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信息化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来源:重庆政府公众信息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直辖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基本实现了“十五”制定的目标,为信息化全面普及和深化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基础建设成效显著,应用水平明显提高

    我市建成了全国最大的023本地电话网,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省级互联网交换中心,建成了覆盖全市的宽带高速城
域网和数字电视基础平台,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42G。截至2005年底,全市100%的乡镇、98.2%的行政村通电话,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1.2%和94.3%,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36%,数字电视工程在主城区正式启动。主城区和重点地区的无线电监测网有效覆盖率达到70%。全市电话用户为1632.3万户,其中固话用户688.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43.4万户,电话普及率达52部/百人,年均增长30%,互联网用户达128.7万户,其中宽带接入用户64.5万户,互联网普及率为6.1%。

    二、重点领域信息化取得明显进展

    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初步建成,国家金字工程顺利推进,金税、金关、金财、金盾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工商信息化建设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信息化取得了初步成效。人口计生信息系统已覆盖40个区县的所有乡镇及社区,社区卫生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已建立了近100万居民的个人健康档案,城市一卡通已累计发卡84万张,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等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西部大学校园网和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稳步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快速发展,项目实施学校达6937所,占农村中小学的50%。市级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基本建成,39个区县开通了农业信息网,乡镇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达到250个,乡镇农业科技110信息咨询已服务于农业建设。以长安、嘉陵、重钢等企业为代表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全市中小企业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技术支持中心初步建成并开始发挥作用,重庆电子口岸正式开通,邮政物流网络体系基本形成。金融信息化迈上新台阶,区域支付清算平台建成,银行卡成功实现联网,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建设已正式启动,电子商务有了起步。

    三、自主创新成绩突出,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十五”期间,全市信息产业领域研究开发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和“电气设备绝缘在线智能检测及诊断系统”分别荣获2003年、2004年度国家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其中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扶刀”获得多国专利,开创了我国大型医疗设备出口的先导。“国产虚拟仪器的研发与面向机械测试的系列仪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自主研发了世界上首部TD-SCDMA(LCR)手机功能样机和0.13微米工艺的TD-SCDMA 3G手机基带芯片,“SCDMA无线综合接入系统”在网用户360万户,网络建设规模达到1000万线。2005年,全市信息产业完成销售收入32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150亿元,年均增长67%,软件产业60亿元,年均增长82%,电信业务收入达到110亿元,年均增长14.3%,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2.3%提高到2005年的4%。

    四、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我市先后出台了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电子政务建设、信息安全、无线电管理、信息技术管理人员职业水平认证、信息化培训机构管理等领域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设立了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了一批重大信息化工程和产业发展项目,成立了信息化综合协调机构和相关行业组织,建设了一批信息化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组建了2所国家级软件学院和一批市级软件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信息人才教育培训,初步建立起信息化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