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农民生活 拉近城乡差距
来源:广播电台国际在线 更新时间:2012-04-15

 中国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长久以来一直都是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所普遍关注的焦点。中国是农业大国,近代以前,农业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支撑点,时至今日,中国人口中有一大半以上是农民,他们所创造的财富为全社会所共享,但自身却没有享受到应得的权利和利益。

  象农民的社会地位及社会保障,农村的教育现状及卫生状况等等,都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容回避的问题。可以说,中国农民的生存状况决定着未来中国的命运。本期《视点》,您将看到中国政府利用信息产业改变农村现状、缩短城乡差距的一次可贵尝试。

  节目开始前,先请听记者发回的有关报道。

  记者报道:听众朋友,在中国政府“三农”政策的大力推动下,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再一次焕发生机。最近,北京市科委启动了“信息助农综合服务网络建设工程”,推出了一项重大的服务三农项目。这项工程从网络体系、服务内容、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创新,为广大京郊农民带来了信息化的全新体验。近年来,北京郊区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进入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时代。

  形势的发展,要求农村信息化尽快从系统建设和示范应用阶段,全面转向整合网络、综合服务的新阶段,而信息助农工程正式顺应这一新形势的产物,它使信息化网络进一步落实到村口镇边,信息化服务离农村农民越来越近了。北京市科委农村中心主任杨刚在谈到这次信息助农工程的特殊性时说:

  “信息助农工程和过去工程最大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我们是一个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寓技术培训、技术教育于全面的信息需求的供应之中,这样就能够使农民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对信息的广泛接受之中来达到技术普及和教育的这样一个作用。”信息助农工程标志着北京农村信息化建设将有一个新的平台和新的开端,为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提高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途径。

  以上是本台记者的报道。

  其实,北京的农村信息化工作在全国起步算是较早的。截至到2004年底,光纤宽带已铺设到京郊70%以上的乡镇,郊区农民家庭移动电话普及率达77%,农业专业化网站数量有350多个。

  目前,北京市已经建成了五条涉农“主干信息高速公路”,它们分别是:农村远程教育系统、农村电子政务系统、农产品市场行情系统、城乡产供销平台系统和乡镇投资信息系统等。这些应用系统在京郊率先推广了农村信息化理念,探索了信息化模式,培育了基层信息化队伍。 
 
 而这次实施的信息助农工程的意义在于,公司制运行宣告了政府补贴式农村信息化模式的结束。而它的标志,也就是“爱农信息驿站”则给京郊农民带来新的惊喜。爱农信息驿站是“信息助农工程”的主要服务场所,是4大综合服务的落地结点。根据规划,每个驿站根据当地经济结构特点,覆盖一村或几村的农户,将在2年内建设300个。

  此外,每个爱农信息驿站都具有统一的标识、统一的外观设计、统一的软硬件配置和统一的管理规范,已经具备了连锁经营的基本条件。这次新建设的信息驿站同以往的信息点、网络学校不同,信息驿站是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理念的最重要的载体,每个信息驿站都会将四大服务一一落到实处,300个信息驿站共同形成一个遍布郊区的多功能信息服务网络,让信息随时能落地,农民随需得实惠。另外,信息驿站还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有职业化的信息员队伍。

  现在每个信息驿站配备2个专职信息员,一人是信息驿站管理员,主要负责农民所需信息的管理和发布,负责组织远程教育、提供代缴费服务、播放网络电影等工作;另一是信息业务员,深入到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企业和农户,采集和整理信息,保证信息的准确、及时和信息服务的落实。

  正象上面所说,信息助农工程是通过四大综合服务来实现的。那么,这四大综合服务的内容是什么,它们对改变当今农民的生存状况、缩短城乡差距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稍后是对北京市科委农村中心主任杨刚的连线,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cri连线”

  主:先请您简单地介绍一下最近北京市政府推出的信息助农工程。

  扬:这个信息工程主要分四个方面,一个是便于农民交费的电子支付系统。每个信息员有一个交费卡,农民要交电话费、手机费,交各种各样的费用,把钱给信息员,信息员拿着这个卡,到交费机上一刷,就可以了。第二个是助农服务,过去北京市曾经做过很多比如说卫星的远程教育的一些学校,象农民网校、数字家园等等这些培训。这个爱农信息驿站,把这些全综合起来,做到培训能够实施互动,农民在网上需要什么,问专家什么,专家给我解答什么,这种满足农民生产的个性化需求。还一个就是富农系统。我们有很多农民生产信息的需求,我们在网上进行信息的传输,另外农民需要什么信息,可以上驿站里边去。第四个是乐农系统。我们的服务包括一些娱乐软件,这个系统不光是枯燥地给你传授知识,给你搞农业培训,而且它还有一些让农民享受城市文明的这样一种乐农的服务。这个信息驿站我们采用了和过去建站不一样的方式。过去政府建站一般都是走行政那条系统,站建在这儿了,我的任务完成了,至于说效果怎样,那它可能更多关心的不是这个。我们这次建站,采用了两个大的不一样的地方,第一个,我们和电信商连接。我们在移动、联通、网通等等这些电信商当中我们选择了一个合作伙伴,就是北京电信,用它遍布郊区的光纤资源,我们在需要的地方从光纤那儿接出一个端口来,建一个信息驿站,这样既保证了不重复建站、不重复铺光缆、铺线路,又保证了村村都铺得上。第二个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建站仅仅依靠着跟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实际上我这个农业企业是和农民的生产活动是最紧密地连接的,能够保证这个站一旦建立起来以后,上面马上就有农民关心的问题、关心的信息,能够保证继续服务的内容。

  主:北京的农村信息化工作在中国也算是起步比较早的,那么目前咱们实施的信息助农工程,您预计对北京周边的一些省市会产生一定辐射的影响吗?

  杨:应该说肯定会产生影响。而且现在网通集团对这个事情非常支持。我们在和网通负责人交谈的过程当中呢,他们认为信息驿站的运作的这种模式,不应该仅局限在北京,没有说网通集团运作爱农信息驿站这件事情只能在北京运作,将来建大以后,效果非常好了以后,有没有可能辐射河北甚至京津唐地区全覆盖过来,很有这种可能性。

  主:可以说整个信息助农工程是在中国政府三农政策的推动下促成的,对我们来说比较关注的是,这个工程对拉近城乡之间的差距会起到一种什么样的促进作用?

杨:现在我们这个爱农信息驿站建立起来以后,我们认为信息服务应该是综合的,比如刚才我介绍的那四个系统。实际上就是说,让农民享受城市文明、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起到这样一个作用。郊区农民比如在农闲时节,或者是在茶余饭后,愿意聚在一起聊天之类的,驿站建成以后,我这个场地就是聚在一起聊天的一个场地,那么你在这个地方聊天、上网,包括我们从网上下载一些电影,来给农民放映一下,这都是我们今后一个设想。通过这种服务,就能够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

  正如杨主任所说,“信息助农”工程面向北京“三农”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推出了四大应用系统,也就是“富农信息配送服务”、“助农远程教育服务”、“便农电子支付服务”和“乐农数字文化服务”。

  富农信息配送服务,是整个信息助农工程的重点。这个信息服务系统主要依托农民科技协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建立,通过短信平台、呼叫中心为农民的生产经营提供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种养殖技术信息、市场行情信息、农产品交易信息等,为“农企+农户”、“农协+农户”的新型农村生产经营模式插上信息化的翅膀。这个系统还将对接已有的“中小企业信息化ASP平台”、“城乡贸易直通车”、“京郊农家乐”等涉农信息系统,为农民定制需要的生产和经营信息,以及推广以网上销售为主的电子商务服务。

  再说说助农远程教育服务。信息助农工程改变了以往的农民远程教育系统广播式的教学模式,以宽带为基础,实现了互动、个性化的教育。而便农电子支付服务,是电信代缴费服务向郊区的延伸,为农民带来极大的生活便利。“信息助农”工程将城里刚刚兴起的自助缴费机引入到农民家门口,在偏远的地方还可以通过流动缴费机上门服务,让农民不再因缴费难而颠簸奔走。

  据我们所知,现在开通的服务包括手机充值、电话缴费、手机缴费,即将陆续开通的有定购机票、车票、缴纳电费等等。便农电子支付服务的开通,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助农措施,不仅让农民充分享受了网络时代带来的便利性,而且将让农民了解和熟悉现代化支付手段,促进农村电子支付环境的形成。最后的乐农数字文化服务,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产品。通过数字化传输,让农民可以象城里人一样看到正版的精彩大片,感觉就像是“数字影院进了村”;另外还可以将农民的数码照片制作成DV、影像册、MTV、个性化照片等等,让农民也可以象城里人一样时尚。

  通过这四个应用系统,信息助农工程为京郊农民送来了从生产到经营,从学习到生活的全新信息化服务。大部分服务都是第一次走进乡村,部分服务与城里几乎同步推出,将极大地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信息助农工程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将信息服务寓于企业的赢利模式之中,将单纯的信息传输变为了解市场、贴近专家、城乡一体、和谐生活的综合信息服务。

  信息助农工程的综合信息服务的模式将从根本上改变广大农民朋友长久以来形成的单一、被动的接受信息的习惯,让他们完全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资源与市场、学生与专家、乡村和城市的良性互动中,找到他们的新天新地。好,感谢收听本期《视点》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