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 述1
(一)背景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不仅是衡量一个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和经济增长能力的重要标志,而且也关系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无庸质疑,电子政务能够帮助六盘水市创造更好的投资、生活环境,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增强城市竞争力和聚集力。在世界各国积极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五个应用领域(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娱乐)中,“电子政务”被列为第一位。可以说,政务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先导,电子政务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2]17号)、《全国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2001—2005年规划纲要》(国办发[2001]25号)、《六盘水市信息化“十五”规划纲要》、《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市办通字[2003]106号)的精神和要求,结合政府转变职能、改善服务、提高效率的需要,制订《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建设(2004—2006)总体规划》。
(二)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
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建设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经过多年努力,电子政务建设已有了一定的基础。
1. 组织建设方面
经多年的建设,六盘水市已初步拥有一支信息化建设队伍,市政府办公室、计委、经贸委、税务、统计、工商、物价等部门建立了信息机构,从业人员200余人。2003年,成立了“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市长任组长,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秘书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钟山区也成立了相应的信息机构,使六盘水市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得到了加强。
2、网络建设方面
1995年,市信息中心开始建设“市政网”;1997年铺设了以市信息中心为中心节点幅射到市几大班子以及市计委等十多个部门的光纤网络。
目前,有22个部门建立了局域网,有14个部门实现了与省里互联,有26个部门可以上互联网查询信息。
3、应用系统建设方面
2001年,市政府建立了与省政府连接的第二代电子邮件系统,实现公文无纸化传输。
2002年,市政府办公业务软件投入使用,初步实现公文内部网上流转。
目前,有10个市直单位有办公系统,13个单位有业务应用系统。如市地税局、市国税局、市供电局、市人事局等部门分别建设了业务系统和办公系统。
4、网站建设方面
自1999年12月正式启动“政府上网”工程以来,四个县、特区、区人民政府开通了公众信息网站,有12个市直部门建立了网站。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站访问人数突破23万,在省内名列前茅。
5、人员素质方面
党政机关普遍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和信息管理,工作人员逐渐掌握现代办公技能,信息化意识得到增强,促进了领导方式、工作方式的转变。
有21个部门有专职的计算机维护人员,绝大部分部门有兼职的计算机维护人员。
(三)电子政务建设的有利条件
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六盘水市要积极推进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以电子政务为龙头促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市委、市政府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实现政务公开、转变政府职能和扩大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成立了高规格的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为六盘水市电子政府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把市政府办公室的内设机构六盘水市政府信息管理中心和市计委管理的事业单位六盘水市信息中心合并,成立了六盘水市委市政府信息管理中心,为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2、公务员素质不断提高
公务员对计算机的具体应用,尤其是计算机操作能力不断提高,信息化意识不断增强。
3、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目前已经建成了以光缆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的公用干线传送网,网络带宽不断增加,光纤资源不断丰富,电话装机容量不断增加。这些基础设施,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
4、经济持续增长
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17.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70%,人均GDP为3953元,增长11.80%;全市财政总收入 14.34亿元,增长31.7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31亿元,增长26.03%。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省位居前列。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财政收入的稳步上升,六盘水市已能够负担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投入。
(四)电子政务建设的制约因素
1、信息化水平较低
电脑普及率低,上网用户少,党政机关中半数以上的单位没有局域网,没有专职计算机人员;60%的单位没有办公系统和相关业务系统,工作基本上都是按传统的方式进行。
2、对电子政务建设的认识有待提高
对“政务是主、电子是辅”的认识不到位,把电子政务建设仅仅当成是技术部门的事情。建设中存在着“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造成建设与应用脱节,管理跟不上应用需求,应用开发投入少,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程度低。
3、管理体制不顺
信息化建设管理职能分散,职能重复交叉。多头管理,分散投资,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没有重大信息工程的立项审查、信息行业的管理、信息化建设年度资金安排的专职部门。
4、缺乏专业的信息化人才
信息化人才严重缺乏,并且现有人才还在流失。在所调研的48个委办局中,有27个单位没有专门的计算机管理人员;并且,在21个有专门的计算机管理人员的单位里,绝大部分的管理人员也只能做简单网络管理和系统维护。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建设意义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全市信息化工作的龙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力度,推进信息网络的普及和应用,培养信息化人材队伍,加强和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通过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增强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和民主性,加快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建设原则
电子政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确定电子政务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制定相应的实施策略,显得极为紧迫和重要。
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工程量大、建设周期长、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统一机构,党政合一。由统一的机构(市委市政府信息管理中心)负责系统的建设、管理和维护,避免形成管理机构党政分设的局面。
——统一网络。统一建设全市电子政务基础网络,最大限度地实现网络、信息、软件等资源的共享。原则上各部门不得再单独建设市内专网。
——统一标准。积极推进制订我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建设标准的工作,避免低水平重复开发建设,提高信息集成与共享的程度。
——分级管理。市委市政府信息管理中心负责核心网络、数据交换平台的管理和维护,各单位按照全市统一的标准自行建设局域网并负责管理和维护。县级电子政务网络由各县区按照全市统一标准投资、建设、管理。
——需求主导,突出重点。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结合人民群众的要求,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当前重点抓好统一网络平台和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业务系统的建设。讲求实效,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加强领导,强力推进。各级、各部门的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明确建设目标和实施重点,从战略高度增强实施电子政务的自觉性。将电子政务建设作为部门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强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整合资源,保障安全。加强已有的网络基础、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的整合,达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目的,联合建设,共同开发,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优先使用国产设备和软件,逐步推进系统建设、维护的外包和托管模式,带动六盘水市信息产业的发展。
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不断完善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
(三)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
电子政务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1、提升城市竞争力
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和质量,提高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实现政务公开、透明;通过制度改革,从为民、便民、利民的角度出发,规范业务流程,精简工作环节,改善投资环境,提升经济竞争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2、带动信息产业发展
依托电子政务的实施,为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带动企业和公众上网,推动电子商务发展,促进网络需求,增加网络使用量,带动信息产业发展。
3、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一是政府的管理架构由集权式、塔层式结构向网络化、扁平化结构过渡,有利于打破“官僚”体制和推进民主化进程。二是政府结构的扁平化提高了传递政令信息的速度,有利于上级全面把握基层实情,推进政令畅通。三是政府运作的电子化、网络化使得政府的服务行为精确化、透明化,有利于彻底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
三、建设目标和任务
(一)总体目标
根据国家和贵州省的总体规划和部署,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利用现代的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通过3年的努力,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高速宽带、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实现政务信息资源数字化、内部办公过程无纸化、业务处理网络化、公共服务电子化、管理决策科学化,逐步形成网络环境下的“一体化政府”,为社会提供“一站式服务”,为建成“贵州西部中心都市”发挥作用。
(二)分阶段目标
1、一期工程的目标和任务
一期工程(2004.1-2005.1)是电子政务启动阶段。其目标是整合原有的电子政务网络、主机、网站、业务应用等资源,完善市电子政务运行平台和积极推进县(特区、区)电子政务的试点工作。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六盘水市“二横一纵”的基础网络平台中的一横(市级横向网络)一纵(市到县区纵向网络)。市级横向网络即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交换平台,是覆盖市级党政部门,集数据、语音、图象于一体的宽带网络系统。包括建设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班子的内部局域网和连接市直各单位的网络接口。
初步建成包括骨干网络、网络中心(含机房)、数据中心、培训中心等内容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
2)建设市电子政务内、外网门户网站。外网门户建设与现有的公众信息网站整合,主要完成以下任务: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在网上公开机构设置、办事职能、办事程序、相关政策、最新动态等信息,力争实现50%以上的政府部门公众实现网上单向互动,企业和市民可以通过网站对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可以预先下载填写办事所需的相关表格。建成电子邮件系统。
内网门户建设主要完成以下任务:建成包括政务信息交换、工作监督、文件查询、公文交换、视频点播、通讯录等功能的一体化办公平台。
通过内、外网门户实现事务的“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流程。
3)初步实现移动办公。
4)完成视频会议系统的建设,包括一个市级的主会场,下属四个县区各一个分会场。
5)完成市政府呼叫中心一期工程的建设。一期工程只设置较少的人工座席和自动应答,利用12345市长热线和各委办局的服务电话,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咨询和帮助,并与内、外网门户整合,实现受理事务的交办和办理结果的反馈。
6)按照国家和贵州省的要求,积极配合重点应用系统建设和基础数据库建设,并与市电子政务网进行整合。
7)建设文件数据库、法律法规数据库、市情数据库。
8)开展县区电子政务的试点工作。
2、二期工程的目标和任务
二期工程(2005.1-2006.1)是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建成数据异地备份系统。
2)完善内网门户的一体化办公平台,增加督查和信访功能。
3)完善外网门户,力争100%的政府部门上网,30%以上的政府部门实现网上与公众的双向互动,开展网上行政审批、便民服务的试点工作。
5)推进呼叫中心建设。在一期呼叫中心应用的基础上,依据呼叫中心的使用情况扩充人工座席和支撑软件的统计管理功能。
6)建成4个县(特区、区)电子政务平台。
3、三期工程的目标和任务
三期工程(2006.1-2006.12)是电子政务的深化阶段。主要工作是继续完善一、二期的建设内容和应用,建设CA认证中心,为最终与电子商务结合做准备。
1)启动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推进行政审批、便民服务的“一站式服务”工作;
2)逐步开发电子政务四类应用里的其他应用,如:网上采购招标、工商信息系统、社区信息系统等新的应用系统,并实现系统的整合;
3)启动多媒体信息服务系统(信息亭)建设。建设公用信息网络自助服务终端,为公众提供自助信息查询、电子地图、社区服务、电子地图向导等内容丰富、全天候、不间断的便捷服务,缔造出“数字六盘水”的全新风貌,使市民、外来游客能够便捷地分享数字化城市生活与服务的成果。
4)根据实际情况,建设CA认证中心;
5)开展乡镇电子政务建设试点工作。
6)在内网门户增加值班系统、领导批示管理系统等功能。
四、总体架构
(一)总体架构设计
由于总体架构涉及多方面内容,网络平台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此,先对本规划中网络的范围进行明确定义。
六盘水市电子政务网包括办公业务资源网(内网)和公众信息网(外网)。
办公业务资源网是党政机关办公专网平台,是实现内部信息交换、协同办公、资源共享的平台,是全市电子政务的核心和枢纽。 公众信息网是面向公众、企业服务,实现政务公开的平台,是党政机关统一上因特网的平台,是宣传六盘水的窗口。
办公业务资源网和公众信息网之间逻辑隔离。
办公业务资源网和公众信息网的表现形式为门户网站。
网络结构如下图:
六盘水市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规划架构严格按照模块化规划、分层构建的思想加以设计,下图是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工程的总体架构。
从上图可以看出,总体架构分为五个层次,即运行基础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和表现层。
(二)总体架构的内容
总体架构的内容是“一个平台、两个中心、三个体系、四类应用”。一个平台即电子政务系统平台;两个中心即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和电子政务管理中心;三个体系即管理体系、安全体系和标准体系;四类应用系统即经济调节类应用系统、市场监管类应用系统、社会管理类应用系统和公共服务类应用系统。
此外,还有“投融资与运营模式”和“项目实施监理模式”作为工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1、一个平台
电子政务系统平台是以骨干网络为基础,以各类软、硬件为支撑的全市统一、共享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
骨干网络是电子政务大系统中最底层的系统,负责为电子政务系统提供一个稳定、高效、安全、可靠、易于管理维护、便于扩充、技术先进的传输平台。
各类软、硬件包括主机、中间件、存储设备、数据库等,用于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应用开发、安全管理、数据交换、容灾备份等功能,以避免重复投资和浪费,充分利用资源。
2、两个中心
1)数据中心
电子政务数据中心是六盘水市电子政务系统实现数据共享的基础,该系统包括关系数据库、文件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注册中心数据库、数据仓库等五类数据库。该中心是各种业务系统、政府部门之间协同工作的数据中心、信息中心、存储中心和数据仓库中心。满足电子政务平台进行数据交换的需要和在平台上建立的各业务系统进行综合业务处理的要求。为门户提供各种静态和动态的数据、信息。为电子政务系统提供强大的备份和灾难恢复机能,有效保护政务系统和政务数据的安全。
2)管理中心
电子政务管理中心具有“系统平台管理”和“应用平台管理”两种功能,便于电子政务整体的管理和维护、安全的预警和监控。
完成对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和主机的统一管理,包括网络发现、拓扑管理、性能监测、安全管理、主机管理、事件管理、QoS和负载均衡功能等。
完成对全市的部门、人员和角色的统一管理、实现统一的身份认证,实现系统安全与内置认证和CA认证的集成。
完成对各应用模块使用权限的统一分配,提供个性化的界面定制,从而实现单点登入。
3、三个体系
1)管理体系
为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提供组织、标准和政策的保障。主要包括相关政策、考核制度、应用系统运行维护制度、用户管理制度、访问控制制度、授权管理制度、配置管理制度等内容。
2)安全体系
为保障电子政务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可靠性、可控性、可管理性,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原则,涉及六个层面的范畴: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用户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
制订容灾与备份、传输、防入侵与反病毒、审计、用户角色认证与用户管理、用户权限与应用访问、数据加密等一系列安全策略。
3)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包括网络构造规范、政务数据资源交换规范、安全体系规范、各类指标体系、运行管理规范、系统建设开发规范等内容,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基础。
4、四类应用
政府工作具有较强的地域、部门特色,政府内的业务有很多,工作的内容也很复杂,按照职能来划分,主要有以下四大职能:即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实现这四个工作主流程的信息化。
1)经济调节
政府掌握社会2/3以上的信息资源,电子政务的建设要充分利用这信息资源,进行规范、整合和共享,为政府领导和各职能部门提供宏观决策支持。主要的应用有:电子政务数据中心、数据仓库和辅助决策支持等系统。
2)市场监管
加强市场监管、增强政府收入能力和保证公共支出合理性的主要应用有:金税、金关、金财、金融监管(含金卡)、金审等系统。
3)社会管理
加强社会管理、保障社会秩序、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主要应用有:金盾、社会保障、金农、金水、金质等系统。
4)公共服务
实施电子政务,可以将很多以前需要专人和办公场所处理的事件很轻松的转移到政府公众门户上受理,通过内部专有的业务系统进行处理,既方便广大群众,同时也节约人力和物力。主要的应用有:办公业务资源系统、内网门户系统、外网门户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政府呼叫中心、应急指挥中心、网上审批系统、一卡通等系统。
五、技术路线和标准体系
(一)总体技术路线
六盘水市电子政务的软、硬件架构如下图所示:
1、网络和主机平台
网络和主机平台为电子政务系统的运行提供硬件保证。
网络平台采用双环型+星型的组网方式,在市中心区设立三个主干结点,各委办局就近接入。三个主干结点通过双环型连接,主干带宽千兆,各委办局以百兆星型连接入骨干环。
主机从满足系统建设初期需求的较低配置开始,随着系统应用的广泛深入,逐步添置和扩容成应用要求的配置。
2、管理工具
管理中心配置管理工具,方便对六盘水电子政务网范围以内的网络及主机进行配置和管理,为信息中心工作人员提供有力的帮助。
3、数据库
选择关系型数据库存储电子政务的数据,处理中间业务逻辑传来的数据请求,执行相关操作,并反馈数据结果。
4、中间件
利用中间件,为处于自己上层的应用软件提供运行与开发的环境,灵活、高效地开发和集成复杂的应用软件。
5、数据交换平台
具备以下三方面的基本功能: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能力、方便灵活的数据格式转换能力以及完善的监控和统计能力。采用逻辑HUB的思想,支持异步通讯,集中控制管理,使逻辑连接数据降到最小。采用XML技术对文档进行处理。
6、应用系统
采用JAVA技术开发,实现业务逻辑,将处理结果反馈到表现层。
7、表现层
采用B/S/S三层结构,前端通过浏览器展现,常用技术包括JSP、Servlet等。
(二)设计原则
1、实用性
结合具体运用和实际环境来设计系统,满足各项功能要求,用户界面友好,信息提示通俗,操作方法简易,确保实用性,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2、开放性
系统设计符合国家和国际通用标准,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和技术延伸性,与日后的技术应具有良好的亲和性。
3、安全性
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保证系统和信息的高安全性,使整个系统受到非法侵入、系统破坏的可能性降至最低程度。
4、先进性
采用国际上先进、成熟、实用的技术,主要是J2EE技术,既保证系统实现的功能,又保证系统仍能满足应用发展的需求。
5、易维护性
系统的管理、维护和维修应具有简易性和可操作性。系统的各种关键参数可以通过程序维护,并且通过综合网进行系统维护,从而大大降低维护成本。系统易于进行功能扩充,新增功能模块不改动原来的程序。
6、投资保护
应基于现有的基础网络设施,充分发挥现有网络设备和通信线路的潜能,保护已有的网络系统建设投资。
(三)标准体系建设
电子政务标准化旨在有目的、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起联系紧密、相互协调、层次分明、构成合理、相互支持、满足需求的标准体系并贯彻实施,以支持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和工程建设。
信息化标准和技术规范建设要遵循“积极采用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方针,向上与国家提出的国家信息化标准化体系接轨,向下突出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建设的自身特点和需求。
1、软件接口标准
与国家电子政务平台的软件接口标准保持充分的一致性。
数据接口
SQL Server
ORACLE
XML
应用接口
Soap
Web Service
COM/DCOM
J2EE构架
2、基础数据元标准
个人信息:包括从业人员信息,管理人员信息,地政、矿政、综合和事务管理过程中的相关社会人员信息。
事件信息:包括正常事件(如审批等)和非正常事件(案件);
物的信息:包括各部门的设备等。
机构信息:包括各个业务部门、相关的各个单位。
规范信息:技术规范、表格规范、程序规范、证件规范等。
地的信息:包括位置、联系方式等。
主要以这六个要素建立基础数据元标准,规范这六个要素的命名标准、标识标准和一致性标准。
3、数据交换格式标准
包括:
Ø 数据交换代码格式规范
Ø 服务请求标准
Ø 服务请求应答格式规范
Ø 会话协议标准
4、文档交换格式标准
参照国家电子政务电子公文交换格式标准进行设计。包括:
Ø 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指南
Ø XML业务表示规范
Ø 电子公文交换处理规范
Ø 电子公文存档管理规范
Ø 电子公文处理流程规范
Ø 电子政务业务生成的通用技术要求
5、信息分类编码标准
参照以下标准: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475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
GB/T6565《职业分类与代码》
GB/T7027《信息分类编码的基本原则采方法》
GB/T7635《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
GB 11643《公民身份号码》
GB/T 11714《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
GB/T 18391(系列标准)《信息技术 数据元的规范与标准化》
6、认证授权和访问控制标准
主要有以下标准:
1)访问控制及认证技术标准
访问控制技术标准:
自主型访问控制
强制型访问控制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认证技术标准:
简单口令认证
一次性口令认证
基于公钥的认证
2)资源访问控制的标准化
系统资源定义规范
资源访问控制规范
用户和角色定义规范
系统身份认定规范
7、安全技术标准
遵循以下安全规范和标准:
1)加密算法、数字签名及PKI标准
对称密钥加密算法
公开密钥加密算法
数字签名算法
单向散列函数
IETF PKIP
IETF PKIX
ITU-T X.500
ITU-T X.509
2)安全体系结构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7492-2
国标 T9387.2-1995
3)安全等级评估标准
联合公众标准CC
欧洲ITSEC
美国TNI(安全红皮书)
美国TCSEC(安全桔皮书)
4)分布式系统的安全
DCE Kerberos
SESAME
8、计算机网络设计标准
主要有以下标准:
1)网络体系结构标准
TCP、IP协议族
2)广域网设计和建设标准
域名命名规范
路由协议标准
IP层协议标准
链路层传输标准
3)局域网建设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标准
链路层传输标准
4)网络服务规范
HTTP系列标准
电子邮件系列标准
文件传输系列标准
域名目录服务标准
其他相关的服务标准
9、系统管理规范
在制定管理规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参照以下的管理规范、制度:
系统工程质量验收与竣工验收规范
系统运行管理制度
系统维护管理制度
系统运行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文档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开发安全管理制度
系统各类别工作人员培训规范
资源(软件、硬件、数据)管理规范
各工作岗位管理制度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加强领导
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建设领导、规划和组织工作,其主要职责是:确定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目标,审查项目建设方案;审查和批准建设任务和年度计划;协调各个有关单位的关系;负责项目实施中的协调、监督和检查。对重大的技术、管理、规范和部门关系协调等进行决策,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技术过硬,业务合格的主机管理员、网络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应用管理员和安全管理员等专业人才队伍。培养一批既熟悉政务又精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二)政策保障
1、统一管理
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遵循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明确建设目标和重点,结合部门的特点和需求协同建设;已经建设的业务系统和网络要实现与电子政务统一平台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以最小的投资,发挥最大的功能效益。
2、确保投入
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建立电子政务建设专项资金,增加投入规模。对资金实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从资金源头上避免重复建设和重复投入。充分利用社会各种资源,探索电子政务建设资金投入多元化的新途径,形成良性的投融资机制。
将电子政务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3、规范建设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实施管理,强化项目前期审议、可行性研究、验收和审计工作。严格执行国家招投标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对业务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测试、项目验收、项目实施等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监理。
4、加强培训
开展电子政务的干部和国家公务员培训,建立健全规范的培训与考核制度,制定公务员电子政务知识与技能的等级考核制度。要根据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建设,分层次、分阶段地开展各种专项培训,有效地推进应用。
5、建立电子政务建设考核制度
将电子政务建设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调动各部门推进电子政务应用的积极性,保证全市电子政务工程的整体推进和目标的全面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