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8月28日讯(记者 黄强 李松 实习生 李登)过去,企业注册开业要到分管部门进行审批,到相关部门办理各种登记。过程中,企业的基础信息会被重复采集,既容易出错,也会使部分企业逃脱税收监管。而从2003年来,我市实施了“财税增收信息化工程”,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2003年,市政府出台相关意见,要求实施财税增收信息化工程,依托市公用信息平台搭建社会综合治税信息网络,并实现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35个部门间税源信息的交换共享。据市信息产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财税增收信息化一期工程中,我市以工商、国税、地税、质监4部门企业基础信息整合为突破口,完成了4部门间的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和共享,建立了全市统一的企业信息数据库,仅10余天,就实现4部门127项近120万条企业基础数据的交换、比对和共享。2003年10月以来,通过对4部门的数据进行集中比对,共发现近30%的数据差异。税务部门经过调查,共查出漏税企业15534户,补税罚款3470万元,2004年,这些企业交纳税款4776万元,两项累计共增加财税收入8246万元。
另据了解,财税增收信息化二期工程实现卫生、文化、房管和外经贸4部门涉税信息的共享和应用,三期工程则完成市经委、市统计局、市水利局等12个部门涉税信息的交换和共享。目前,全市已完成上述20个部门的信息共享,今年将完成全部35个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应用,形成全市统一、完整、动态的涉税信息交换与共享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