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分析数字化学校发展规划
来源:赛迪网 上海市七宝中学 陈圣日 更新时间:2008-03-11
 
    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来看,数字化学校应该是其发展的高级阶段,也可以理解为成功的标志;从学校发展角度来看,数字化学校应该是信息技术环境与校园人文环境实现有机融合的阶段,是信息技术应用在学校各方面实现全面渗透的标志。数字化发展模式与过去我们常说的信息化建设或许有些区别,我认为,数字化学校的发展更注重技术应用与学校实际的结合,而不把主要的焦点定位在装备水平和规模上。

发展需求引领技术应用
    数字化学校的发展,注重以学校的发展来引领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信息化建设道路上,我们很多在一线的信息化工作者或者专注教育事业的专业公司,都曾经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用技术的眼光来为学校选择各种系统软件或者工具软件,常常用技术的眼光向领导和教师推荐一些软件。也许这是发展过程中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但是,反过来想,不免感觉我们在用技术干预学校发展。其结果很显然,教育信息化建设经历了这么多年,始终没有哪家公司或者学校能底气十足地说自己在这方面是绝对成功的,无论什么样的技术,到了学校,总有推行不动的原因。为什么?就是技术定位的问题,到底是技术来指导应用,还是应用来要求技术呢?我以为,在学校信息化建设道路上,需强调应用要求技术。我们应该更多地以学校的发展为本,在服务学校发展的前提下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这就需要校长在把握学校发展大局的同时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也需要学校信息主管在掌握技术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学校发展大局意识,只有这样,信息技术应用才能贴身地服务于学校发展。

    数字化学校的发展,也注重以信息技术应用来推进学校的发展。技术和应用之间始终是矛盾运动,技术发展了,应用自然会提升;应用实践也是促进技术发展的根本。量身定做的应用系统在学校应用中会自然地被人熟悉和接受,而使用者在应用的过程中也会自然地提出一些期望更完美的需求。于是应用系统会在应用中实现自我发展。我们不能再去犯一种低级错误,拿着一个应用软件说采用了如何新的尖端技术而强调使用的理由,这在推进学校发展角度来说无异于拔苗助长。用信息技术应用来推进学校发展,不是简单地强调技术,而是在学校发展的需求刺激下,合理地选择和采用技术,我们需要用技术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在数字化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回答一个核心问题,即为什么用?这还伴随着几个相关问题,用和不用有什么区别?用这个功能和不用这个功能又有什么区别?多用和少用又有什么区别?这些问题都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困扰过建设者,也是在教师和学生层面推进受阻的主要因素。

    我们选择了评价,以评价为抓手来建立这个核心。因为评价是最能给学校发展带来契机的。我提出了数字化多元评价体系的设想,以信用点为基础,建立一个多元评价系统,在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之间构建一个桥梁。基本的做法是针对不同类别的管理工作分别设定若干个管理项目,为每一个管理项目设定一个分值,由实际的管理结果来确定被管理成员的信用点增加或者减少,通过信用点的变化来构建多元评价的数据基础,继而形成多元评价。在这里,信用点的总数就是总体评价,若干个同类管理项目的分值之和便是一个评价元的评价值。由此而构成以数字描述的多元评价,结果直观,易于实际应用。例如,学生违反纪律将被扣除信用点,而做好人好事将获得点数增加,学习成绩转换为基础信用点进行累计;学生可以随时查询自己的在校信用状况,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以此为参照进行行为调整,有利于自律的实现。

    以多元评价为核心,可以将一系列管理应用系统关联进来,用于为收集和发布数据。例如,成绩分析系统,过去我们使用它来分析数据,分析完了之后也就成为历史了,但是在多元评价体系中,成绩分析系统除了提供分析结果给人看之外,它还能够在结果分析出来之后用来调整学生的信用点,成绩进步了可以得到信用点,成绩退步了将被减少信用点,以此来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又如网络安全管理,在多元评价体系中,玩游戏扣其信用点,而网上的学习则奖励信用点等等。

    建立在这种关联关系之下,许多应用系统的使用理由就很简单了——因为评价需要。评价一旦需要,在应用推广过程中学校各部门的协调工作也变得自然了。而且,应用的规模可以自行决定,什么样的应用可以用来参与评价管理完全可以依据学校发展来确定。例如,艺术特色学校可能需要一个学生艺术特长管理软件,用于记录学生艺术方面的发展情况和适时地为学生的优秀艺术成果奖励信用点;而普通的学校如果之把艺术活动作为一般的课外活动对待就不一定需要这样的管理功能。以多元评价系统为核心,通过多种管理应用系统联动挖掘数据便构成了一个“内聚外散”的应用体系。其“内聚”体现在:无论增加一个什么应用系统进来,都会因内在的数据联系规则而迅速与现有的系统形成一个严密的统一体;而“外散”则体现在,具体该选用什么样的应用系统是根据学校的实际需要来确定的。

    多元评价系统的技术架构是简单的,主要通过科学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其真正的评价意义体现在评价内容的设定上,而这些东西不是由技术来决定的,技术能提供一个工具,让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定制,用出学校的个性,这就是我们期望的数字化学校软件体系的最大特点。

统一的管理平台
    以多元评价为核心的数字化学校应用体系,还需要关注其整个系统的构成和建立方式。首先,形同学校只有一个校门一样,数字化学校的应用体系应该拥有唯一的入口,由此进入的成员,将依据其真实身份而获得不同的应用权限,就像学生和教师在教室里角色不同一样清晰。我们在此的做法是每人配备一个USB数字钥匙,身份信息写在此钥匙中,登录数字化学校应用体系时只需简单地把这个数字钥匙插在计算机上便可以轻松登录了。

    其次,在用户管理方面需要强调角色的定义,与用户管理不同的是,角色定义工具,重点在于管理用户和用户组之间建立的多对多关系。学校里面成员结构是非常简单的,无非教师和学生,但是角色定义却非常复杂,一位教师可能是某个学科组的学科教师,但是他可能又拥有管理干部或者班主任等身份,也有可能临时成为某组织成员执行特定的任务等等;一个学生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他身在一个固定的班级,但是他会出现在另一个选修课的课堂中,他也可能是学生会干部或者某社团的成员。每一个人在数字化学校中的数字表现只有一个账号(或者说只是一个用户),但是可以是许多角色。用户角色管理系统是重要的基础,要把学校的管理活动真正实现数字化,角色的数字化实现是根本,否则真实学校与数字化学校之间的就无法对应,从而使人感觉一个数字化学校硬生生地扣在实际学校之上,很容易造成应用与实践脱钩。

    第三,数字化学校软件体系中需建立应用动态挂接机制。应用动态挂接,在其他领域中也有类似的应用,但是在数字化学校应用体系中更强调将WINDOWS中个性桌面和学校管理中校长负责制相结合。数字化学校强调应用的选择更理性,该用什么,如何用,给谁用,什么时候开始用,什么时候停止使用,应该能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来自行设定,要以学校管理和发展实际来确定软件功能,而不是以软件功能来引领学校应用。应用动态挂接便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严密地依赖于上述用户角色管理系统,将应用分发到每一个角色,使得每一个角色登录数字化学校门户网站之后可以有不同的个性界面。这里所说的应用可能是不同软件厂商提供的,也可能是学校自行开发的,只是它们需要遵循数字化学校软件体系中统一的接口标准以满足身份认证。应用与应用之间相对独立,以确保单个应用不影响整体运行,学校发展过程新旧更替,这是正常的。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道路是漫长和需要积累的,但是数字化学校的发展却往往建立在学校自身发展理念之上,也许没有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和积累,但是只要有迎合数字时代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数字化学校建设也就没有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