERP系统的企业看齐,企业员工培训,企业运作过程的改进以与ERP软件系统匹配,把企业转化为团队型客户型,把活动成本方法改为价值成本方法,数据准确性等等。特别要指出的是企业在自身结构上的准备程度会直接影响到ERP运行。一个企业如不善于思考和定义企业过程,则被认为是负面因素,因有关企业过程的思考和重组对ERP运行来说极为重要。缺乏过程思考对ERP运行来说是一个障碍。
为实施ERP企业在自身结构方面的准备涉及的方面主要包括:企业自身需要有一些变化;企业过程和ERP系统之间的差异必须得到弥补。具体来说企业需要有变化的方面包括:①必须有一个与综合生产数据库类似的生产管理系统;②必须有供应链环境下的供物料采办、生产、销售和发货用的控制系统;③在企业内外鼓励在企业过程重组方面的创新;④有效采用与开发产品或服务有关的最新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采纳ERP系统是参与数字经济竞争,因此大胆改进现有企业过程并改变现有企业运行方式是必须的。在这种大胆改进过程中,企业高层管理的参与和员工的培训至为重要。
为实施ERP企业在系统方面的准备:为实施ERP企业在自身结构和人力资源方面做准备是一个方面,其另一方面则是在系统和软件方面做好准备。研究表明目前ERP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ERP软件的研制和配置有关。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由于对企业内各种功能集成的需要,生产管理这一学问应运而生。将企业内各功能集成化导致了传统生产管理软件向ERP软件的演化。第一个生产控制软件CAPM的功能现已包括在ERP系统内。目前大多数ERP软件在单一系统内集成了制造、财务、营销、资源管理和许多其他功能。
在过去的十年中,可以说ERP系统已有了很多改进。从理论上来说ERP系统应该能把企业内外的主要企业过程集成化。虽然许多ERP系统被认为能管理企业内外的企业过程,但研究表明实际上这些系统在管理外在过程方面能力有限。此外,ERP系统对于某些企业过程如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来说功能不全,因ERP制造商对供应链环境中的企业全貌了解不足,系统不够全面而未引入新的功能,或者ERP系统如同事务处理系统而无分析能力。目前在提供供应链管理方面ERP系统的主要局限是对跨企业运作支持不够,尚未超出事务处理系统的功能。这些局限性表明第一代ERP产品在集成企业过程方面存在局限性。 显然ERP系统的企业集成功能是一个主要问题,同时成为主要问题的是ERP系统与企业过程和系统的匹配。这被认为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把ERP系统的集成功能延伸到企业范围乃至供应链范围是ERP研制中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对ERP制造商来说一个重大的挑战是在下一代产品中如何把企业的方方面面通过企业过程集成来加以表现?
在实施ERP时企业在系统方面应做准备涉及到三个问题:①如何充分表现企业内外企业过程的方方面面?②为解答①提出的问题,有关方法和工具的开发;③如何使企业过程与ERP系统相匹配?
ERP运行结果:运行ERP系统的结果主要从两方面来看。一个方面是企业效益,另一个方面是企业能力。成功运行ERP系统会帮助企业改善成本效益和客户服务从而促进企业竞争性。一般公认的企业效益指标包括市场份额、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企业的市场份额和财务状况对企业的生存来说十分重要。一般假设成功运行ERP系统会对企业效益起正面作用。已有文献表明成功运行ERP可使企业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更有能力把企业决策集成化,增强企业灵活性,并更有效管理资源。
以上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下述问题:①企业实施ERP系统成功失败原因分析;②实施ERP系统时哪些是关键的有效决策?③运行ERP系统时企业如何面对变化?④企业如何缩小企业现有运作模式和ERP系统中内设企业运作模式之间的差距?⑤从企业和用户角度来看应做哪些系统方面的准备工作?⑥在供应链中的企业成功运行ERP系统后是否比未实施ERP系统的同行能作集成化程度更高的决策?⑦在供应链中的企业成功运行ERP系统后是否比未实施ERP系统的同行能对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做出更快的反应?⑧在供应链中的企业成功运行ERP系统后是否比未实施ERP系统的同行经营效益更好?⑨在供应链中的企业成功运行ERP系统后是否比未实施ERP系统的同行具备更强的经营能力?这些问题成为研究假设的基础。
为ERP系统集成化服务的企业运作模型研究
为实施先进信息技术而作有关企业重组已成为改进供应链效益的重要手段。当ERP系统与企业过程设计匹配较好时ERP系统显然能有助于供应链管理。这里一个重要问题是我们目前是否有可较好描述企业过程的工具手段并可为企业过程与ERP系统相匹配提供方便。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在ERP领域内一个较为关心的问题是我们是否有可集成企业过程的建模手段,并且这种建模工具能否提供全面集成?在这一方面企业运作模型(Enterprise Modeling)是一种较有前途的工具。这种方法能较好模拟企业运作并为ERP系统与企业过程相匹配提供一个较好的框架。
企业运作模型是二十多年前为集成企业过程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建模工具。这一建模工具起源于生产运作管理,用于描述企业过程功能。这一方法包括一些分支如ARIS,CIMOSA, GERAM,GRAI,NIAM,PERA,SADT和TOVE等。最近一段时间开发的方法已开始用于促进ERP运行。
目前主要有两项方法用于了解企业功能和过程。一项方法用于了解和改进单一的企业功能和过程。比如企业过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design,简称BPR)被用于重新设计企业过程并促进ERP系统在企业中运行。但借助这一方法只能了解较单一的企业过程,对企业跨功能过程的了解不多,对于支持ERP系统的实际运行贡献不多。建立ERP的观念是把企业内所有的组成部分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以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其中很关键的一点是一个集成系统的综合效应并不等于各单一企业效益的总和,而是跨企业的所有有关功能和过程的优化。从目前来说企业内外的信息整合变得越发重要,主要趋势是现有功能和信息的外延。
这一趋势正在导致出现新一代ERP如EERP(Extended ERP)。EERP主要指现有ERP在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和企业智能化方面的错踪复杂延伸后的产物。 除了BPR以外,另一项可帮助我们了解企业功能和过程的方法是企业模型。除了能优化企业单一功能和过程,该方法具有根据总体优化的原则改进单一企业功能和过程的能力。最近开发的GRAI模型可较全面描述企业并促进ERP运行。与只能模拟单一维数的BPR方法相比,GRAI方法可就企业过程作多维模拟。因此,对于企业重组来说,企业模型已成为必须。这一模型主要有三大特点:①能够处理复杂性;②能较精确地模拟企业过程;③方法具备很强的描述性,灵活性以及易懂性。
采用企业模型来促进ERP运行有几个原因。首先模拟和管理企业过程间的作用已对当前ERP运行形成一大挑战。比如,企业集成已被认为是实施下一代先进制造的主要前提之一。从建模角度来看,企业过程的集成观综合观比局部观要好得多。但直至目前有关能全面理解,描述和改进企业功能或过程的企业模型的研究还很少。
从前述定性研究我们可以对下列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①目前已有的企业建模方法对ERP和供应链管理要求的集成是否够用?比如研究指出SAP的ERP系统所用的事件驱动过程链方法存在较大问题。为何此方法有缺陷?如开发新的企业建模方法何谓基本改进?通过对现有建模方法的一一分析,我们有可能对方法的基本改进有所了解,从而提出一个新的方法学框架来克服现有方法的缺陷。②我们将提供可供单一企业过程以及整个企业所有过程所用的建模方法。虽然我们提出的新方法依然是以过程为主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将比传统的BPR方法全面得多。这种方法立足的观点是企业是一个由多种过程组成的复杂系统,通过对过程的分析和重组,我们有可能成功实施ERP。
有关促进ERP实施的企业重组建模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迄今在这方面的经验研究还很少。目前较为先进的方法是用多学科方式来解决问题。主要方向是建立一个新的方法学框架其中包括现有的企业建模方法,技术—非技术因素方法,解释性方法和其他复杂系统方法。建立这一框架的目的是解决在设计和使用ERP系统时所遇到的企业过程整合问题。 其他研究 除了以上所介绍的有关ERP的两大研究方向即有关ERP实施的管理理论研究和ERP系统整合研究,尚有其他若干研究方向,比如ERP的普通管理理论研究,ERP的知识管理研究,ERP的信息技术研究,ERP和供应链管理的关系研究,ERP在电子商务中所起作用等。目前正在研究中的课题包括文化背景因素对实施ERP的影响,如何评估实施ERP系统后给企业带来的影响,ERP系统中的知识管理问题,ERP系统的生命周期问题,ERP系统实施中的培训问题,ERP系统中面向对象生产规划系统,传统系统开发方法在ERP中的应用,ERP系统和企业决策能力的改善,ERP系统如何在中小企业中推广,ERP带来的管理和社会问题,有关实施ERP系统对企业带来影响的理论研究, ERP系统应采纳的典范企业过程,如何在跨国公司中实施ERP等。由于ERP系统的最终目标是整合在供应链环境下企业所有过程和功能而形成一个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整体系统,从系统科学角度来研究如何实现整体性和完整性也成为一大研究课题。
ERP的未来发展
据统计,目前70%的大型企业已采用ERP系统。这表明传统的ERP产品市场正在趋于饱和。因此一些主要生产ERP的厂商正在改变策略转而生产新一代ERP如EERP以保持其产品在大型企业中的地位。
以往ERP产品的主要使用对象是制造业。目前ERP产品市场正从传统的制造业向非制造业转移比如环境管理,林业管理等。在美国制造业对GDP的贡献仅为24%,而其他产业则占了76%,这是ERP供货商把重点转向非制造业的主要原因之一。在ERP产品向非制造业转移的同时,产品将越来越与使用系统的产业门类匹配。
从系统的界面来说,ERP正从后端走向前端。传统的ERP系统主要为后端过程所用,涉及的企业人员仅占整个企业人员的10%~20%。目前的研制方向是让系统面向前端,其涉及的企业人员占整个企业人员的80%~90%。这可以通过扩大前端应用来实现,比如加强车间自动化和客户关系管理。随之带来的结果是系统使用者人数增加从而增加ERP软件许可证的发放。
另一个趋势是对中件的需求。伴随ERP系统采用的增多,对系统集成的需求大大提高。目前中件正在起联接ERP系统和非ERP系统的重要作用。ERP系统整合中件产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主要以分享数据资源形式来支持ERP系统整合。这些产品首先是获取和转换数据,随后促进ERP系统和其他应用系统数据文件的交换。另一类产品无需数据库作为中件可支持程序间数据直接分享。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把ERP系统看做企业运作信息系统(Enterprise Systems)或企业商务合作系统。这一系统超越了传统系统包括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和客户关系管理等。在概念上,由于此种系统的出现,传统企业在时空概念上已被延伸,被称为超集成企业(Extended Enterprise)。而其主干系统即是ERP系统。从信息技术角度来说,因特网技术正在深入ERP软件使ERP系统能进一步联网。ERP供货商在提供系统时一般会同时提供电子商务软件,电子采购软件或电子营销软件等基础设施软件。
ERP系统对物料直至发货的所有数据进行收集,自动处理并实施分享。此类数据包括采购、工程、生产、营销、会计、人力资源、在制品盘存等。由于其整合性以及给企业运作过程带来自动化和效益,ERP系统已成为当今企业取代传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业标准。ERP系统可以说是有了一个系统,企业内所有系统均予联接,所谓一联百联。在当今电子商务时代,研究表明ERP系统的采用已成为一大趋势。ERP系统是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企业正在越来越多地依靠ERP系统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面向客户的客户关系管理和网上订货,面向供货商的采购管理,与供应链规划系统之间的整合正在把ERP系统变成端-端信息基础设施。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的前途在于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采用ERP系统,可以预计ERP系统被企业界采纳的速度将会大大增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