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在北京军区某装甲团开展的“履行职能使命,争当信息化尖兵”教育中,博士生教导员刘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土专家”张志、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的三期士官付辉等一批先进典型走上讲台,讲述他们学习掌握新装备,勇当信息化尖兵的体会。这是该团党委运用典型引路,探索信息化条件下抓基层打基础的一个举措。
团政委夏晗介绍说,近年来,他们在担负全军同类部队的信息化建设试点任务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信息化牵引基层建设,为部队迈上新台阶注入了活力。
跨越:理清抓基层的思路
3年前,一场“该不该为坦克七连评先进”的“官司”,打到了团党委会上。坦克七连是这个团全面建设的一面旗,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在当年年终评选先进时,七连因计算机等级考核逊于其他连队而被机关亮了“红灯”。七连所在的营党委却认为,七连全面建设“呱呱叫”,就因这一个问题摘掉先进的牌子难以让人接受。
团党委“一班人”结合配发的新型装备和担负特殊任务的实际认识到,面对信息化大潮的来临,基层建设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变化,七连当不当先进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事关团党委如何顺应形势抓建帮带的导向问题。于是,七连退出了先进单位的行列。
团党委以此为契机更新抓基层的理念,认真梳理信息化条件下基层建设的特点规律,进一步理清抓基层打基础的思路。他们通过深入调研制定出《基层信息化建设3年规划》,对设施建设、系统集成、人才队伍等8个方面17个具体问题,进行科学设计规范,使基层建设有了新的发展目标。团党委机关在抓建中边干边完善,着力提高基层建设的质量。团里正在建设的军官训练中心,原设计方案没有为基层营连参与模拟训练预留网络端口,机关通过3改方案后增建了模拟训练大厅,为营连模拟训练搭建起了信息化平台。
变革:提高官兵信息化素质
前年9月,塞外黄羊滩演兵场。该团扮演“红军”与“蓝军”斗智斗勇,激战犹酣。尽管该团官兵驾驭的都是新型装备,现有的2名博士生、36名硕士生也悉数上阵,但在演习中却尽出败招。一支装备精良的侦察分队,因战斗员对有关新装备系统使用不熟险些误入“敌阵”。
新型的装备、一流的人才,为何在实战中不占优势?团党委通过反思感到,险遭败仗的症结就在于官兵的整体信息化素质达不到新装备的要求。从那以后,团党委把提高官兵整体信息化素质,作为一项抓基层打基础的系统工程来抓,让高学历人才发挥“酵母”作用。他们要求各营连开办各类信息化技能培训“夜校”,由本单位高学历人才授课,并与各营连结对子、分片包干,确立目标责任制。借助驻地教学资源培养人才。充分发挥驻地院校和科研院所众多的优势,走开门办学之路,分期多批组织官兵外出培训,达到人人接受系统培训的目标。同时,他们还搭建连通营连的网络学习平台,利用局域网和闭路电视系统,建起了信息化培训网站和电化培训室,为官兵学习和钻研信息知识创造了条件。
在此基础上,团里还根据官兵的岗位特点,区分专业层次,确立了一整套官兵信息化素质考评标准,并把考评成绩作为干部晋职晋级、士兵考学和选取士官的“硬杠杠”。在去年底的士官选取中,有25名预选对象因信息化素质不过硬而被取消选取资格。
突破:探索抓落实的新招法
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抓基层、打基础的新招法,是这个团党委的又一追求。
不断强化一线带兵人的能力素质。他们采取交叉任职、角色互换等办法,让军事干部登台上政治课,让政治干部到训练场上练指挥。今年6月,他们对各营连军政主官进行角色互换考核,所有军事干部掌握了“会搞思想调查、会计划安排教育、会备课讲课、会利用现代传媒开展教育”的“四会”本领,所有政治干部人人能驾驭主战装备,并精通两至三门专业技能。
让抓落实的人懂基层会落实。他们定期举办由各级带兵人参加的培训班,围绕信息化条件下基层建设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采取巡回观摩、形势分析、新老帮带等方法,分专题集中攻关,帮助一线带兵人提高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棘手问题的能力。今年以来,他们结合干部调整、任务转换等时机,对所有干部普遍轮训了一遍。
完善抓基层建设的有效机制。针对信息化条件下基层工作头绪多、任务重的实际,他们出台了《基层工作规范》,从工作计划安排、训练任务保障等15个方面,规范了基层工作秩序。针对少数干部中存在的“急于出成果,忽视基础训练”、“重信息化,轻经常性工作”等倾向性问题,他们在纠偏问效中抓好落实,确保基层信息化建设的方向。
着力解决基层自身难以落实的事。针对基层官兵反映的新装备试验试训无教材教具、官兵学习娱乐无场所等问题,团里采取集中人力财力逐个突破的方针,使困扰基层的10多个难题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