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信息化技术集成 信息化发展的新机遇
来源:制造业信息化 更新时间:2012-04-15

 
      企业信息化已经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如同引进CAD技术一样,引进CAI技术是迟早的事情。

在企业中开展全员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教育,系统地学习和培训TRIZ理论,建设具有创新特色的企业文化,是值得企业从现在就开始尝试去做的工作。

20年前,以CAX为代表的数据集成,发展到10年前以PDM/ERP为代表的信息集成,再发展到这几年以CAI(计算机辅助创新)、KM(知识管理)为代表的知识集成,基于知识的创新已经成为制造业信息化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近日,记者采访了亿维讯中国区总经理赵敏,他认为,在制造业大力推广CAI和KM、KE(知识工程)技术,并实现与CAX和PDM/ERP等信息化技术的集成,将成为信息化发展的新机遇。

记者:在自主创新的大主题下,对于制造业而言,产品创新在其中的地位如何体现?产品创新在信息化过程中主要通过哪些系统和工具来实现?

赵敏: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说,可以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原材料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对于以提供产品和相关服务的制造业企业来说,无疑,产品创新是企业立足生存的根本。

在信息化过程中,产品创新主要通过CAI系统并且与其它CAX工具的结合以及PDM平台的协同来实现。例如,一个具体的产品问题的解决,可以是这样的实现过程:在CAI中来提出解决问题的原理、概念模型和可以参考的类似案例,由此得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在CAD中沿用CAI中的新的设计/改进思路来实现结构的更改,重新绘图;在CAE中验证更改后的结构是否符合工况的要求,是否需要进一步优化;在CAM中修正原有的刀轨和机床动作;在CAPP中调整原有的工艺流程或具体参数,等等。

总体上说,CAI是CAX技术应用的前端,是解决具体产品问题、实现产品创新的第一站。

记者:从理念到系统CAI为企业产品创新提供了依据和可实现的方法、工具,但同时,又需要企业有一定的基础和准备。请问,您认为,企业应当做好哪些认知、实施方面的准备?

赵敏:CAI其实也是一种计算机辅助技术,一种信息化工具。希望企业像引进CAD等信息化工具一样来引进CAI,让自己的企业开始尝试深入的技术创新工作。

从信息化的角度来说,作为一般性地提供技术创新的思路,CAI系统可以单独使用。但是作为具体的产品改进工具,比较好的使用效果是与其它CAX和PDM系统进行有效的集成使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最好具备某些CAX或PDM系统,比如至少具备CAD系统。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说,CAI也是一个智力资产管理的平台。企业应该对本企业多年来在智力资产方面的成果,如创意、经验、原理、Know-how、图、文、表、影像等有所整理和归纳,并以CAI为基础建立企业的知识平台,力争把本企业的有效知识都放到知识平台当中。

从提高全员素质、深化创新成果的角度来说,企业应该对员工实施创新理论(TRIZ)的培训,让员工从意识和理论上认识到创新并不是无根无据的凭空想象,而是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下的有规律、有思路的创新。通过对TRIZ理论的学习,强化员工的创新能力,让创新的意识融入到员工的行为当中,让创新成为企业的文化和特色。

记者:我们应当从国外CAI的实施中借鉴哪些经验?

赵敏:实施CAI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培训TRIZ理论的过程,因为CAI的深化应用需要对TRIZ理论进行推广与学习。美、欧、日、韩等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做了几十年的尝试与实践,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TRIZ已成为最有效的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和创新问题求解方法。

国外大企业在引进CAI的同时,似乎更注重对TRIZ理论的掌握与学习。例如,2001年,波音公司邀请了25名TRIZ前苏联专家,对波音450名工程师进行了为期两周的TRIZ培训和技术讨论,取得了767机型改型为空中加油机研发的关键技术突破。最终波音公司战胜空中客车公司,赢得15亿美元空中加油机订单。

2003年,韩国三星电子在67个研究开发项目中应用了TRIZ,为三星电子节约了1.5亿美元研发经费,并产生了52项专利技术。

国外企业的实践证明,有效的TRIZ理论的学习比简单地培训CAI软件使用更有实际的和后续的作用。从这一点上来说,在引进CAI软件的同时,加强对TRIZ理论的学习和培训应该算是值得中国企业借鉴的经验之一。

记者:CAI在国内制造业推广的困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赵敏:我们在国内制造业推广CAI的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

其中一个主要的困顿就是CAI缺乏市场的认知度。由于CAI是信息化领域的新生事物,最近几年刚在国外兴起,进入中国的时间很短,国内绝大多数企业还不知道CAI为何物,普遍对CAI缺乏了解。因此,市场上CAI的认知程度不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一个主要的困顿是,国内对以TRIZ为代表的创新理论教育还基本上没有开始,使得CAI缺乏具有丰富TRIZ营养的生存土壤。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CAI软件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TRIZ理论。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界,TRIZ的教育已经相当普及。但是在中国,TRIZ在高校的制造业专业的必修课中基本没有出现,就是开设选修课的学校也寥寥无几。既然在创新基础理论教育方面的工作我们还基本没有开始,那么市场上大家对TRIZ和CAI感到陌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我也希望媒体特别是担当了中国企业信息化重任的贵刊,能够对CAI和TRIZ理论多做一点宣传,提高大家对这些新生事物的认知程度。

记者:亿维讯公司始终从事CAI系统的研究和推广。从增强制造业自主创新的角度,您认为CAI有了怎样的需求趋势和市场驱动力?

赵敏:我们来看一些与制造业相关的数据,目前,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里;中国处在国际分工的外围和产业链的下游;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换技术”的一厢情愿,并没有让中国制造业得到真正的实惠。

但是,当企业面对全球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产品创新、信息化就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势所趋。

应当说,CAI市场驱动力来源于企业的实际需求。

亿维讯是专业从事CAI技术研究及相关工具开发和咨询的高新技术企业,虽然推广CAI软件只有短短的2年时间,但是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高技术领域,亿维讯已经有了诸如中兴通讯、UT斯达康上海烟机等用户。

记者:2006年及未来两年,亿维讯将采取怎样的市场拓展策略,扩大CAI用户群,并不断提高企业应用实效?

赵敏:2006年,亿维讯的市场策略是“点、线、面”结合。从“点”上来说,亿维讯将在国内创新需求比较高、业务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开设新的分支机构,继续铺设和打造亿维讯在中国的长远发展架构;从“线”上来说,亿维讯将在已经取得丰硕成果的几条战线上,如高科技电子行业、政府科研行业、教育行业等继续深入开发市场,让一批不同行业的龙头企业都能加入亿维讯CAI用户群体。同时,务实地帮助企业构建知识管理平台和技术创新平台,并且把知识管理平台和技术创新平台与企业现有的信息化系统进行集成,从整体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面”上来说,亿维讯希望能够在TRIZ培训方面多做一些工作,把高水平的TRIZ培训体系推广开来,把与国际标准接轨的TRIZ国际化认证引进中国,让TRIZ和CAI在更大的范围内为市场所认知、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