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镇平县城关“电子农务”帮民致富
来源:农民日报 更新时间:2008-03-15
  
  果树开花时,河南省镇平县城关镇农民刘玉顺就成了大忙人,他白天跑林果大户,晚上联系外地客商,这些年他靠网络成了农产品销售大户,去年销售水果200多万公斤,带动百余户果农致富。今年他已同浙江、上海和南京的果商签订了40多万公斤的合同。

  这是该县实施“科技信息网通服务工程”,构建数字农业,推广“电子农务”系统后,农民所尝到的甜头。在镇平农业科技信息网站的带动下,10多家农业企业、40多户专业大户也建站上网,有力推动了该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群众亲切称赞政府搭建的“电子农务”成了农民致富的好参谋。

  政府搭建平台农民扮演主角
  镇平作为内陆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县,长期受技术、市场、人才信息的制约,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为加速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该县按照国家农业部对农村信息化示范县的要求,实施“科技信息网乡乡通工程”,所有乡镇都有自己的独立网站,每个乡镇和农民只需通过简单的现场指导或者网上系统提示,就能自己建设和维扩自己的网站,发布需求信息。

  为使工程真正成为一个实用的工程,镇平县各乡镇都成立了科技信息网乡通工程领导小组,将乡通工程纳入各级的目标管理。县农业局多方筹集资金,成立农业信息中心,搭建镇平县农业信息网。同时,在6个乡镇建起了农业信息服务站。该县还制定了免费为各乡镇安装专用上网线路、免收两年上网费用、免费提供上网的全部技术支持等八项“免费”的优惠政策,为切实让农民得实惠,还对率先购置电脑的农户实行补贴。该县还以县信息中心为依托,成立了镇平农业信息协会,按照自愿的原则,采取会员制的方法,积极发动全县农业法人、农业组织、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农业经纪人等入会。信息协会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优势,按照产品供求、无公害产品标准,组织会员进行生产和销售,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拉长产业链条,确保信息落地入户,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电子农务”释疑解难品牌农业魅力初现过去,乡镇和农户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往往不知道种什么赚钱。开通农村科技信息网后,他们通过网上收集大量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产业结构调整思路清晰,市场导向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显著增强。县种子公司在农业调整结构中,通过信息与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大取得联系,先后引进“9023”等优质小麦进行小区试验,成片示范,逐步取代了普通小麦。今年,全县就推广“9023”优质强筋小麦65万亩。

  为了把新品种、新技术以最快的速度在农村推广、运用,农村科技信息网乡通工程借助国家“863”计划项目———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软件,提供了小麦、玉米、果树、棉花、花卉等八方面的农产品的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新技术和新品种资料,减少了技术推广成本的时间、扩大了推广空间。他们还同全国主要的涉农院校、农科所、水产研究所联网,丰富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资料。

  该县老庄镇是闻名的“中国樱桃之乡”,前两年的寒冷气候造成了产量不稳,找不到解决的好办法,县农业局农技人员就在网上寻求技术支持。不久就收到河南省农科院专家发来的“预防旱花,根外追肥”等办法,有效解决了问题。

  目前,该县的“9023”优质小麦、老庄的樱桃、张林的无公害蔬菜、贾宋的花卉、侯集的金鱼已全部成为订单农业,网络使品牌农业凸现出无穷的魅力。

  鼠标轻点产品卖完农民网上轻松赚钱
  镇平县实施“科技信息网乡通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品销售。该县王岗乡是著名的林果之乡,其广洋大枣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每年摘果前后,乡政府将网上的水果收购信息、市场价格信息传递给果农,同时在网上发布林果销售信息。外地客商纷至沓来,争相购买。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全乡通过信息网上售出的林果达200万公斤,占总产量的50%,其价格比以前高出0.1-0.3元/斤。

  侯集镇金鱼特种养殖老板李广志,前些年投资6万元建起金鱼养殖场,由于技术、信息不灵,受到了一些损失,实行乡通工程后,他成为该县第一个上网发布信息的水产专业户,收到了来自南京、武汉、西安等地大量求购金鱼的电子邮件和电话。去年,他通过网上查询,繁育中科院引进的日本龙晴、寿星金鱼,取得了每亩6000元的收益。

  贾宋镇科星花卉协会今年2月在网上发布了一条玉兰花种苗优价供应的消息,两周后,从全国各地打来了100多个订购电话,苗木供不应求,今年的苗木全部售完,增收160多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至今该县上网销售农副产品超过4亿元。网上销售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基层组织和农民群众实现经济效益的好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