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为何不灵了
来源:安徽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3


 
  不知道某单位电话号码,找谁去问?

  “114查号台。”相信大家都会脱口而出。在许多市民心目中,“114”就是“声讯电话簿”的意识早已根深蒂固。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电话簿”也不那么“灵”了。

  近日,省城一位市民向记者说起一件“小事”。她与一位在省纺织工业协会的老朋友失去了联络,于是想到拨打“114”查询朋友的联系方式。令她诧异的是,“114”竟然查不到“安徽省纺织工业协会”,热心的查号员告诉她只有“省纺织工业厅”的登记电话。而早在1994年机构改革中,省纺织工业厅就改为了省纺织总会。2000年,省纺织总会又改为省纺织工业协会。几经变迁后,“114”查号台记录的仍是十几年前的老号码!无奈之下,她只得按照登记的“省纺织工业厅”的号码试着拨打,打了一个多星期,也没打通。

  这使记者想起前不久联系一次采访时碰到的事。当时记者因报道需要,想联系省直某部门,拨打“114”查号,但被告知“没有登记”。

  对这种情况,不少市民也有同感:往往一个相当正规的省直部门或单位,在“114”却查不到联系电话,有的即使有电话,也是过期作废的。记者就此咨询了合肥电信分公司。电信公司的解释是,用户单位名称、机构变动应及时向“114”查号台通报,如若不报,“114”也很无奈。

  当前,效能建设正在深入,以效能的提升,推动安徽跨越式发展。然而,“效能建设”不能静止在文件上,而要落实在具体工作中,更应体现在百姓身边。

  不久前,本报曾对个别省直单位网站“信息滞后”的现象做过报道。如果说“电子政务”是新兴的交流手段,那么“电话咨询”则是为更多市民采用的传统沟通方式。而一些“忘了”在查号台登记号码的单位、机构,市民们连他们的联系电话都无处可寻,又谈何沟通?淡漠于服务百姓,更说不上“效能”了。

  耐人寻味的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酒店、宾馆倒是热衷于向“114”登记号码,甚至连各分店的联系方式都一应俱全。经营性服务行业如此重视畅通沟通渠道,是因为这直接牵动着它们的“效益”。而对于政府部门来说,通过“114”公布联系方式则关联着自身的“效能”,也是“亲民”、“务实”形象的直观体现。如若在市民们耳熟能详的“114”查号台“缺席”,那其实就是为群众与其的交流添上了一道隐蔽的“槛”。这道“槛”,说无形也有形,久而久之,会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投映下一块灰灰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