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起效能的风帆
来源:信息化杂志 更新时间:2012-04-15

记者/ 胡雪琴

  1993年,“三金”工程拉开了我国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序幕。13年来,领域信息化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行。也许有太多的困难需要克服,也许有太多的瓶颈需要突破,但对效能的追求始终是领域信息化建设的灵魂。  
 
 
  8月5日,中国信息化杂志社主办的“领域信息化进程与IT服务商角色定位”的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

  十五个省市、五大领域近180名代表出席了论坛。大家就当前领域信息化诸多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上午,在主论坛上,赵小凡司长等部委信息化机构领导,从国家信息化决策层发表了高屋建瓴的演讲;随后的中国信息化杂志社执行社长王学武与五大领域代表、IT服务商高层的嘉宾对话,更是将目前领域信息化热点问题的思考,碰撞出一串串思想的火花。下午,在教育、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检察以及审计分论坛上,全国各地信息化建设的决策者、实践者纷纷各抒己见、见仁见智。

  在论坛上,各位与会代表就信息化建设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如人才问题、机制问题、资金问题等等,其中,领域信息化建设的效能问题成为与会代表讨论的热点。近年来,国家对领域信息化资金投入不断加大,但是,其效能是否实现了同步增长?是否实现了以较小的资源投入达到最佳的工作目标?

  效能显现 惠及全民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信息化就像一场春雨,悄然地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曾几何时,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去医院看病,有的甚至硬是活生生的把小病拖成了大病。原因之一就是医院的就诊流程太复杂,病人经常无所适从。但在信息化建设小有成效的医院,这些现象已经成为历史。让信息网上流,无须病人满楼跑——“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出发点对此作了最好的诠释。

  曾几何时,“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成为百姓到“衙门”办事难的写照。金保工程一举破解这一“难”题。无论失业求职,还是查询养老金余额,一卡在手即可办理,这就是神通广大的社会保障卡。电子政府的雏形已经散发出阳光政府的盎然春意。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领域信息化就这样惠及全民、福泽众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注入了鲜活的血液。

  领域信息化 困惑犹存

  如果没有效能观念,领域信息化就很容易走入“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的泥沼。 有些领域配备的网络设备、数字电视和卫星接收装置等,统统变成了传达室老大爷的房间摆设;有些把电脑当宝贝,不舍得用,结果造成了“吃烂苹果现象”;还有些不重视开发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功能,使价值高昂的计算机成为普通的文档处理器。

  某位嘉宾更是一针见血,“如果决策层不懂信息化,用行政意图去推广信息化建设,不但固化了落后的传统模式,而且越搞越危险,必然会出现信息化建设的黑洞。”什么叫黑洞,就是吞噬信息化巨资的黑洞,就是只讲投入、不讲效能的黑洞。

  的确,我们的领域信息化建设不应该盲目前行,需要明确的目标,需要丰厚的效能,要将效能观念牢固植入信息化建设者的心中。

  效能为先 制度是保障

  信息化作为某些部门的“一把手”工程,经常“一把手”的意识决定了其信息化进程,但其中存在的问题就是“一把手”更换了,是否信息化建设就会陷于僵局呢?用什么去固化“一把手”观念,用什么去规范不同的“一把手”观念呢?说到底,单凭“一把手”观念是靠不住的,制度才是最根本的保障。

  安徽省合肥市与马鞍山市金保工程走在全省的前列,但值得注意的是马鞍山市金保工程保持了很好的延续性,因为期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更换了几任领导,但都沿着既定的目标稳步前行——这就是制度的强有力的保障。

  硬件配置 警防陷阱

  《孙子兵法》云“兵非益多也”,信息化建设亦然,钱不在多,在于花得好,低投入、高效益。不少单位,每过一两年便把本来就捉襟见肘的经费花在更新计算机上,原因就是所谓的“一步到位”。计算机真的能一步到位吗?

  在信息产业界有个著名的摩尔定律。该定律后来演变为:芯片所集成的晶体管数目与功效每18个月都要翻一番,而价格则大为下降。信息产品就像自行车的后轮追前轮一样,永远无法一步到位。

  成熟的做法是在硬件配置时,一般不买最新、最贵的技术,而买成熟的技术;要追求恰当的价格、适当的功能,也就是要用效能的眼光来决定。“不买贵的,只买对的”。

  软件开发 急需加强

  提到信息化,似乎就是硬件建设的表面文章:建设了多少网站,购置了多少设备等等。当有上级领导来检查,也往往将耗资巨大的硬件设备作为一项津津乐道的谈资。在领域信息化的建设中,“重硬件、轻软件”的观念仍然存在。据某位参会代表透露,该省用于购置硬件的投资占到70%,而用于购置软件和计算机培训的支出则不足30%。软硬件建设匹配失衡,必然制约应用,致使硬件闲置,资源浪费。

  殊不知,硬件建设固然十分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软件的开发和运用。软件可谓计算机的灵魂,没有软件的指令,计算机的硬件无异于废物一堆。但有了软件,则会焕发出勃勃生机。一个软件,就会打开一扇精彩数字世界的大门。

  对于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有时甚至连现成的软件都购置不起,怎么办?用智慧降低成本,用DIY提高效益。云南楚雄市检察院,因为没有资金购买必需的软件,该院的IT高手谢涛硬是开动脑筋,自己动手(DIY),编制了一个小软件,一举渡过难关。

  资源共享 发挥效能

  曾经有位哲人说过:“一个好的思想,两人共享,各得其一。”对于信息资源而言,何尝不是如此?有些单位受利己主义、保守主义的影响,或者担心安全问题或者其它因素而不与别的单位进行资源共享。其实信息资源的共享关系到信息化建设的效能,关系到和谐稳定的大局。

  在检察分论坛上,云南省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乔汉荣谈到这样一个故事:

  去年年初,云南丽江发生了一起涉外案件:一个日本人杀害了一个中国人。当时,这件事社会影响很大,引起各界人士普遍关注。当时,这个犯罪嫌疑人被批捕到省上,由于作案现场没有录音录像,日本人心存侥幸,但云南省检察院当机立断,就在昆明找了一个翻译,立即讯问,并且进行了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这样一来,到法院开庭审判,他只好供认不讳。这就是借用信息化手段,让丽江案件的破获享有了云南检察院的强势资源。

  立足于效能,着眼于效能,我国领域信息化建设正在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