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求解农民“卖难”问题
来源:甘肃电信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现在的农民不愁吃、不愁穿,就愁手头钱不够。眼看着仓中秋粮压着夏粮、新粮拥着旧粮,让存粮变现,解决“卖难”是年年秋后“甜蜜的忧愁”。在甘肃,这个问题尤其突出。

  安西,中国风库,甘肃西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小城市。在该县南岔镇七工村,一位名叫张艳的普通农民神话般的经历,深深地刺激了人们。还是在几年前,手头略有盈余的她总觉得光这么秋收冬藏,并不是个长远的办法,就一直想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投资发展项目,却苦于无从了解市场信息,迟迟确定不了项目,一直未能如愿。去年,村上的“农民信息服务中心”知情后,通过上网查询并根据专业分析,帮她找到了养殖獭兔的信息,向她进行了推荐。实地考察后,2004年底,她果断从河北引进种兔50只,率先建起了全县第一家獭兔养殖场。目前,獭兔饲养量已达1200余只,纯收入达4000元。

  如今像张艳这样依靠信息技术的帮助,过上红火日子的农民已越来越多。这给了县政府很大的信心。他们把解决农村和农民“卖难”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定在了信息化上。

  几年中,该县先后投入信息化网络建设资金700万元,建成计算机网络教室60个,多媒体专用教室17个,安装电脑、打印机1500多台,建立村级信息网点33个,有力推动了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今年,该县为进一步提升科技信息服务水平,在全县启动了农村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工程,该工程总投资100余万元,购置网络设备200余台(件),到年底将使80%以上的乡村组、50%以上的农村专业协会、30%以上的专业大户实现有效联网。目前,该县已初步建立起了上联国际国内、下通县乡村组,集信息采集与加工发送服务为一体的信息网络,为农民增收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为充分发挥“农民信息服务中心”的作用,该县配备兼职电教工作人员24名,从当前农村最急需的农产品信息服务、资源开发利用、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入手,定期将收集下载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果蔬种植、病虫害防治等信息资料,通过张贴、向农民印发等方式进行宣传。三道沟镇四道沟村充分发挥农村远程教育网络作用,在学生中组建了20余个信息小分队,定期将下载的农村致富信息、党员教育信息整理成信息小册子,分送千家万户,并将一些好的养畜、种植技术刻录成光盘发放给农户推广使用;瓜州乡依托“农民信息服务中心”举办乡村干部信息化知识培训班20期,专题讲座25期,拓宽了农民群众致富的路子;西湖乡信息网络中心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主动为流通协会、流通大户、致富能人发布产销信息,牵线搭桥,引导流通。今年以来,共在网上发布产销信息340条,收到反馈信息280条,咨询电话100多个,网上签订销售哈密瓜订单100个,有力的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

  2005年,为了争取有利的政策支持,该县又提出要积极争创“科学技术网络信息服务示范县”,并在6月份正式确定建设覆盖全县的农村科技信息网。按照计划,该网建成后当地农民将可通过由其提供的三大信息平台、三大服务网络和三大交易交流系统,率先走上“网络致富”之路。从建设方案看,该网以县科技信息服务中心为主体,以县农技服务中心、畜牧中心、林果中心、市场管理服务中心为依托,以网络互动窗口、电子信箱、电话咨询为载体的信息采编发布、专家咨询解疑、技术市场交易等为内容的综合服务系统。它以县政府主网站、乡信息服务站(中心)、村科技网吧、组信息墙、各农户信息点为网络架构,全县13个乡镇全部通过电信的光纤宽带网络实现信息传输,并采用电信宽带ADSL技术接入。同时,利用程控电话、VOD视频点播以及“11896农家听听乐”作为网络信息补充手段,全面实现农村科技信息共享。信息网络建成后,将在安西县真正形成广泛服务于农业发展的覆盖全县乡、村、组、农村专业协会的科技服务平台,内联县乡两级科技推广部门、科研开发中心,外联全国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各大专业网站、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平台,直接服务于安西地方经济建设的电子政务平台等“三大平台”;真正形成广泛服务于农村经济的数据信息服务、网络支持服务、咨询解答服务等区域性的“三大服务网络”;真正形成广泛惠及农民的功能完备,方便快捷的科学技术服务系统、专家咨询系统和工农业产品、技术成果、科技人才网上交易交流系统等“三大系统”。

  通过农村科技信息网络的“三大平台”、“三大服务网络”和“三大系统”功能,安西县将有80%以上的乡、村,20%以上的组,50%以上的农村专业协会,30%以上的专业大户,10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30%以上的小型企业达到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并实现有效联网。目前安西电信分公司正在和县科技局对方案作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并就有关建设方案的实施工作做最后的沟通和洽谈,资金到位后,将马上进入工程建设阶段。

  事实上,最近几年中,甘肃农村的信息化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5年前以“网络城乡”为中心的黄羊川乡,“甘肃网络第一乡”之称的金塔县,全国农村信息化试点的平凉市和永昌县……甘肃农村人口约有1600多万,占人口总数的绝大多数,而总面积却有45万平方公里,农村人口的分散、农业的绝对主体地位、农产品生产相对过剩而加工经营不足、农民收入来源缺乏……这些问题不仅困扰着农民、农村和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深深地影响着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近些年来,信息扶贫、信息化农业、农村和农民“信息之家”等迅速升温,这在给农村经济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在考验着通信运营商。仅仅2002年至今,担纲甘肃社会信息化主力的甘肃电信,就以农村实用信息热线“农家听听乐”、“农村家加E”等积极探索和开创农村信息化的方向,但仅仅这些显然是不够的。农村是未来通信市场的一块战略重地,在电信企业纷纷转型以求生存的今天,农村以及农业、农民的信息化,是否也应当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