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电信:消弥“数字鸿沟”构建和谐新农村
来源:新华社 更新时间:2008-03-11

 
 
    新华网重庆频道8月10日电(记者李永文)当信息化浪潮涌来时,如何消弥城乡“数字鸿沟”?近年来,重庆电信致力于缩小信息差距,弥合数字鸿沟,坚持城乡并重,以高成本低收入负债发展农村通信,不仅按要求全力投入工程建设,及时完成了库区淹没县新局房及新城通信管网的建设,保障了移民搬迁任务按时完成,而且还先后向三峡库区农村地区捐赠价值1160万元的无线接入通讯设备,仅库区绿化带建设就提供了100万元公益捐款,使库区通信发展日新月异,电话普及率从1999年的0.5%上升到目前的11%。今年启动的重庆市农村村级社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中,重庆电信作为唯一的通信企业被纳入为成员单位。

    (小标题)云横巫山路何在,大山深处有商家

    万州电信移民通信迁复工作始于1993年。到目前,万州电信共完成通信迁复建工程46个,累计总投资7944万元。多年来,万州电信无偿搬迁电信用户4万余户(减免工料费330余万元),完成光电缆布放620皮长公里,管沟建设65沟公里,架设光、电缆杆跑313.7杆公里。

    在完成移民通信搬迁保障任务的同时,万州电信还加大了对现代化通信设施的建设。2001年,万州电信在库区率先开通宽带网络,至今用户已超过3万;2002年初,万州电信开通小灵通,目前用户超过10万;2003年,建成万州首个大型信息化网络--万州区党政信息网;到2005年,先后承建了教育、医疗、金融等10几个行业、系统的信息网络。

    近年来,万州电信加大建设信息化新农村的投入,开展了新一轮的“村村通”工程,使万州电信的电话信号可以延伸到万州农村的几乎每一个角落,基本解决了最偏远农村的通信需求。同时,提供了11896农网广播、农科信息等信息服务,力助农民脱贫致富。

    农村信息化建设,究竟为农村带来了什么呢?万州区十大杰出农民青年,新田镇天德村村长向全是当地出名的葡萄种植专业户,有一个近60亩的葡萄园。他深有感触地说:“没有公路,等于是瘸子;没有电话,等于是瞎子。”2003年,向全种植的葡萄叶片大面积发灰,按照以往的经验,他用了几种常用药,结果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使果子变黑、结疤。这时,向全放下喷雾器,抓起电话就请教浙江的专家,诊断结果是得了灰霉病。两天后,浙江的专家把特效药用特快专递送到他手里,药到病除,效果很好。这一个电话,就挽回了4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现在,向全几乎每天都要和浙江的专家打一通电话咨询。

    为了带领全村人致富,向全还订了重庆电信的“11896农网广播”业务。向全介绍说:“以前种地都是按照传统的方法,现在只需要拨打一个电话,就可以知道该怎么去科学种植了。”2004年当地曾几次大降暴雨,但是依靠农网广播的天气预报功能,向全每次都组织村民们提前做好了预防措施,最终没有造成任何损失。

    (小标题)“电话网+互联网”,农村致富别有洞天

    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重庆电信全方位地为农民提供农事信息、农业政策、农产品价格行情、劳务信息、农科技术、专家咨询、农产品价格查询服务,不遗余力地推进农村信息化。让农民在享受通信信息服务的同时,努力帮助他们实现致富梦想。

    同时,在通信建设中,紧紧依靠当地政府,按照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三步曲”,即:信息帮扶、信息小康、信息全面小康。一步一步地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让广大农民有电话打,打得起电话,会打电话,并逐步过渡到能上互联网,用得起互联网,会用互联网,从而彻底改善农村现状。

    江津市临峰乡是一个山高林深的地方,种植生姜的专业大户讲述起临峰乡种植生姜的前后变化。以前,临峰生姜虽然个大鲜嫩、品质优良,但由于不宜保存,极易腐烂,因而,农民不敢多种,长期以来临峰生姜是养在深山无人识。

    种植户陈平兴奋的说道:“自从装上电话后临峰生姜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市场。一是种植面积和产量翻了几番;二是卖出了好价钱,比如农户通过电话了解市场行情后,每户平均可多卖几百元;三是临峰生姜不但打开了重庆市场,还远销云南、广东、福建以及日本等地方。村民都说,临峰生姜的发展,电信功不可没。

    在涪陵百胜镇齐曲村有个远近闻名的榨菜加工专业户叫梅代全,说起农村信息化带来的好处如数家珍。他说,如今种植、加工榨菜再也不是以前那小农生产模式。厂商如果要收购榨菜,必须先用数码相机把菜头的形状拍下来从网上传过去,厂商在网上看了产品的成色后才会与你谈价格、成交;有时候青菜还长在地里,厂商就要你去地里拍青菜的长势,以便他掌握、预测当年榨菜产量以及市场走势。当我们问他运用这些网络优势之后对他的榨菜加工有什么帮助时。他立马回答道:“上网查询市场行情、咨询有关榨菜加工知识,使我对市场变化反映快,也提高了产品质量,自然销售量就大了,收入也多了。一句话,电信的宽带进农户确实好。

    黔江区黑溪镇胜地村的村民张春对记者说,以前信息不灵,不知道干什么?全村多数人只好守着贫瘠的坡地脸朝黄土背朝天挖泥巴。如今全村200多户家家都安了电话,很多村民在信息的指引下干起了养猪、加工饲料、碎石、运输等工作。现在卖猪也不用花钱请人抬,一个电话猪老板就来了,方便得很。最后,张春感慨地讲,做任何事情都要通过信息,缺少信息找不到钱,农民也就富不起来。

    (小标题)村域网络星罗棋布,农民可以放心打电话了

    以村为单位组建农村虚拟网,实行网内、网外的优惠通话,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是重庆电信在新农村信息建设中推出的惠农新举措。

    江津市临峰乡中学的兰瑞杰老师说,过去如果要去家访实在是很艰难,想起头都疼,爬山涉水、顶风冒雨不说,搞一次家访起码也要花几个小时,现在可好啦,学校老师与学生家长经常可以通过电话交流情况。涪陵区百胜镇保安村的薜主任也说,现在村内电话优惠后,他的小孙女高兴得很,因为在做作业时如果有什么地方不懂,她立马就拿起电话去请教其他同学,电话里两人商商量量就把作业顺利完成了,既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丰都县兴义镇双圭场村的陈信全以前要到外地打工至少要花三天时间才能坐上火车,如今在家里直接打电话订票,当天就可以从200多公里外的丰都赶到重庆坐火车,真是既省时又省钱,便捷和实惠的信息服务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野木垭村位于黔江与彭水交界的大山上有一个卫生室,医生叫罗登沛,他已经使用上了电脑。宽带的接入使这苍莽偏僻的深山也显示出了几分现代气息。罗医生十分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他可以方便的查阅村民的病史资料,对症下药;有些疑难病症还可以在网上与其他医生一起会诊,让远离城镇几十公里的小山村通过信息的沟通一起共享信息文明。

    当前,新农村建设正在巴山渝水全面展开,一路上我们都强烈感受到了农民在接受通信服务的同时,其思想、观念、思路等方面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村域网的建设,无疑为农村绝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因为,大幅度降低资费,让利于农民,使农民打起电话不心疼,有话敞开说。

    对此,石柱县下路镇白鹤村支部的刘书记深有体会地说,村村通电话对新农村建设确实很有好处,我们作基层党建工作的,以前靠广播,现在靠电话。像石柱县这样山高沟深的山区,一个村子就分布在几座大山上,看得见人,听不清说话,工作起来很不方便。现在农村虚拟网建成后,各家各户有什么问题、矛盾就在电话里直接向我反映,了解情况后我马上就可以在电话里给双方作工作,于是消除了不少萌芽状态中的邻里冲突,避免了矛盾的激化,化解了很多纠纷,有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早日建成。

    (小标题)远程教育深入乡村,农村阵地建设跟上时代步伐

    近年来,重庆电信在承建全市80%的区县党政网基础上,又承建了所有区县向乡镇延伸的党政内网,极大地推进了农村电子政务水平。一些为新农村发展服务的专用网络如金融网、信用联网、教育网、卫生网、公安网、医保网等,在重庆电信的努力下如雨后春笋遍布巴山渝水,深入穷乡僻壤。

    自2003年以来,重庆电信就积极与市委组织部在建设农村现代化远程教育系统问题上进行合作探讨。2005年6月,由重庆市委组织部与重庆电信合作建设的“垫江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获得成功,在全市乃至全国起到了示范作用。今年4月,重庆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辅助教学网络正式开通。目前,重庆市依托重庆电信宽带网络,初步建成了重庆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网视频互动教学资源中心,形成了纵横贯通、上下联动的市、县(区)、镇(乡)、村四级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今年内将覆盖全市2000个行政村,在全国形成示范作用。

    垫江县新民镇双河口村支部书记董小平介绍道: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具有互动性强、视频质量好、管理方便、服务个性化、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等很多优点,是一个深受广大农村党员欢迎的党建平台。

    他说,以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党员在接受党的教育、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等方面存在着一些欠缺。远程教育开通后,这些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了。在网络上基层党员可以直接听到市、县、镇领导的讲话,同时还可以上下互动与之直接对话,尤其是上党课不用再去县城,学习一步到位,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采用重庆电信承建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不仅能及时收看远程教育资源中心发送的教学节目,还能自主点播收看各类教学资源,上互联网浏览各相关信息。双河口村、通集村等多处设有资料柜,里面装满了上网查询下载的各种科技信息、致富途径、市场行情等纸质资料免费供村民索取,此举受到村民的欢迎和好评。澄奚镇通集村的支部书记左万寿说,他们村前来接受网络教育和查询的党员和群众目前已达到90%以上,远程教育系统确确实实对新农村阵地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