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工业动员准备方式加强军工生产能力储备
信息化战争中,战场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军事需求的随机性和针对性要求提高,与此同时,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周期缩短,这使得传统的大规模“实物型”武器装备储备形式难以满足作战的需要。而科技的进步使得工业企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为战时快速生产动员提供了可能。因此,转变工业动员准备方式,实现由“实”到“虚”,由“显”至“潜”的转化,以提高动员能力为着力点,大力加强军工生产能力储备,这已成为解决武器装备战时需求量大与平时储备有限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
关键技术储备所谓关键技术,是指在军事变革和高技术竞争中,对于军事工业生产起基础核心作用的技术,是武器装备研制和生产的关键。关键技术储备的作用在于使新研制的武器装备富含当代最新技术成果,在战场上保持技术优势,以质量取胜对手。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不断地应用于国防领域,不仅涌现出大量新式武器装备,极大地提高了武器装备的性能,而且可以直接提高军工企业开发、生产新产品的能力。因此,以高技术发展规划为导向,积极调整投资方向,重点发展与军事工业关系密切的新技术工业群,是战时快速形成军工生产能力的必然举措。
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专业技术人才是军工生产能力的基本要素。在军工企业“军转民”不断深化的情况下,要保持企业强大的军事生产能力,必须保留足够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对于那些数量较少、分布较分散及一般技术人员不能替代的特种科技、信息技术人才,如航空航天专家、计算机程序设计员、信息技术专家、网络系统维护人才等,应作为人才储备的重点。在专业技术人才储备措施上,要适应技术人才需求出现平时“供过于求”、战时“供不应求”的特点,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相应建立起平战结合、军民互换的技术人才管理体制和动员体制,使专业技术人才储备真正走上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的道路,一旦需要才能进行迅速动员,有效保障军工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备用生产线储备先进完备的生产线是战时工业企业快速扩、转产的有效保证。在强调军转民、军民结合的情况下,一方面要求企业平时就储备大量的闲置生产线,以便战时快速扩产,显然不很现实;另一方面对于部分高、精、尖武器装备的生产线而言,不可能在短期内快速建成投产,又必然要求平时就要储备一定的生产线。为此,应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在一些重点企业储备部分高技术武器装备、核心元器件等的生产线,确保平时既不占用过多的生产资源,又利于战时快速扩、转产。
先进生产工艺储备生产工艺是指生产的方法和技术等。储备先进的生产工艺对于提高武器装备的制造水平和战时的生产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随着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其生产工艺也越来越精密和复杂。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非一日之功,它需要长期锲而不舍的努力,精益求精。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军方或政府采取政策引导、财政支持、订货激励等措施,鼓励和刺激工业企业不断采购新型生产设备,引进和研制先进的生产技术,改进和完善生产工序等,逐步提高先进武器装备的制造水平和高技术含量。
科研转化能力储备武器装备的生产能力不仅在于国家具有强大的军事科研能力以及企业精良的制作工艺,还应该具备将军事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的能力。随着军事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武器装备的制造工艺越来越复杂,生产手段也越来越高科技化。但有时设计出的性能优良的新式武器装备,却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卡壳”,主要原因是军事科研能力与生产制造能力的脱节。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只有加强军事科研与生产过程的紧密结合,实现科研与生产的一体化发展。可以把一部分科研人员与经费交与军工企业管理,并赋予这些军工企业或民用企业一定的科研与生产任务。或者以专门的科研机构为主体,选择有关的军工企业、试验中心、试验基地等,组成一个大型项目联合体,具备科研、生产双重功能。后一种方式既可以节省两方面的经费,又可以加快军事科研成果向武器装备生产的转化速度。
军工生产能力储备同样是和平时期国防动员的基本内容,是构成储备战略的重要部分,其作用在于使军队具有持续地进行战争的能力,能够有效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主要解决的是持续时间较长战争中的武器装备的生产供应问题。不论从历史看还是从当前多极化格局形成过程中分析,都不能排除那些持续时间较长战争的存在。国家对战争问题必须有多手准备才能从容应付,立于不败之地。一般地说,成品储备仅能满足短期战争要求,持续时间较长的战争则须动用生产能力储备。根据美国在这方面的经验,军工生产能力储备应该在战争爆发后3-6个月内能够正常生产,以满足战争需求。储备的军工生产能力正常开工后所能提供的武器装备如果仍不能满足战争需求,国家则应实施工业动员,以保证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