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将建“海上高速公路”
来源:东方早报 更新时间:2008-03-14

 

  早报讯今日,泉州启动建设通航5万吨级集装箱、兼顾10万吨级散杂货船舶能力的中心港区深水航道工程。航道建成后,将加速泉州中心港区向集装箱化、规模化和适应船舶大型化方向发展。

  当前,世界枢纽港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泊位和航道的深水化、码头规模和装卸设备的大型化、港口发展信息化及港口功能多元化与民营化的趋势。虽然现在中远集团落户泉州,在石湖、秀涂港区建设泊位,但如果没有深水航道,仍然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打个比方,船有如公路上的汽车,泊位有如停车场,航道有如公路,汽车性能再好,停车位再多,如果没有好的公路,就跑不起来。中远的落户犹如一辆好车,如果让它跑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根本跑不动,也不适应。只有发展高速公路,甚至高速铁路,而深水航道的建设就好比在水上修建高速公路一样。

  据泉州港务局有关人士介绍,中心港区航道经过三年的疏浚,只能保证乘潮通航3万吨级的船舶。泉州湾港区作为泉州港的中心港区,近年来随着港口的发展,船舶通航密度迅速增加,同时到港船舶大型化趋势显著。泉州湾3万吨级航道是泉州湾港区的主通道,已经不能适应通往石湖作业区和秀涂作业区大型船舶的通航需要。为了抓紧建设大型泉州湾中心港区和适应中远合作与中海新辟航线对深水航道的要求,进一步发挥泉州港口和海湾资源优势,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建设泉州湾10万吨级深水航道是更显其必要和迫切。

  2000年至2005年间,泉州港货物吞吐量由1712万吨增长到4060万吨,跃居全国沿海港口的第18位,内贸集装箱吞吐量跃居全国沿海港口第4位。泉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泉州港建设的要求,泉州湾是目前泉州港最主要的港区,泉州湾15米以上的深水区域本来就有一定规模,石湖作业区现在又正在建设5万吨级多用途码头(结构10万吨级),湾内仅规划新建的5万吨级深水泊位就达13个以上,泉州湾航道现有乘潮通航3万吨级海轮的建设维护标准和通过能力已不能适应泉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及港口发展的需要,这也迫切需要建设适应大型船舶进出港的深水航道。

  据最近泉州市委托开展的泉州湾潮流物理模式试验表明,泉州湾港口工程进行科学规划和优化设计后,将增强湾口区域潮流速度,总体上有利于保持和改善通航区域的流态和冲刷动力,为泉州湾深水航道建设方案论证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泉州湾深水航道从科学分析上也是可行的。

  在论证的基础上,有关方面提出了按照保障基本不乘潮时通航5万吨级海轮和双航道进行的总体规划方案,一期工程按乘潮通航5万吨级海轮和单航道设计,航道设计总长度为16.5千米。泉州湾深水航道一期工程设计航道里程从石湖到湾口为13.44千米,水深航道设计为11.5米(理论基准面下)。泉州湾深水航道二期工程按通航10万吨级集装箱船考虑,航道设计水深为14.5米。泉州湾深水航道工程预计工期为三年,2008年底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