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息化建设进入高质量系统运行管理时代
来源:金融时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我国的银行业信息化建设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核心系统逐步完善,经营管理系统也在起步,数据大集中、渠道整合等等基本上能够支持银行的现有业务。但是,银行业务的迅速发展,产品服务的不断创新要求信息系统必须达到更高的性能及可靠性。同时,金融的市场化和自由化带来的对收益结构的冲击,也在暗示信息化投资也需要控制在合理的水准,这就要求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运行成本要得到控制。为满足这些要求,信息化建设需要引进先进的开发理念和技术,最大程度的实现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换言之,未来的银行信息系统需要以先进性保证业务的发展和创新以及安全,同时以低成本运营为银行的收益性作出贡献。


  在探讨金融信息化建设时,我们不妨与国外银行业走过的历程做一下比较。例如日本的银行业信息化建设,在经济高度成长期中经历了3次所谓的“联机”。第一次联机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通过这次联机,银行交易近三分之一实现了自动化;第二次联机是10年后的70年代中期,基本实现了交易处理的自动化和数据的集中管理,并建立了初步的经营管理功能;第三次联机是在80年代中期,正值日本金融自由化,银行的信息化重点不再是核心系统,而是包括综合收益、风险管理、预算、营销在内的经营管理信息系统。总之,经过三次联机之后,日本银行业的信息系统的种类及数量已经达到空前的规模,同时昂贵的人力资源使银行不得不追求系统开发及运行的效率,不断提高自动化管理的水平。第三次联机结束后,银行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善的系统运行管理机制和平台。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银行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日本的银行被卷入了一次“生存竞争”,为了渡过这一难关,银行业通过兼并和重组,以及国家的政策性扶持,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对信息系统功能的优化和运营成本的优化,即保证了业务的发展也控制了信息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