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嘉宾
冯登国 国家863计划信息安全专家组组长
潘柱廷 北京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
邹 维 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王 宏 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
林雪焰 北京数字证书认证中心总经理助理
张俊兵 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
吴鸿钟 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田 野 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安全服务总监
胡小明 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
曹 鹏 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网络安全方案部部长
面对日渐严峻的网络信息安全形势,在由中国信息协会信息安全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十一五信息安全发展趋势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和代表指出,要强化安全监控、网络信任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和安全准入制度,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安全保障体系。
主动驱动力
更利于安全环境建设
冯登国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家“十一五”信息安全科技发展规划》,要求重点研究开发国家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中的安全保障技术,开发复杂大系统下的网络生存、主动实时防护、安全存储、网络病毒防范、恶意攻击防范、网络信任体系与新的密码技术等。
我国在若干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方面,由于政府主管部门的有力推进和规模化商用市场的形成等原因,取得了一批较好的技术成果。特别是在“十五”期间,在“国家863计划”等国家计划的支持下,已经在PKI/CA技术、密码标准和芯片、网络积极防御、网络入侵检测与快速响应、网络不良内容的监控与处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但是纵观我国在信息安全技术领域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看出,虽然取得了很多优秀成果,但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研究与应用相互脱节,偏应用的工作需要企业和应用部门的参与,才能做出满足实际应用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其次是技术发展存在不平衡性,技术成果水平高低不一,在某些方面很突出,在其他方面则有待于提高;第三,研究工作缺乏系统性和持久性;第四,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某几个方向上,没有覆盖到信息安全所有主要方向。总的来讲就是缺乏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
潘柱廷
信息安全保障有四种需求驱动类型:问题型、体系化、政策性和合规性。
问题型的需求来自于自己机构(或看到其他机构)正在发生、曾经发生的安全问题所引出的安全需求。比如:网站被入侵、网络遭到病毒侵害、发生火灾导致数据丢失等等。这些问题会立刻引发安全问题解决的需求,比如:防病毒、入侵检测、备份等等。这类需求是信息安全产业最原始的动力,其特点是直接来自于客户,要求得到快速解决。
体系化的需求常常来自于专家和厂商的技术推动或者客户零散的问题,被内外部专家提炼。客户开始从体系化的角度考虑安全需求和安全建设,强调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监控体系”、“应急体系”、“业务安全体系”等等。这样的体系化需求,能够让客户建立起来一些持续多年的持续性需求,这种需求常常会表现为一个持续2-3年以上的安全规划。
政策性的需求主要是来自于由于主管机关的要求和政策性引导,敦促机构对于安全问题的重视,加强安全投入,从而引出了很多安全需求。这样的需求,常常由于机构自身对于问题的紧迫性不足,对于需求的理解不透,而导致安全投入和安全建设流于形式,但是这个需求是在一定阶段中支撑了整个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
合规性的需求常常表现为法律法规的要求、标准的要求、行业主管机关和监管机关的行政要求等等。比如国际上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巴塞尔协议、ISO27000系列(7799系列)等;再比如国内的等级保护要求、风险评估、商业银行内控要求等等,这些合规性要求已经是多方面安全需求和经验的综合,常常具有一定的强制性。通过合规性所引发的安全需求会形成非常稳定的产业交易需求,可以说是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柱。
我国信息系统
需解决脆弱性问题
冯登国
未来我们的信息安全技术面临着四大挑战,包括计算模型和计算能力,网络化和普适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理论研究与现实需求的差异性。
在计算模型和计算能力方面,由于当前的实用信息安全技术特别是密码技术与计算技术密切相关,其安全性本质上是计算安全性。计算模型的演变是追求更具表达能力、更符合人类思维模式、更具易构造性和易演化性的计算模型。这需要我们在计算技术上不断进行拓展。
网络化和普适化在给人类社会带来方便的时候,由于它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也引发了很多安全问题,如网络病毒、网络攻击、网络恐怖、垃圾信息等一系列的麻烦。在新的网络环境下信息安全保障更加难以得到实现。
在智能化和自动化方面,由于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给人类社会带来方便的时候,也带来了安全问题,如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人们利用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编写了大量的攻击工具、病毒、垃圾邮件。网络攻击工具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提升,使得网络攻击更加容易、成本更低,以很小的开销就可以造成严重后果或影响。
理论研究与现实需求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性。理论研究相对比较单纯、考虑因素和实验环境有限与现实世界复杂多变、环境恶劣形成鲜明对比。从人类认识角度来讲,安全是一个过程,只有相对安全,没有绝对安全。而且实际需求特别是政府的高度要求(万无一失、安全的绝对性和紧迫性)与技术能够解决安全问题的有限性(安全的相对性)之间存在鸿沟,所以需要我们去尽量弥补理论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田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