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昆明市财政局“预算执行管理信息系统”成功开发并投入运行,昆明市拉开了以信息化技术构建公共财政的序幕。一个以“金财工程”创造“阳光财政”的改革,正彰显出推动政府理财方式走向科学、规范、透明的重要变化。
效率革命下的资源整合
近年来,昆明市财政局致力于把“金财工程”建设作为推动财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催生新的财政管理模式的手段和工具,加快信息技术与财政业务融合步伐,推动信息技术全面融入财政核心业务。1999年,办公信息共享系统投入运行;2001年,建立了市本级财政供养人员工资统一发放系统;2003年,预算外资金管理系统正式启用。这些大大小小的系统为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但这些从具体业务出发而分散建设的系统存在财政信息不能共享和及时沟通等问题。
于是,昆明市财政局思考如何通过优化流程来整合核心业务系统,把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业务连通起来。2004年8月,昆明市财政局组织人员在借鉴先进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经验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依据昆明财政工作个性化需求,构建具有昆明特色的“预算执行管理信息系统”并投入使用。
“预算执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以整体设计一体化,分配支出透明化,管理规则标准化为总体目标,以统一平台、统一编码、统一业务标准为工作思路,按照“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改革”的原则,根据工作实际构建完善的信息平台。
梳理业务,流程再造。按照部门预算编制和国库集中支付要求,昆明市结合财政管理实际,对纳入系统的每个业务模块、基础信息、岗位设置、流程控制等全面实行标准化、制度化再造,以提高行政效率、简化操作流程。先后梳理出指标管理8步流程、拨款管理7步流程、用款计划申报审批5步流程、直接支付12步流程、授权支付2步流程、账务处理9步流程等核心业务操作规范。
搭建全方位服务平台。一是构筑网络通信平台。构建财政业务专网,开通与市政府电子政务网的专线连接,实现与预算单位数据传输的方便快捷;开通与人民银行及4家商业银行的专线连接,及时与银行进行数据交换。二是构建财政服务网。依托财政门户网站,建立了内网和外网,内网实行封闭运行,专门服务于业务系统和预算单位;外网及时提供政策法规、改革动态等方面的信息服务。三是加大安全体系建设。推进网络的改造完善和更新升级,提高网络安全级别;为保证预算单位通过市电子政务网填报数据的安全,对预算单位实施网上填报数据加密,确保电子数据传输的准确和可靠。
构筑操作一体化系统。昆明市财政先后在统一平台上开发了指标管理、拨款管理、收入管理、账务处理、单位预算申报等应用系统,实现了从预算申报、预算执行到预算监管的全过程覆盖和操作一体化。同时,积极有效地对原有的“财政供养人员工资统一发放系统”、“部门预算编制系统”等进行了整合。
去年1月,“预算执行管理信息系统”正式投入运行,昆明市财政部门尝到了“金财工程”建设的甜头:所有市本级部门实施了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初步建立了财政支出项目库;市本级101个工作部门、377家预算单位实现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今年以来,通过该系统,昆明市本级累计下达国库集中支付金额14.4亿元;初步建立起了服务全市5万多名会计人员的信息平台。
每一分钱都用得明明白白
过去,预算确定后,财政部门把资金划到各部门银行账户,怎么用、一件事情用多少,都由部门领导说了算。显然,在部门使用财政资金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全程监督机制,“打酱油”的钱就免不了用去“买醋”,在一定程度上,财政资金使用和监管还存在相对独立脱节、信息流动单向封闭等现象。
昆明市财政局建立的“预算执行管理信息系统”,把现代信息化手段嫁接到公共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上,催生了以“绩效财政”为目标、可追踪问效的部门预算编制。预算编制软件覆盖了收支全部内容,既包括行政单位预算,又包含事业单位预算,既包括预算内资金收支,又涵盖了预算外资金收支,增强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加大了预算执行的刚性和严肃性,通过预算编制、指标管理、拨款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等模块的联动配合,严格预算执行,没有指标的预算单位不能报出用款计划,没有用款计划的单位不能向系统提出用款申请,对无预算的项目,系统拒绝支付,对超预算进度的支出,系统及早预警,真正实现了部门预算与部门工作相结合、事权与财权相结合、资金拨付与用款计划相结合,从机制上彻底扭转了挪用乱支财政资金的现象。
纳税人的钱不能随意用了
在“预算执行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后,昆明市“阳光财政”迈出了“解密”的第一步,同时也为“阳光财政”提供了可操作性。通过该系统,财政部门可以实时监控各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系统能完整记录和反映财政资金分配、拨付、使用动向,清楚界定财政部门、预算单位的操作职责,明确各环节管理权限,固化财政业务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业务流程更为规范,资金管理更趋透明;凭借软件系统,能对各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财政资金支出流程进行实时追踪,将所有银行账户置于全面监管之下,强化了财政资金流向监控力度,延长了对预算资金的管理链条,实现了动态式、过程式系统监督,收支情况一目了然,资金监管更为全面,增强了预算执行透明度,提高了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各单位也可以随时查询到本部门工资发放、财政部门管理规定、资金业务办理以及预算执行情况。
“机器人”代替“自然人”
过去,财政部门工作人员大量时间花费在审核审批、报表编制等繁琐而又耗时费力的具体事物管理上。特别是在每到年底编制部门预算时,各预算单位就拿着财政局发给的数据盘,抱着几大箱的文字材料来申请下一年预算。由于纸质文本不易传递,经常要加班加点,把相关处(室)工作人员集中起来一起审核,效率非常低。预算编制经过“两上两下”阶段,各种文件资料“堆积如山”。
现在借助“预算执行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平台,“机器人”代替了“自然人”。所有预算单位用款计划提交、支付申请、资金拨付都通过网络完成,缩短了数据编制、数据汇总、预算申报、预算审核时间,减少了预算编制工作量,实现了预算的早编、细编,从根本上提高了部门预算编制效率;实现了信息的双向互动,各单位可以随时查询到本部门个人工资、财政部门管理规定、资金业务办理以及预算执行情况,财政部门可以实时监控各单位预算执行情况,清楚明了财政资金的流向动态,通过及时准确、全面完整的信息数据反馈,为经济分析和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从而实现了资金的合理调度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依托信息网络系统,提高了业务数据传输效率,简化了程序流程,减少了中间环节,避免了重复劳动,提高了财政工作效率。
“要让‘阳光’照耀在财政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这是昆明市财政局的目标。昆明市财政局认为,“预算执行管理信息系统”只是全市“金财工程”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下一步的目标是,加快财政核心业务系统的融合步伐,启动“项目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整合“非税收入管理系统”、“财政工资直接支付系统”等,直至把预算分配、计划审核、资金拨付、会计管理、办公自动化等融为一体,最终打造出一个综合财政信息管理的“大系统”,从而在源头上也从机制上带来规范、效率和透明,分配、使用纳税人的钱也将得到规范管理、有效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