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 建立产政学研资的创新体
根据规划的具体部署,信息产业必须建立起自身的行业创新机制,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真正形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良性循环。从而初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应用为主线,“政产学研资”有机结合的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而围绕着国家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与产业由大到强的战略需求,以提高行业自主创新为中心,坚持服务国家的目标,持续突破核心技术,全面掌握关键技术,以点带面,逐步实现信息产业科技的整体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
亮点一:“一体两翼”的发展思路
“一体两翼”指的是围绕一个战略主体,选择两大发展方向,逐步实现我国信息产业科技的整体突破和跨越式发展。
企业将成为战略主体,进行自主创新,进而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同时,重视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加强原始性创新,以获得更多的技术发明;建立和完善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所必需的法律、法规等制度环境,提供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制度保障。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要在过去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从而进行吸收再创新,促进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此时,应用成为了创新的导向,进行集成创新的加速,大力促进以网络与系统为中心的多种相关技术的有机结合,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或者产业。
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以及实现重点领域的技术突破是两大发展方向。
具体而言,集全国之力攻关制约信息产业发展的集成电路、软件和关键电子元器件等重大战略性基础科技,超前谋划,以应用为导向,将研发和设计融入网络、装备、整机和系统的建设中,逐步提高核心技术能力,最终突破发展瓶颈。另一方面,根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总体趋势,面向国家信息化建设与重大应用,推进“三网融合”,在数字化音频、新一代移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领域,实现核心技术与关键产品的突破。
亮点二:定量发展目标
本次规划定立了量的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创新方向。对集成电路方面,要求自给率显著提高:在信息安全和国防安全领域需要达到70%以上,通信和数字家电领域达到30%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比重提升,形成全球市场5%的产业规模和自主可持续发展能力;初步形成门类齐全的电子元器件科研生产体系,电子元器件技术达到21世纪初的世界水平,以满足电子整机发展的要求。
面向信息化建设和重大应用,进行业务和技术创新,带动核心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在下一代网络、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数字电视、家庭网络、智能终端、汽车计算平台、无线射频识别(RFID)和传感网络、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内容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创新产品,基本满足国内应用对技术与产品需求,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亮点三:集中攻关重大项目
选择制约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科技领域,设立集成电路、软件和新型元器件等重大项目进行集中攻关,以实现阶段性突破,掌握一批关键技术,拥有一批核心专利与标准,全面增强对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撑,基本形成自主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创新的领域选择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突破国家基础领域,急需行业内的技术创新。在已经有优势的领域内巩固加强,进行技术标准的制定,形成国际权威声音。
基于建立先进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三网融合的需要,并考虑自身的潜在规模,设立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网络和信息安全、家庭网络与智能终端等重大项目,力争实现重点突破,开发出一批重大的业务应用,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创新产品,打造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世界一流的产业群。
亮点四:建立完善保障机制
为了保证实现未来5~15年我国信息产业科技的发展目标,必须完善具体的实施保障措施。通过制定政策法规,深化体制改革,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同时,提出加强信息产业科技法规、政策研究的力度,促进科技与产业健康发展。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加强自主创新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推动《信息产业科技促进法》的制定工作,以此统领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工作,指导和规范信息产业科技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进一步完善实施发展“十一五”重大专项所需的优惠政策,制定鼓励新兴科技发展的政策。
通过强化知识产权法制建设和实施力度,通过制定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严格知识产权执法,保护技术创新者的技术创造热情。同时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造活动,鼓励国内企业积极申请专利和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大幅度提高专利的拥有数量与质量。积极实施自主创新的标准化战略,支持企业通过重大项目带动和市场化利益共享机制建立组成技术创新联盟。同时,进一步推进标准化管理与机制创新,形成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的标准化运行机制。
为了形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良性循环,信息产业应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应用为主线,“政产学研资”有机结合的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带动整个产业链快步向前。
亮点三:集中攻关重大项目
选择制约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科技领域,设立集成电路、软件和新型元器件等重大项目进行集中攻关,以实现阶段性突破,掌握一批关键技术,拥有一批核心专利与标准,全面增强对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撑,基本形成自主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创新的领域选择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突破国家基础领域,急需行业内的技术创新。在已经有优势的领域内巩固加强,进行技术标准的制定,形成国际权威声音。
基于建立先进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三网融合的需要,并考虑自身的潜在规模,设立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网络和信息安全、家庭网络与智能终端等重大项目,力争实现重点突破,开发出一批重大的业务应用,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创新产品,打造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世界一流的产业群。
亮点四:建立完善保障机制
为了保证实现未来5~15年我国信息产业科技的发展目标,必须完善具体的实施保障措施。通过制定政策法规,深化体制改革,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同时,提出加强信息产业科技法规、政策研究的力度,促进科技与产业健康发展。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加强自主创新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推动《信息产业科技促进法》的制定工作,以此统领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工作,指导和规范信息产业科技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进一步完善实施发展“十一五”重大专项所需的优惠政策,制定鼓励新兴科技发展的政策。
通过强化知识产权法制建设和实施力度,通过制定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严格知识产权执法,保护技术创新者的技术创造热情。同时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造活动,鼓励国内企业积极申请专利和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大幅度提高专利的拥有数量与质量。积极实施自主创新的标准化战略,支持企业通过重大项目带动和市场化利益共享机制建立组成技术创新联盟。同时,进一步推进标准化管理与机制创新,形成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的标准化运行机制。
为了形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良性循环,信息产业应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应用为主线,“政产学研资”有机结合的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带动整个产业链快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