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警察72变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更新时间:2012-04-13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20年前便衣警察留给我们的是火热的心。

  现在的警察,只依靠好态度已经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他们摇身一变,用高科技武装起自己:左手警务通,右手测速仪,追查逃犯也可以鼠标一点全国布控。警务信息化,让警察像孙悟空一样随时变化,只为了降妖除魔。

  金箍棒移动警务

  7月16日下午,南京交警刘波首次携带无线移动警务通在大行宫路口执勤时,发现一辆牌号为苏AV49**的白色面包车正沿着中山东路违规行驶。刘波将其拦下处理,在无线警务通上输入驾驶员董某的驾照号码后,手机界面并没有像预设的那样进入检查程序,而是显示“此人为在逃人员”字样。他立刻稳住违章驾驶员,直到110警车到来将董某擒获。原来,董某在2004年10月伙同他人盗窃南钢40多吨价值13多万元的钢锭而被通缉,至今在逃,没想到这次栽在无线警务通的法眼下。

  其实,现在警察配备的不只有警务通。每个开车上路的司机恐怕最怕的就是警察招手要求停车后,拿出刷卡器把自己的分刷了—多刷几次就得重新回去学交规。其实,正是无线设备的使用,才使得警察的现场执法成为可能,也大大延伸了警察的执法空间。这就如同孙悟空得了东海龙王的金箍棒一样,移动警务使得我们的公安民警在“降妖除魔”时如虎添翼。

  顾名思义,移动警务就是移动着的警务。它通过向公安民警提供手持终端设备(常用的如手机、PDA等),使其能够按照权限进行人口、车辆、逃犯等信息查询,对业务(如违章等)信息进行维护、报警,布控信息发布接收的应用系统。过去,由于公安工作的突发性、实时性和移动性,导致了公安系统实行统一管理、控制和调度的难度较高。仍拿交通来说,以前交警执法时比较麻烦,看到一辆嫌疑车辆后,交警会用对讲机向单位调度室喊话,让工作人员帮助查询车辆信息,看是否有违章或盗抢记录。百十名交警都让查,工作人员忙得不行,加上有时候系统忙,也查不出来,交警看查询麻烦,也就渐渐少喊话了,致使许多有“前科”的驾驶员和车辆成了漏网之鱼。现在有了移动警务这根可方便带在身边、可大可小的“金箍棒”,交警只须轻点“移动警务”字样,一个“移动警务平台”就显示在警务通的液晶屏幕上,交警可以随时现场核查驾驶员和车辆的相关信息。有的城市交警部门还建设了一条VPN专线,实现了GPRS无线违章查询终端直接进入交警部门的数据服务器,可实现移动办理车辆牌照,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移动办公。这些建立在深入发掘社会公众需求基础之上的警务服务系统应用以来,不仅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更加完善的警务服务,也拉近了公安系统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距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更是公安战线的第一战斗力。移动警务在为广大公安干警配备了“金箍棒”,也难于避免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信息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数据不完整而导致的软硬件建设不平衡等实际问题。某地投资几百万元为交警配备了无线掌上设备,却还是让一些假牌照车频频漏网,一番调查后才发现,这些车辆的基本信息根本没有做到全市登记、联网、建立统一系统。

  新鲜东西要想在所有警察中普及,当然仍然会有不少问题。比如,仍有相当一部分民警的信息基础知识和应用水平存在欠缺,不能很好地掌握信息;警务通内部软件的升级工作量很大;移动网络中仍存在着系统易被攻击、数据信息易被窃取、病毒易入侵等隐患……这些都将严重制约移动警务整体效益的充分发挥。面对薄弱的软件建设,再先进的设备也无能为力。公安部门只有将重点放在能够利用先进科技为公众提供更便利、更高效的服务上,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移动警务的能量。

  火眼金睛信息一统

  金箍棒是孙悟空克敌致胜的武器,有了金箍棒,让孙悟空在斩妖除魔时如虎添翼。在取经路上,面对险恶的环境,孙悟空又凭借自己的火眼金睛,将凶险一一击破。这些特技,是形容孙悟空面对困难时灵活善变的解决方法,是孙悟空真实实力的反映。

  2005年7月某天,扬州市一“情感陪护”从业人员在市区某宾馆内被杀。案发后,扬州市公安局专案组利用公安网络信息系统进行筛选、甄别,发现一个名叫刘新海的男子有重大作案嫌疑。通过对江苏全省旅馆住宿人员信息进行跟踪,专案组了解到此人几天前曾入住淮安市清河区一家旅社,并在该处寄存了一个旅行箱。专案组遂派出一队人马在那里张网守候,当犯罪嫌疑人刘新海前来取旅行箱时,被埋伏在此的刑警一举擒获。经审查,犯罪嫌疑人刘新海的真实姓名叫王波涛,其对杀人劫财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可以说,正是由于这些与犯罪现场、犯罪分子相关信息的排查,才让办案人员有了火眼金睛,破案变得有线索可查,有现实可依据,有数据可依仗。

  扬州市能快速将罪犯抓获,正是充分认识到情报信息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和巨大作用,用数字化构建起了城乡大防控格局。江苏省13个省辖市公安局全部成立了市级信息中心,各类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存储的数据总量已近4亿多条。

  以前,信息资源的部门分割、条块分割,是长期困扰、制约公安案件破获的瓶颈。以往,警务每个基层所队之间的信息都相对封闭,即使同城的相邻所队对抓获的犯罪同伙作的供述也难以及时沟通、相互印证,由此造成战机延误的事例屡有发生。流窜犯罪更是警方打击的难点,犯罪分子居无定所,到哪儿都危害一方,很难跟踪他们的犯罪轨迹。如今,一旦发生同类型流窜犯罪案件,警方可通过全省旅馆业信息系统,调出各地在发案期间所有旅店住宿人员名单,再与嫌疑人进行自动比对,分析嫌疑对象的流动轨迹,从中发现疑点,使打击流窜犯罪的针对性大大提高。据统计,2005年前9个月,江苏全省公安机关利用网上信息破案数达35000多起,占全省破案总数的28%,超过全国20%的平均水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过去每抓获一名逃犯,平均花费10000元左右,现在减少到3000元左右。江苏省“金盾工程”建设,不仅节约了办案经费和警力,而且大大提高了控制查获能力。

  “金盾工程”是国家信息化“十二金”项目之一,要实现的目标是提高公安机关对于警务信息的传输、共享能力,以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履行各种职能的能力。“金盾工程”作为信息化项目,和目前其他行业的信息化本质是完全相同的。2006年开始建设的“金盾二期工程”,建设目标是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进行扩充、扩展、完善和提高,增加公安业务信息应用类型,拓展公安信息系统的应用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提高公安工作的信息化程度。因此,其重点工作主要集中在应用系统建设、系统整合以及信息中心的扩容完善和中西部省份的信息化建设上。

  在建设的过程中,各个垂直系统的建立依然遭遇到信息孤岛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信息数据标准不一、信息数据不完整而导致的软、硬建设不平衡等实际问题。某地投资几百万元让交警可以在各个系统里“遨游”,但却还是让一些假牌照车频频漏网,一番调查后才发现这些车辆的基本信息根本没有做到全市登记、联网、建立统一系统。另外,各警种、各部门之间缺乏统筹规划和互相协调也造成了警务信息化推广工作沟通不畅、响应速度慢、应用系统与应用需求不符。这些数据信息源头不畅,数据采集上新瓶装旧酒,就容易出现不规范数据,不但不能为公安干警提供信息支持,反而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信息误导。

汗毛变身非现场执法

  面对千变万化党羽众多的妖魔鬼怪,孙悟空有时也分身乏术。这时他常常拔出一把汗毛,轻轻一吹,吹出无数个孙悟空与妖魔鬼怪大战一番。同样,在现实社会里,警察的人力也是有限的,面对层出不穷的犯罪手段,他们也必须有变身本领,依靠各种武器,利用现场执法和非现场执法相结合,从多角度、多渠道去抓捕犯罪分子,保一方安宁。

  今年6月份,成都市在四川在线、四川新闻网、天府热线等6大门户网站和论坛专门推出了“虚拟警察”和网上报警岗亭。“虚拟警察”如同街头巡警,网络成为成都市警方开辟的一块新战场,除每天24小时接受网民的报案外,还同时在网上宣传法律知识,与网民聊天。

  网上报警岗亭则成为成都市公安局110接警的一种新模式。通过在成都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增设平台,成都市网上报警岗亭实现了与电话、手机短信等类似的报警功能,网民们可以通过点击报警岗亭图标进行网上报警。警方既可以在网上直接处理网上报警,也可以通过与110联动形成立体处警系统。

  7月份,广州市网络警察也开始正式在网上公开巡逻执勤。网络警察可受理网民举报,提供帮助和咨询服务,并依法公开出面警告、劝阻和制止网上违法资讯和违法行为。与此同时,宁波、厦门等地的虚拟警察也同期上线。

  原来,为了解决公安机关在互联网公开管理、公开执法上的缺位,公安部于5月份决定在重庆、杭州、宁波、青岛、厦门、广州、武汉、成都8个试点城市率先推广深圳公安机关做法,设立网上“虚拟警察”,把公安机关互联网管理纳入社会治安管理总体框架。

  有数字显示,自深圳市虚拟警察在今年1月1日上岗之后,深圳警方网监部门接到的有效报警量比以往同期增加了10倍。虚拟警察上岗之前,网监部门的有效报警量平均每天只有三四宗,而如今已经达到每天50多宗,有效解决了以往网民针对网络犯罪举报难的问题。

  同样,公安系统正在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变其接警、处警的传统工作方式。监控、远程防范等系统的建立,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某些领域警力不足的问题。

  在原本治安较为混乱的昆明市官渡区关坡村、穿金路等区域,昆明警方一直试图通过加大警力巡逻力度来解决治安问题。但受到警力限制,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上述治安混乱现象直到当地警方建成街道电视监控录像系统之后才获得明显改善。利用该系统,警方无须外出就可实现24小时监控社区内所有主干道治安情况,极大地增强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的能力,有效遏制了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

  警力毕竟是有限的,就算是加上联防、协管等等人员,警力所覆盖的范围也远不足以让每个百姓受益。所以,用了高科技,就像是警察变身了好多拷贝—每个十字路口有摄像头代替警察现场执法,网上警察代替了真人蹲守。

  其实,通过“金盾工程”建设,近年来公安系统已开始广泛运用视频监控、网络报警、远程防范等信息手段来侦破案件,预防犯罪,特别是对一些重大案件和高科技犯罪,效果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信息化建设不但提高了公安系统办案能力,并且积极推动了警务创新,并已成为未来警力与战斗力新的增长点。

  但是,高科技永远不可能代替真正的执法,毕竟高科技只能根据既定的程序。很简单的例子就是,在交通拥堵的路口,有时候只依靠红绿灯来控制交通只会让现场更混乱,必须依靠有头脑的、具备现场判断力的人的指挥才能变堵为疏。而单纯的网络警察,固然能设定一些过滤条件监控某些恶意信息,但该信息是否真的恶意,会不会有误判,很多时候还得依靠真警察。

  冷执法 暖服务

  去年北京争论最大的一件与警察相关的事情,就是一个小货车司机每天凌晨都要从一个小路口出来违章拐弯。等到他去给驾照年检时才发现,他每次的违章都被路口的摄像头拍了下来,而每次违章都是200块的惩罚。等到他年检时一查账单,他累计的非现场执法早已突破万元。

  此事被媒体曝光后,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是,到底警察执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罚钱,还是为了保证交通的顺畅?既然该货车司机每天都被拍下来,说明他并不知道自己违章,为什么交警部门没有人站出来通知他一声,而是任由他继续违章,继续受罚呢?这时候,所谓的非现场执法等高科技手段是不是成为单纯以罚款为目的的某些警务人员的挡箭牌?

  之后北京的交管部门更改了形象,专门利用系统给有非现场违章的司机定期邮寄违章记录,以提醒司机注意警示标志,不要在不知道、不清楚的地方违章。

  利用高科技是为了让执法更科学,更全面。但真正能够让百姓信服的是合情合理的执法,是懂得人情冷暖、为百姓服务的执法。不管怎么变,警察都是维护社会治安、为百姓作主的代名词。只有用贴心的、为百姓考虑的服务,才能将冷执法赋予暖服务的内涵,赢得百姓的信任,真正成为人民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