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OF文档格式有望成为国家标准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红旗中文2000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才勇认为,制定一个开放的文档格式标准,比刻意去模仿微软更重要。


  “中国自有知识产权的文档格式标准‘标文通’(Unified Office document Format,UOF)已经申报国家标准,目前正处在审批阶段。”8月18日,在由中文办公软件基础标准工作组和长风开放标准平台软件联盟共同主办,红旗中文2000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开放文档格式标准研讨会”上,中国电子化标准研究所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志刚很高兴地告诉记者,这一标准一旦正式出台,所有的办公软件厂商和用户都将获益。


  继2006年5月ODF(Open Document Format)正式被国际标准化组织审核通过成为国际标准文档格式之后,一份由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下属的中文办公软件基础标准工作组组织制定的《中文办公软件文档格式规范》国家标准也开始进入为期一个月的公示期——这意味着UOF将作为国家标准正式颁布,中文文档开始有了自主格式标准。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高新技术部信息技术处孙维博士表示,在电子政务方面,国家已经批准发布了八项国家标准。开放文档格式这一标准在所有发布的电子政务标准中,是与IT产品联系最紧密的一个标准,如果进展顺利的话,将成为该领域第九个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将加快这一标准的批准发布和贯彻实施,并支持该标准进一步走向与国际标准的融合。


  而在此之前,国产软件遭遇了标准不兼容的壁垒。


  不兼容之痛
  事实上,尽管国产Office厂商在目前正在推行的正版化过程中受益匪浅,但也在面向用户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国产办公软件不仅与微软的Office产品不兼容,而且其各个成员之间的产品也不能实现互操作和信息共享,在给用户带来麻烦的同时,自身的市场推广也受到不小的影响。


  “当前国产办公套件的发展不是技术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标准的问题、格式的问题,文档格式标准的问题在国产办公软件发展过程中最为严峻。”北京市科委信息处处长姜广智表示,从全球来看,建立一个统一的文档格式标准势在必行。ODF标准已经获得全球标准组织的认可,这对于推进国家标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契机。


  吴志刚认为,目前办公软件之间缺乏互操作是导致国产软件无法普及和应用的一个关键原因。
  实际上,文档格式的非标准化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一个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IBM公司大中华区开放标准化项目主管林旭光分析,在IBM以前的很多信息化项目中,数据格式和应用都是相互绑定的,但在不同的系统之间调用的时候,由于格式的不同,很多重要的数据往往不能重复应用,因此一些软件功能无法实现。而开放文档标准出现之后,不管是办公软件还是网络应用,以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应用,都可以共享到同样的文档。


  “其实,封闭格式的文档中的数据,对用户来说并没有实际的拥有权。因为在5年或者10年以后,谁也不能保证用户能够打开属于个人的文档,从而获得本该属于自己的信息,因此存在丢失信息的安全隐患。”Sun公司上海分公司政策事务总监刘令徽表示,实际上,标准化不仅意味着开发者和使用者成本的降低,实现不同平台之间的自由迁移,更重要的是,用户真正实现了对信息的拥有权。


  与私有标准抗衡
  为了改变目前办公软件相互封闭、文档格式互不兼容的糟糕情况,由Sun、IBM等36个成员创建的ODF联盟,开始在全球推广ODF文档格式。


  “对国产办公套件厂商而言,在进行自主创新的时候,要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最主要是有一个开放的文档市场标准。用户不需要担心国产的办公软件产生的文档在其他格式的软件上用不了。”这已经成为国产办公软件厂商的一个共识。


  吴志刚认为,基于开放标准的办公文档格式的优势在于,可以保证文档进行方便的处理和共享,促使更多的厂商采用,并提供更多的软件产品。文档格式可以用开源的格式实现,来进一步降低相关的软件开发成本。


  红旗中文2000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才勇分析,目前,国产办公套件面对的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就是微软,微软Office在中国获得了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份额,微软封闭的格式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市场标准。也正因为如此,国内的用户和厂商都集体陷入了两个误区:首先是国产办公套件在许多用户眼里先天不具备“创新性”;其次,面对用户“你能代替微软吗”的疑问,很多研发办公套件的国内软件公司为了在和国内同行竞争过程中取得优势定位,往往突出自己的最大优势在于“做到与微软Office兼容”——这已成为一个无奈的主要竞争手段,模仿微软业已成为业内唯一的选择,甚至也已经成为评价一个办公套件是好是坏的唯一标准。


  胡才勇认为,国内企业在和跨国软件巨头竞争的过程中,其创新一般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拿来主义,基于微软Office来开发办公套件;第二个阶段,在不开放办公软件文档格式的情况下,要用办公套件与应用系统相结合的概念来带动国产办公套件的应用;第三个阶段就是现在的主导阶段,制定一个开放的文档格式标准,在将来开发产品的时候,不需要再去刻意与微软兼容,而是让所有Office的产品都符合一个开放文档格式标准。


  “国产软件是需要创新的,也正在创新。当我们的产品从‘90%像微软’过渡到‘70%像微软’,再过渡到60%,甚至经过多年越来越不像微软的时候,已经说明我们创新的东西越来越多了。”胡才勇坦承,国产办公软件的成长过程可以用“充满艰辛”四个字来形容,而要获得突破,最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国家标准,并与世界标准兼容,以与不开放的文档标准相抗衡。而要闯出一条市场之路,必须依靠不依赖于私有标准的创新。


  与国际标准日渐融合
  事实上,由于开放标准与开源软件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开放的中国标准也受到目前国际上拥护开源的国际厂商的欢迎。


  Sun公司上海分公司政策事务总监刘令徽表示,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不能依靠一家公司的创新,而是要依靠全球范围内包括芯片、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和应用系统在内的所有供应商的创新,而这个创新,也一定是开放的。


  “UOF采用一种开放的参与方式,也是一个开放标准,让所有致力于文档格式交换的产学研机构共同参与,其成果也是所有参与者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了方便共享,我们在自己的网站上公开了文档格式。另外,我们也进一步通过动态的注册和维护方式让更多人参与和获得。”吴志刚介绍:“每个厂商都有自己的私有格式。如何将这些私有格式进行有效的统一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一个目标。所以我们把我们办公文档的格式叫做UOF。”


  在长风联盟技术委员会的主管,同时也是OASIS(先进结构化信息标准组织)技术委员会的唯一中国专家的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李安渝看来,UOF标准的制定过程代表着中国在标准制定的机制上已日渐成熟,并没有陷入科研项目的窠臼。而借助电子化标准所这个平台,UOF在前面三年就慢慢地形成了国家批准的提交稿,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形成了企业间的协同标准研究机制——即开放的、公开的、协同的标准研究的机制,并没有国家的直接投资。


  同时,标准在制定之初就考虑到是否能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而在此前,中国很多产业发展上普遍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瓶颈,国际标准或国外的标准对中国形成了一些技术上的垄断,中国企业也因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因此,包括UOF在内的中国标准也必须要走到国际的舞台上,至少要展现给国外的厂商。实现办公文档格式的标准化只是其中的一步,也同时客观存在着一个与各个标准融合的过程,因此如何推广与落实最为关键。


  林旭光认为,其实第一步是如何实现UOF与ODF的融合,从用户的角度来讲,还要实现与微软的Office Open XML文件格式融合,形成共享标准,向更深层次的应用和标准迈进。实际上,这项工作在IBM的支持下,由UOF工作组成员之一——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研制基于开源的UOF与ODF的转换器已经研发成功,进入测试阶段。


  近来,UOF工作组不仅与OASIS开展频繁的互访往来,并已经开始了实质性的合作。事实上,UOF不仅吸纳了很多的国内厂商参与,也获得了IBM、Sun等国际厂商的支持,其标准的形成也获得OASIS的主动和积极的支持。来自ODF成员之一IBM的消息显示,最近将在ODF技术工作组下面成立一个UOF工作组,以确保二者在技术上的融合度。


  北京市软件促进中心主任胡青华表示,国家在讲自主创新,除了原始的创新之外,还有集成创新,而这个集成创新就包括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OASIS作为国际性标准组织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国内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所取得的一些技术进步和标准能够通过OASIS组织推广而获得更大程度和更广泛的认可,是更快更好走向国际化的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