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计算的前世今生
来源:中关村在线 更新时间:2012-04-15

  个人电脑的演进:从1981年IBM PC首次发布到今天的普及PC时代

  1981-2006:25年的PC演进

  1981年IBM个人电脑(PC)的发布,标志着计算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PC诞生25周年之际回首过往,要想把四分之一世纪的个人计算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描述周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今天,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很难想象,如果我们的家里和办公室里没有PC,会是什么景象。

  很显然,PC现象对世界上成千上万的人们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PC已经从一个带有炫耀意味的打字机进化成为这样一种设备,它是成千上万的人们在工作、沟通、学习、娱乐以及其他许多活动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英特尔公司有充分的理由来庆祝IBMPC发布25周年的历史性时刻。PC革命在作为灵魂的英特尔微处理器帮助下,成就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产业,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商业生产力水平,以及创造了全新的消费者生活方式。从配置于最早的IBMPC的英特尔?8088微处理器到今年7月份发布的英特尔?酷睿?2双核处理器,英特尔微处理器象征着永无止境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这个创新带来的结果就是,比起25年前,今天的人们在“弹指之间”以更低的成本拥有了更为强大的计算能力。

  个人计算:前世今生

  个人计算最初经历了一阵剧烈的变迁。我们可以从技术和成本的角度来看待PC所取得的进步,但是一个更直观的办法是进行比较,看看今天的PC能够为消费者做什么,再对比一下25年前它能做什么。下面是的lookatpersonal computing then and now.

  作为第一款PC产品,1981年的IBMPC只有一个单色显示器,没有硬盘。它配置的是主频为4.77MHz的英特尔8088微处理器,内含29,000个晶体管,一个容量为160KB的5.25英寸软盘驱动器,标配64KB的随机存取内存(RAM)可扩展到256KB。软件是面向纯文本的,运行起来很是单调乏味;它包含PC-DOS、微软BASIC、VisiCalc、UCSDPascal、CP/M-86、Easywriter1.0等。唯一的声音是从系统里的一个小小扬声器发出的蜂鸣声。IBMPC的大多数早期用户选用的是单色显示的系统,需要花费大约3,000美元。如果选择彩色显示器和图形卡,价格4,500美元。

  如果按照今天的标准,第一台IBMPC不仅昂贵,而且缓慢、乏味、难以使用。为了启动它,用户需要往软盘驱动器里插入操作系统盘,启动PC,然后等它往内存中加载DOS。为了运行软件,用户要把操作系统盘取出来,然后插入一张程序盘,例如字处理器、游戏、或者电子表格应用程序。保存文件还需要另外一张软盘。

  1981的PC没有鼠标、图标或菜单来启动软件。用户不是通过图形用户界面,而必须输入相应的DOS命令来启动程序,并使用神秘的键盘命令来执行功能。屏幕的观感也非常原始:没有窗口,也没有重复显示页面的功能。调制解调器也是一个新鲜玩艺儿,绝大多数的早期PC都不连接任何类型的网络的。

  25年一晃而过,今天的消费者可以只花不到500美元的价格,购买一台带基本配置的台式PC,它包括一颗英特尔?赛扬?D处理器、一个160GB容量的硬盘、256MB的内存,以及一个平板显示器。消费者也可以在一定的价格区间内,从世界上主要的PC制造商那里购买一台超高性能的PC,配置一颗英特尔?酷睿?2双核处理器、4GB内存、500GB硬盘,以及豪华的图形和声音系统。

  “酷睿?2双核处理器是世界上最好的处理器,”英特尔总裁兼CEO欧德宁在2006年7月发布新处理器的时候这样说,“自从英特尔发布奔腾?处理器(1993年)以来,业界还没有见到过计算机的核心像酷睿这样重要的创新。酷睿?2双核台式处理器是一个高能效的奇迹,它包含2.91亿个晶体管,但消耗的能量却比以前的系统低了40%,它为今天和未来的应用提供了必需的性能。”

  可以看到,随着英特尔?酷睿?2双核处理器的到来,单纯的速度不再是处理器设计的唯一焦点。现在,能效及同时处理多个任务的能力,和速度一样重要。

  显然,处理器的发展速度完全可以称得上令人吃惊。哈佛大学教授JeffreyRayport把处理器的发展速度和汽车与飞机行业进行了如下对比:如果汽车和飞机行业的发展速度与半导体在过去30年里的发展速度相同的话,现在一辆劳斯莱斯汽车的价格会是2.75美元,并且每加仑的汽油可以跑三百英里的路程;一架波音767飞机的价格会是500美元,用五加仑汽油可以在天上飞20分钟(半导体产业和商业调查,“芯片内部”,1995年12月18日)。

  但是,处理器技术进步最伟大的意义在于,更新的PC为消费者带来什么样的能力,让他们能做些什么。今天,运行在基于英特尔?酷睿?2双核处理器的系统上的强大软件,以先进的图形技术为支持,可以实现高质量的视频显示、高分辨率的游戏图形、以及华丽的音效。进而,依靠双核技术或者说是两个“大脑”,英特尔?酷睿?2双核处理器支持多任务处理。它可以让PC用户自如地应对生活中各方面的应用,无论是创建一个包含视频、声音和图形的商务演示,还是在进行在线购物的同时听音乐和下载电影,或者同时做这些事情。

  回顾:一个大胆的举动点燃了一个产业

  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个世纪,PC行业经历了一条独特的发展轨道。1981年发布的第一台IBMPC标志着PC开始进入主流。许多公司,如苹果、Atari、Commodore和RadioShack,是更早期的市场先驱,但只有IBMPC才真正把个人计算机变成了一种标准的工作工具。就连苹果这个个人计算的早期领导者也承认IBM进入这个行业的重要性,还专门作了整版的广告:“欢迎IBM。真的。”并预测道:“个人计算机在下一个十年将继续指数增长。”

  IBM为个人计算做了更多的工作,制定了PC的技术规范和设计规格,并使之变得开放。这个举动——当时被认为是非常令人吃惊的,但回想起来却是突破性的——引爆了一场PC革命。一年之内,好几种IBMPC兼容机出现了,使得IBMPC的设计成为事实上的个人计算标准。更重要的是,富有企业家精神的软件程序员和硬件制造商纷纷为之开发程序和加入附件。

  IBM最初对PC销量的预测相当保守。当时销售10,000台机器就被认为是很大的数量,根据《纽约时报》的作家JohnMarkoff(“回首我的第一台PC”,2001年10月5日)的记载,IBM预计在五年内销售大约24万台PC,而事实上IBM在头一个月就收到了这么多的订单。今天,全世界每年的PC销量大约是2亿台。

  回顾25年的PC产业发展,有几个特征显著的阶段——个人生产力的增强,多媒体,互联网,和今天无处不在的PC。

  个人生产力增强的十年

  1981年PC问世后的十年,是个人生产力增强的时代。尽管第一台IBMPC已然问世,而且随后在1982年开始就出现了与之兼容的机器,但最早的IBMPC还是经常被认为是“花哨的打字机”或者“用了兴奋剂的计算器”,因为它们的功能毕竟有限。早期的应用包括用来创建和编辑文档的字处理程序、用于保存会计分类账的基础电子表格、简单的商务和个人数据库,以及不发达的教育软件和游戏。

  今天的计算机用户,习惯于在打开PC之后,通过点击按钮来选择程序和控制功能,他们可能很难想象如何使用第一代的PC。

  显示器几乎全是单色屏幕,字母和数字都闪着奇异的绿色。虽然一开始也有彩色显示器,但都过于昂贵。早期的PC都是哑巴,除了噪音可以和真空吸尘器相媲美的风扇。而且由于没有图形界面和鼠标,使得它们都很难于使用。用户必须准确地输入神秘的文本命令,否则PC不会做任何事情——这是一个无聊的、过于苛求的、不可饶恕的、神秘的过程。既没有由程序员编写的、也没有为程序员准备的帮助屏幕和软件菜单。

  正如前面提到的,按照今天的标准,当时的PC也非常昂贵。其结果就是,个人计算在第一个时期的主要用户,几乎都是商业机构和那些因为在家里用上电脑而激动不已的早期使用者。

  虽然PC在1980年代越来越成熟和改进,但应用程序的种类基本上没有什么改变。然而,在1980年代的中期和后期,桌面印刷软件,如PageMaker,开始加入到提升生产力的工具之列。

  整个1980年代,英特尔微处理器持续地进化,从初期被IBM选中的8088处理器,到英特尔286、英特尔386?、英特尔486?,每一代都标志着技术的进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英特尔386处理器,由于它提供了运行更先进的操作系统所需的能力,使得业界顺利地过渡到微软的视窗系统。

  尽管1980年代包含一些关键性的里程碑和转折点,但关于PC产业的任何诚实的评价都认为,在产业的早期,使用PC在某种程度上是件令人畏缩的事。改变的先兆是1984年问世的苹果麦金塔、微软视窗和鼠标,由于可以用直观的用户交互方式取代艰涩的键盘命令,因此很快得到了大家的拥抱。

  多媒体时代

  为个人计算的新阶段指定一个明确的日期可能有点武断,但是一些产业观察家认为,创新实验室(CreativeLabs)在1991年发布第一款用于IBMPC和兼容机的多媒体套件,正是PC进入多媒体时代的一个标志。这个套件包含一个16位声卡、一个单倍速CD-ROM驱动器、相关软件,以及两个小扬声器,售价数百美元,使PC增加了新的娱乐功能。很多人认为,这个套件以及其他多媒体升级产品的成功,也为PC游戏的黄金时代打开了通途——其中包括许多诸如Doom这样的经典游戏。

  不久以后,PC制造商开始把声卡、扬声器和CD-ROM驱动器纳入标准配置,使得五彩缤纷的多媒体功能广为接受。在整个1990年代的早期,PC逐渐把它们只面向生产性的功能扩展到多媒体增强的游戏功能,包括声音和图像,以及“寓教于乐”。早期的多媒体增强型的基于CD-ROM的教育软件当中也包括不少百科全书。增强的生产性应用程序,如PowerPoint演示软件,也在这一时期进入主流。多媒体时代还见证了一些特殊软件的兴起,例如早期的用于录音的应用程序。

  在多媒体时代,PC在家庭中受到的欢迎程度和它们在商业世界中一样。英特尔的第五代处理器,即英特尔?奔腾?处理器,充当了多媒体革命的引擎。它发布于1993年,强大的性能足以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如语音、声音、书写和照片图形等。

  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时代

  随着多媒体革命接踵而来,在某种程度上,这两个时代是有重叠的。1990年代早期,第一个用于万维网的浏览器的出现与多媒体的兴起大致相当。例如,Mosaic网络浏览器发布于1993早些时候,人们广泛认为,正是它激起了人们对于互联网的兴趣。但个人计算的互联网时代直到大约1994年才真正到来,其标志是浏览器成为主流应用。

  Netscape是业内真正引爆网络浏览器应用的公司。Netscape浏览器大受用户欢迎,因为它用直观的图形化的互联网访问方式取代了依照语法访问互联网的方式。这反过来又促使消费者购买和升级PC,从而促进了整个行业。

  在1990年代的后期,其他网络浏览器陆续发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微软的InternetExplorer,继续促进了PC的普及,由于PC具有增强的生产性功能和多媒体属性,因此成为首要的网络访问设备。消费者很快就接受了在联网的PC上点击链接进行网上冲浪的方式,通过访问网络获取一切,包括新闻广播、股票报价、参考资料、可下载图像等等。电子邮件在全球的快速应用,进一步促使PC变成人们生活的中心。

  英特尔? 奔腾? II 和奔腾? III 处理器分别发布于1997年和1999年,为PC在这一阶段的演化提供动力。

  普及PC时代

  个人计算的下一次浪潮始于一场哲学意义上的争端,即PC在一个通过互联网相互连接的世界里到底应当扮演什么角色。PC是计算的中心还是终端?在英特尔在2001年1月提出“扩展PC”一词、把PC定位为数字世界的基础的时候,存在很多争议。英特尔预言,个人数字助理(PDA)、数码相机、数码录像机、MP3音频播放器、DVD驱动器、CD-RW驱动器、扫描仪、电子书、PC增强型玩具、手持电话等等,所有这些都将成为联网PC的外围设备,并且从这种共生关系中获益。

  其他一些人则不看好PC,而更倾向于发展网络计算机——即被一些批评家认为相当于PC出现之前的所谓哑终端——他们认为网络计算机才是更为可行的PC替代品。PC产业看起来处在一个十字路口,2001年,PC的销量自IBMPC问世以来首次出现下滑。但是到2003年,销量再次增长,整个业界重回正轨。诸如平板显示器这样的创新再次使大家对PC产生了兴趣,同时,电子商务的增长、音乐下载、以及其他互联网应用,刺激了对高性能PC的需求。关于PC可能消亡的设想显然被夸大了。

  今天,PC在美国和世界其它发达市场都很普及。美国十多岁的孩子花在PC屏幕前的时间比用于看电视的时间要多。73%的美国人是互联网用户,家用PC极为普及,以至于市场研究者现在算的是“多PC家庭”而不是拥有一台PC的家庭。

  笔记本电脑变得越来越普遍,不单是商务旅行者,每个人都开始用笔记本。现在PC已经成为个人和工作中的一种必需品,不能只放在桌子上或者家庭办公室里。

  英特尔?迅驰?移动技术平台发布于2003年,在这一时期的PC进化中居于中心地位。迅驰移动技术结合了无线互联网功能和专门为移动计算所涉及的微处理器,引发了向笔记本电脑的转移,尤其是在美国和欧洲。迅驰移动技术的销售速度之快,超过了13年前最早的奔腾处理器问世以来的任何一种英特尔产品。

  同时,在这个个人计算普及的阶段,来自世界各地的需求增长,使得PC销量继续攀升。根据IDC的研究,中国在2005年成为世界第二大PC市场,销量达到1900万台。PC在东欧、拉美和亚洲其他地区的销量也迅速增长。

  英特尔为家庭娱乐和企业打造的新的技术平台,是在微处理器的基础上构建的,但加入了更多符合家用和工作需求的应用价值。例如,英特尔?欢跃?技术,是英特尔公司面向家庭娱乐应用的PC所设计的主要品牌,该技术帮人们享受、共享、管理和控制家庭中和周边的越来越多的数字化内容——从照片和音乐,到游戏和电影。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商业机会,也对企业的信息技术(IT)部门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思考。今天的企业花费IT预算来管理网络、与安全威胁进行斗争,而不是用于业务创新。英特尔?博锐?技术是英特尔为商用PC进行优化的主要品牌,结合了出色的可管理性、增强的安全性和更高能效的性能表现。

  结论:走向未来

  今天的个人电脑带给消费者的平均计算能力,也超过了美国政府首次把人送上月球时所使用的电脑,然而PC的进化在最初的25年之后并没有停顿。

  英特尔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在1965年观察到,处理器的容量大约每18个月翻一番,从而导致计算能力在相对短暂的时间段里呈现指数级的提升。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摩尔定律,它持续到今天并且仍然相当准确。基于摩尔定律,我们有理由设想,硅工艺技术和晶体管密度将继续快速进步,并被应用于新的、性能不断提高的PC。

  “在未来五年间,计算机的乘数效应、互联网以及教育,可以让世界上受益于技术的范围扩大一倍,”欧德宁在2006年世界信息技术大会上的演讲中这样认为。在这次会议上他宣布,英特尔将在未来五年投资超过10亿美元,帮助加速世界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获取技术和教育。

  “我们很快就会迎来10亿台PC相互连接的时候——经济、社会和个人的获益也会随之而来,”欧德宁补充说,“我们现在的工作就是把强大的技术、高速的连接和有效的教育结合起来,释放出它们互相结合所带来的巨大潜能,从而加速实现下一个10亿人口从中受益——然后是再下一个10亿人。”特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