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阳光转型的技术支撑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更新时间:2014-05-30

 
 
  日前,温家宝总理就金财工程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提出要做到科学理财、依法理财,坚持财政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的方向,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要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健全制度,改善技术手段,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这意味着,以财税体制改革为先导,以先进、完备、透明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平台的政府政务改革已全面进入实施阶段。  
 
  “金财工程”又称为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是随着财政改革与发展以及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实施提出来的。是与我国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目标相适应的重点政务工程。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将“金财工程”列为国家电子政务主要业务系统之一,国家发改委也已正式批准金财工程(一期)建设项目立项,这标志着金财工程建设正式全面启动,财政部门计划在三年内初步完成金财工程一期建设。这项政务改革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财政分配行为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财政工作效率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其实,从1999年下半年起,财政部就已结合我国财政管理的实际需要,开始着手规划建立“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自国务院决定建设金财工程以来,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坚持以服务财政管理和改革为宗旨,积极推进金财工程建设,使信息技术较快融入财政核心业务,信息技术在财政改革和管理创新中的作用初步显现。

  目前我国财政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已完全具备了全面推进“金财工程”建设的条件,就以发展最慢的县级财政而言,2005年比上年还在进行单机应用的县级财政部门已经减少到13.1%,绝大部分的县级财政部门已经进入局部应用阶段,占49.6%。发展较快的县级财政已经进入系统整合和系统与业务整合阶段,分别占25.2%和12.1%。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金财工程”以覆盖各级政府财政管理部门和财政资金使用部门的大型信息网络为支撑,以细化的部门预算为基础,以所有财政收支全部进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本模式,以预算指标、用款计划、采购订单以及财政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和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跟踪分析为预算执行主要控制机制,以出纳环节高度集中并实现国库现金有效调度为特征,体现了公共财政改革的要求,是其必需的技术保证和支撑力量。这不仅是公共财政改革的基础,也是公共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

  但从内涵来看,“金财工程”已不仅仅是一个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化工程,而是在本质上对政府管理体制的革新,以期通过现代化技术改进管理效能,促进财政资金管理效率的提高,有利于财政依法行政的推进,可以有效促进政府行政决策和流程的进一步透明化、科学化。这项系统的顺利建设,不仅仅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增长效果,更有利于促进国家民主的进程。财税管理改革正成为政府绩效提高和考评的关键因素,其中,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改革正是这次改革的体现形式,而所有的这些改革又依托了现代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

  因此,基于公共财政的改革思路,“金财工程”的全面推进有助于促进财政资金分配的日趋合理,进而实现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基于快捷、全面的实时数据的统计与计算,有助于实现财税管理的透明与监督体系的日益完备。当然,这种精简流程、减少失误的系统化管理又有助于提高政务管理的效率,加快政府的服务速度,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规范、透明和效率的结合,则有助于决策层面通过全面、细致的数据分析来进行政府经济行为的科学决策。

  “金财工程”的建设和实施,对目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起到了促进和规范的作用,在宏观经济调控的过程中,“金财工程”建设能够有效钳制投资过程中效能低下的部分,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也规范后期投资的导向和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在本轮宏观经济调控中,如果能够在加速此项财税体制改革的同时,辅以其他部门职能的转变和改革的加速,则可以在良性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促进“金财工程”的实施。虽然任重,但改革的成效已显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