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驱动力。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深入分析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科技的重大需求,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深刻认识科技进步和创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作用
1.历史经验表明科技进步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强大动力
纵观人类农业发展史,大致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不同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农业发展无不以技术变革为动力、以技术进步为标志。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发展农业的悠久历史和重视农业科学技术的优良传统。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明了精耕细作、合理施肥等农业技术。早在1500年前,就有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的《齐民要术》问世。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科技体系不断完善,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技创新能力日益增强,农业科学技术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国在杂交水稻、水稻基因组、动物疫病防控、林业生态等农业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方面获得重大进展;在动植物良种选育、节水灌溉、人工林营造、气象预报、防沙治沙等一大批关键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开发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为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必将促进农村生产力实现更大发展
20世纪末以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蓬勃兴起。主要标志:一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农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成为农业现代化最重要的内容和标志之一;二是生物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三是设施农业技术迅速发展,农业的装备水平和生产手段不断改进;四是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体,食品制造技术迅速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五是可持续农业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农业资源得到较充分的利用、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六是材料科学、遥感技术等在农业中不断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能力。农业科技革命促使农业和农村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高新技术在农业和农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效越来越明显,农业的领域不断拓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农民的致富渠道不断拓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必将促进农村生产力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科技开辟了更加广阔的作用空间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字总体要求,也是对农业农村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科技进步和创新贯穿其中,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是,科技进步成为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科技成果转化周期越来越短,应用与推广的速度越来越快,科技进步与生产发展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持续带动农村生产力的不断跃升,加速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位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中的关键性要素,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作用不是外力助推,而是强大的内在驱动。
二是,科技进步和创新不仅要发挥支撑作用,而且要发挥引领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改善生态等多方面的重要任务,面临资源、环境、市场等多方面的瓶颈制约。应对这些挑战,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基础研究的新发现、前沿技术的新突破,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有利于突破发展的瓶颈,而且能够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培育新的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生物技术的突破带动生物产业的兴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立足当前,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还要面向长远,发挥科技的引领作用。
三是,科技的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生活质量实现新改善,乡风文化呈现新风尚,人居环境发生新改观,农民素质达到新提高。这些都有赖于科技进步和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使科技服务的领域更趋多样化、综合化。
四是,既要加强科技创新,又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科技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赖于科学的发现、技术的突破和产业的发展,同时,必须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突破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二、深入分析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科技的重大需求
1.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幅度提高农村生产力,迫切需要加速科技进步
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突破资源的瓶颈制约,加快转变传统的农业增长方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促进形成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必然要求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迫切需要加速科技进步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预计到2030年,全国人口将达15亿左右。同时,粮食优质化、多样化、专用化的需求持续增长。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解决亿万人民的吃饭问题、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任务仍十分艰巨。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形成我国粮食丰产的长效能力,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
3.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加速科技进步
我国人均耕地和水资源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4左右,预计人口高峰期我国人均耕地和水资源还将有所减少。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水土流失、草场退化和农田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十分迫切,任务十分繁重。必须加快开发节水、节地、节能技术和绿色农业技术,形成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村技术体系。
4.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致富能力,迫切需要加速科技进步
总体上讲,我国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较低,致富能力不强。据统计,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农民不足5%,在农村外出劳动力中有85%左右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这既制约了农民就业致富的机会和途径,也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是农民。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长远、根本大计。农村科技工作必须将加强农村科普、推动科技下乡、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5.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迫切需要加速科技进步
我国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是影响广大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农村社区科学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社区整体功能相对较弱。在农村住宅建设和使用中,耗材、耗能、耗水和污染现象还较为普遍。农民收入水平低与医疗费用较高的矛盾较为突出,因病致贫的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农村人口还喝不上清洁安全的饮用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科学技术责任重大,有广阔的作用空间。
三、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工作布局
新阶段,做好农业农村科技工作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思想和目标要求,完善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工作布局。
(1)在工作思路和总体布局上,要突出“六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把握工农互动、城乡互动的发展趋势,加速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拓展非农产业的发展空间,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更加注重培育和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能力,建立依靠科技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把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摆在重要位置;更加注重农村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珍惜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环境基础;更加注重营造环境,加强体制和机制创新,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村科技服务组织在带动产业技术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更加注重增强贫困地区和低收入农民的致富能力,加大科技扶贫力度,为协调发展、保持稳定做出贡献。
(2)在工作推动和具体部署上,要坚持“四个立足”。立足“人才进村、知识下乡”,以政策引导和信息平台建设为重点,促进工业科技资源和要素向农业转移,城市科技资源和要素向农村转移;立足“以技术链延伸带动产业链、价值链延伸”,通过技术集成支撑和高新技术引领,促进农村财富生成和持续增长,引导农民参与产业链中后端、价值链高端的收益分配,使广大农村摆脱土地高依赖、资源高消耗的传统增长模式;立足“提高农民持续增收能力”,以人才、基地和能力建设为重点,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开发农村科技人力资源,大力发育农村科技中介组织,提高农民生产协作程度,大力发展现代农村科技服务,优化农村发展科技环境;立足“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以科技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突破口,引导城镇建设和社会发展科技要素植入农村,发展绿色、节约、宜居型农村社区。
2.紧扣新农村建设重大需求,把握科技工作重点
(1)健全统筹城乡科技发展长效机制
要扎实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在工农、城乡科技整体发展的层面上部署农业农村科技工作。要搭建政策和技术平台,在城乡、工农之间建立起科技传播、服务的有效渠道,加速城市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向农村的辐射乃至流动,加大力度将人才、技术和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植入农村。将加强农业农村科技工作体现在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工作部署和力量配置等各个方面,逐步形成统筹城乡科技发展的长效机制。
(2)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
从我国农业发展经验看,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依靠自主创新,为实现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国际经验看,农业的竞争在表层上是价格、品种、质量和服务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已逐步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发展农业的普遍做法。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工作必须将自主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着力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增强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
(3)加速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
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是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农村科技发展的薄弱环节。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取得了很大成就,为农业和农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科技成果转化率还较低,技术推广效率还不高。据统计,我国每年有约6000项农业科研成果,只有1/3左右实现转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要切实将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转化和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充实农村一线的成果转化和推广力量。
(4)深化体制和机制创新
体制和机制创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加强体制和机制创新,有利于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活力,有利于为农业农村科技进步注入新的动力,有利于促进科技与“三农”更为紧密的结合。要在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国家创新体系特别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整合资源,优化布局,转变机制,加大支持,整体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以重点农业科研机构和涉农大学为主体的农业科技研发体系,农技推广机构和产、学、研相互结合、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参与的多渠道农业农村科技投入体系。
(5)造就浩浩荡荡的农村科技大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是农民,关键在人才。充分发挥科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必须建立健全一支由科研、推广、经营、服务、管理等人员组成的宏大的农村科技队伍,必须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把发现、培养、凝聚、使用优秀人才作为农业农村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着力培养和造就数以万计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数以百万计的成果转化和推广人才、数以亿计的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新型农民,致力形成浩浩荡荡的农村科技大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国家科技部党组副书记 副部长 李学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