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局委员会
几年来,我局始终将机关作风建设作为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助力,以创新谋发展,真抓实干,积极进取,促进各项工作上了新水平,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连续获得2002-2003年、2004-2005年市直机关为基层服务最佳单位的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更新观念促发展,谋划文化事业发展新目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我们为此感到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希望。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文化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后,提出建设文化强市的要求。我局作为市政府的一个文化工作部门,在过去的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然而,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目标,必须创新我们的工作方式方法,必须从不合时宜的思维模式脱离出来,更新思想观念,做到与时俱进。为此,我们较好地坚持了在工作的部署上,转变“重行业管理,轻事业发展”的思想,把发展摆上第一要务的位置,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在履行职能上,变管理为服务,建设服务型机关;在工作作风上,变工作机关化为求真务实干实事、抓实效。
谋划一个体现科学观的发展规划,才能干事有方向,务实有目标。2003年,我局组织了有市社科院专家参与的全市出版业和广播电视业发展状况的调研,制定了2003—2010年我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业发展规划。去年我们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以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全市的文化发展纲要为指导,对原规划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制定了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措施。在发展规划中,我局提出了三项文化活动(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声响亚洲文化节、羊城书展),以及建立国家级网游、动漫产业发展基地,被市委市政府列入市“十一五”规划,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机关全体干部的历史使命感,调动起真抓实干、奋发进取的积极性。
二、工作创新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对文化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创新发展,才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1、实行体制改革,推进主流媒体的发展。《广州日报》、广州电台和广州电视台是广州的主流媒体,在党的政策宣传、舆论引导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如何将主流媒体做大做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我局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指示精神和统一部署,抓住机遇,积极支持和配合主流媒体改革经营机制,创新管理模式,整合资源结构,拓展经营空间,使“一报两台”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为加强未成年人教育,去年1月,我局协助广州电视台实现了央视少儿频道的落地,开办了广州少儿频道。今年初,在广播频率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协助广州电台开办了少儿频率。为满足驻穗外籍工作人员和商人的需求及对外宣传的需要,经过调查研究,积极争取国家广电总局的支持,并取得批准,今年3月28日,正式开播“广州英语”频道,成为全国城市首家电视英语频道。推动广州日报集团创办、申报《羊城地铁报》、《广周报》,为做大做强我市主流媒体发挥了政府的职能作用。
2、开发电视新技术,积极解决边远地区农民收看电视难问题。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近年来,我们把它列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强力加以推进。一方面,我们组织人员对“村村通”电视工作展开调研论证,制定了总体规划和各有关区、市的具体方案。在实施中,根据白云、从化、增城等区、市的不同情况,帮助他们解决技术和资金不足的问题。2004年实现了全市行政村“村村通”有线电视的目标。今年6月,完成了全市5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另一方面,在实施村村通过程中,为解决个别边远山区农民看电视问题,我们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和有关部门共同开发了地面数字电视新技术,解决了增城市只有7户人家的畲族村和有169户人家的京山村长期收看不到电视的问题,使这两个位于边远山区的小村子彻底结束了看不到电视的历史。为解决南沙区龙穴岛100多户居民收看电视难的问题,我们应用数字电视技术,筹措资金近100万,经过3个多月的艰苦奋战,不仅使数字电视进入岛上每个家庭,而且一步跨入数字电视和多媒体信息时代。得到了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的充分肯定,广州市珠江农场向我局赠送了题为“数字广州创先河,政府信息村村通”的牌匾。
3、抓紧调研部署,积极推进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发展数字电视对于推进广州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促进广州文化、信息等产业链的同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推进我市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我局积极做好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基础性工作。一是深入调研。组织人员对广州市的人口分布、有线电视网络分配、宽带网全网双向改造等情况作了全面的分析研究,与广州电视台、市网络公司、市电信局共同协商,制定了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规划。二是稳步推进。用了近3年时间,从技术上指导广州电视台进行有线电视试验,2004年3月以“数字广州,数字电视”为主题的广州有线数字电视试播。并及时将这项技术应用到信息领域,开发建立了市政府多媒体信息网络,成为全国广电系统首个应用数字电视与政府信息化建设相结合的城市,受到国家广电总局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积极与省市有关部门协调,建立了广州大学城有线数字电视网络,不仅解决了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属地管理问题,也保证了大学成数字电视网络的高起点,使之成为集数字电视、宽带上网、远程教育、政府信息等业务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宽带网络。完成了广州模数整体转换的前期准备工作,构建了高标准的数字电视技术服务平台,目前已开通100多套数字电视节目的高质量传输,提供了互联网高速接口并支持双向互联业务。同时,接通数字电视的机顶盒已通过测试并投入生产,完成了在海珠区的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试点工作,力争2008年完成全市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
三、抓住机遇促发展,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成为仅次于航天工业和汽车工业的新的产业。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文化消费总量约4150亿元。这样巨大的文化消费市场使外国公司纷纷把文化产品抛向中国,抢占市场。我们紧紧抓住难逢的机遇,在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上积极想办法,出实招,大力发展广州的文化产业。
1、努力争取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发展基地落户广州。网游动漫作为新兴的文化产业,其庞大的产业链能创造出巨大经济价值,将是未来的支柱产业。为促进民族网络游戏、动漫产业自主研发水平的提高,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部署在全国设立四个“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并将广东的几个主要城市列入考察点。为争取广州成为四大发展基地之一,面对激烈的竞争,我局抓紧调研,会同有关专家走访国家级的天河软件园、近2000家软件企业和一批全国著名的网络游戏、动漫开发营运企业,对广州的产业基础、市场基础、人才和技术优势作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在很短的时间内拿出了广州建立网游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的可行性报告,几上北京,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领导和有关部门汇报工作,积极争取,多方努力,终于取得总署领导的批准,将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成功落户广州。2005年8月,基地在天河高塘新区正式挂牌,总署和省、市领导出席了挂牌仪式。10月黄埔园区也正式挂牌,萝岗园区正在审批中。为使网游动漫基地在未来广州经济整体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我局还提出了“一个基地,多个园区”的构想,受到市领导的高度肯定。目前,天河基地、黄埔园区发展势头良好,已成功引进了国内著名的武汉江通动画、广东奥飞等9个从事网游动漫和手机游戏研发企业。与此同时,我们抓紧建立了广州市网游动漫网,开展了网游动漫标志征集等系列活动,让社会了解关心广州的网游动漫产业,推进产业的发展。不久的将来,网游动漫产业将成为广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2、打造三个大型文化品牌。按照市委关于建设文化强市的发展目标,我局积极努力,打造三个大型文化品牌。一是举办“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纪录片在国际影视行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国际上交流和交易的规模不断扩大,而在我国还是一个空白。我局看到了这一差距,在广州国际纪录片研讨会的基础上,创办国际纪录片大会,着力打造国内第一个国际纪录片交易平台。2005年,共有26个国家3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46个国家260多部纪录片参加观摩、交流、评优和交易活动。经过连续两年的举办,已经在国内和国际纪录片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建立起良好的信誉,今年已升格为国家级大型文化活动。二是承办由广州市政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中国录音师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一届亚洲录音艺术与科学文化节(声响亚洲)”。这一文化活动是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由政府创建,以声音为主题的文化节,首次将录音师由幕后推向前台直接面对消费大众,并评选出5名中国优秀录音师和一批录音艺术作品及音响器材,首次提出了“声响文化”、“声响产业”概念。其成功举办既提升了广州的文化品位,又带动了文化市场的繁荣。今年9月将举办更有影响力的第二届“声响亚洲”文化节。三是从2002年起,成功举办“羊城书展”,每年书展期间,组织全国400多家出版社近20万个品种的书籍参展,满足各阶层读者的需求,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做大做强广州图书发行业。2001年,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我们创办了市目前唯一的图书批发市场,对图书批发市场进行统一管理,从源头上堵住盗版图书的流入和发行渠道。针对广州面积大、人口多,大中型书店网点偏少的实际,大力拓展书店网点。筹划兴建大学城购书中心、科技购书中心,儿童购书中心、白云购书中心等大型网点,目前有的正在立项建设中。同时,抓好城市社区网点建设,方便市民购书,满足群众的文化需要。
四、建好队伍促发展,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保证
文化事业能否加快发展,机关作风建设的好坏,关键在人。我们始终把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人的素质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努力建成一支政治坚定,作风扎实,团结奋进,高效创新的机关干部队伍。重点抓好三个方面。
一抓理论业务学习,提高队伍素质。我局持之以恒地落实干部学习活动制度,即每周周五下午为干部学习时间,每月第一周为传达学习文件,第二周为党内组织生活,第三周为干部业务学习。近3年来,共举办23场专题报告会或专题讲座,组织干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五中全会精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三个《条例》,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增强党性观念。同时,通过举办讲座、外出调研、实地考察、集中讨论等形式,组织机关干部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体制改革理论,以及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行业的知识、法规,提高党员干部的文化、业务素质,为依法行政、加强行业管理、推进事业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和业务基础。
二抓引进人才和培训,改善干部队伍结构。人才是事业之本。局党委围绕人才规划目标,在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上下功夫,提高干部素质,改善队伍结构。一是引进人才。根据工作需要和专业要求,坚持学历与能力并重,文凭和水平并重的选人标准,择优选录人才。近几年,通过公开选拔渠道,先后引进了25名专业人才,其中博士1名,硕士研究生8名。二是培养提拔年轻干部。坚持德才兼备,重才干,看实绩,量才录用,用人所长的原则,通过竞争上岗,提拔任用了一批年轻有能力的处级领导干部,干部队伍的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三是注重人才培养。鼓励干部提升学历,按规定给予一定的时间和按比例资助学费。分期分批地选送了40多人次处以上干部到省、市委党校和地方大学学习培训,处以上干部基本上脱产轮训了一遍。加大轮岗交流力度,促使干部在多个岗位锻炼成才。同时,制订了一系列的工作制度和管理规定,严格干部队伍管理,推动了局系统人才队伍建设,为新的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
三抓加强监督检查,促进作风建设。我们以创建“四好处室”、基层评议机关和行风评议为载体,加强监督,把机关作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去年,利用政务公开的途径,在局网页上开设行风评议、基层评议机关专栏,设立12个投诉电话,发放征求意见函、意见表、调查问卷4000余份,召开8个座谈会,主动征求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群众对机关作风的意见。认真实施《广州市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为规范试行规定》,成立局检查小组,结合年终总结和公务员年度考核,对职能部门的行政执法和行政效能进行全面监察考核,考核结果列入年终评先内容,使干部勤政廉政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在抽样调查中,群众对局机关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和办事质量满意率达98.87%,局机关连续两年被评为基层评议机关“最佳单位”。
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求还有距离,我们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进一步提高工作标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提高文化市场管理和推动事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争当排头兵,努力把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我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