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近百名来自两岸四地的物流业界的精英们聚首青岛参加“两岸四地物流研讨会”,各地如何优势互补、更好地加强合作等成为热议话题。大家清楚地知道,同为中国人,只有携起手来,才能让中国的物流业发展得更好,走得更远。
山东
物流潜力大
期待整合者
据中国交通报消息 地理位置、经济总量、交通便利等诸多的优势都表明山东发展现代物流具有巨大的潜力,该省已把它列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山东省交通厅高洪涛副厅长在“两岸四地物流研讨会”上说,与其他地方一样,山东物流业也存在着资源散乱的问题,需要引入具有实力的资源整合者,但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山东物流业存在许多商机。
高洪涛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提出,要依托区域性中心城市、产业集聚区、货物集散地和交通枢纽,重点建设一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物流企业集团。大力发展新型流通业态,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加速构建起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规模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这是一个经济大省的五年物流大方略,也将是全省工业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高洪涛介绍,发展第三方物流是山东省的重要之举,全省重点规划建设三大物流区域。鲁东物流区域以青岛、烟台、威海为主体,重点发展外向型物流和辐射型物流,为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全省外贸出口服务;鲁中物流区域以济南、淄博等9个中部城市为主体,着重发展城市配送物流及中转物流;鲁南物流区域以临沂、日照等5市为主体,重点发展商贸物流和港口物流,努力发展成为连接南北商贸流通的区域枢纽。《山东省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及《山东省道路运输业“十一五”发展规划》都把物流发展作为重点,提出要建设一批主体标准较高、配套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管理手段先进的现代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货运站场;形成以高速公路专线为依托、以货运出租为延伸、以服务大中城市并兼顾城乡的快速货运网络体系;培育一批有影响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货物运输的智能化、厢式化和信用化。
成都
营造好环境
吸引名企来
据中国交通报消息 尽管有一汽、TCL、丰田、摩托罗拉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四川成都安家落户,但成都物流业的管理者们并不满足,他们希望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让更多的知名企业入川。
成都市物流办主任陈仲维日前在青岛召开的“两岸四地物流研讨会”上说,成都将以切实的举措来发展物流,吸引投资者。
据陈仲维介绍,成都建立了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由市财政安排资金建立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和物流集中发展区所在区(市)县政府配套建立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重点物流项目投资的贷款贴息、重大物流项目的财政补贴、国家和省重点物流项目的地方财政匹配资金、开辟物流通道初期的亏损补贴、物流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等。在物流集中发展区土地征用过程中,市政府、区(市)县政府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土地增值收益全部用于物流集中发展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地产商和物流企业严格按成都市物流业发展规划要求建设的仓储设施,其报建费按当地有关规定,减半收取。成都建立了物流集中发展区土地滚动储备制度,确保物流项目用地的及时供应。
该市规定,物流企业开辟成都至国内经济发达城市的铁路货运五定班列,且每周开行4列以上(含4列)的,在三年内,由市、县(区)两级受益财政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物流企业开辟成都至周边城市的公路货运班车,且每日达到10班以上,在两年内,由市、县(区)两级受益财政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国内外航空公司、航空物流企业开辟成都至欧美的国际货运航班,五年内,由市、县(区)两级受益财政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
在成都登记注册的集装箱专用车辆、大件运输车辆、海关监管车、冷藏运输车以及15吨以上厢式货车,在“五路一桥”、高速公路、普通收费公路通行时,市管收费公路按三类车标准缴纳过路过桥费。成都制定了城市配送车辆的标准,在现有货运车辆入城证公开拍卖制度的基础上,优先为物流企业发放车辆入城证,同时为城市配送车辆在专业市场、商场、百货店、超市等市内商业网点停靠提供便利条件。同时,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城市配送业务。
另外,世界100强物流企业和国内50强物流企业,在成都设立总部、区域总部需要租赁办公场地的,公司注册地所在区(市)县政府可给予一定的租金补贴。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参与重组、兼并、收购原国有仓储运输企业,在组建物流企业过程中发生的资产置换以及土地、房产、车辆过户等各项行政性收费,经市有关部门批准予以免交,并依照有关税收政策减征或免征契税。
据悉,成都物流业的发展规划是建设以“一网二平台(物流网络、信息平台、交通运输平台),三园区四中心(三个物流园区、四个物流中心)、五十个物流服务站”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框架体系。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会长钱永昌——
企业竞争演变为供应链角逐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传统经济向新经济的转型以及网上交易的迅速发展,更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提高竞争力的手段,企业实行供应链管理势在必行。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演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角逐。”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会长钱永昌日前在青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钱永昌说,物流企业发展要适应新经济环境的挑战,必须有新的理念和新的技术。从企业的角度看,当前供应链管理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制造业、零售业和物流企业竞争的利器和经营成效的关键。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经济快速的增长和市场机制逐步完善的同时,跨国公司的制造业也以惊人的速度和规模向中国转移,我国已成为世界跨国公司投资的首选地。资料显示,预计有92%以上的跨国公司将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目前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400多家在中国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投资将转向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产业,它们必将加大在华采购力度,建立零部件生产与采购网。所以,世界大型物流企业也将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建立物流网络,全面开展物流业务。这种趋势意味着进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将会使中国作为全球生产加工基地的地位得到提升。同时,实现供应链管理将成为中国生产和流通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钱永昌认为,面临这样的机遇,中国物流业应该保持理性、务实的态度。首先,应广泛宣传“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了解、掌握其正确的含义、真谛和主要领域及其在实践操作中的要点,以防止如上世纪90年代末期、本世纪初,物流兴起初期所出现的不领会其实质内容而一哄而上的现象。其次,要避免把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相混淆,既要看到两者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一面,也要看到其各自的运行规律;既要看到部分管理内容的重合性,也要看到各自管理范围的局限性。再者,实现供应链管理,涉及到企业组织管理、管理权限划分、生产方式的变革,企业只有树立了全面、准确的概念,才能更全面、准确地操作。
香港物流协会副会长叶启明——
内地16市将成香港物流投资重点
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已实行三周年了,在这三年中,香港与内地物流的合作有何进展?香港投资者在内地物流业的投资发生了什么变化?香港的物流业目前是如何发展的?日前,香港物流协会副会长叶启明先生向记者回答了这些问题。
叶启明告诉记者,从CEPA实行到今年6月30日为止的这段时间内,香港服务业向香港政府部门提供证明书申请来内地投资的企业共有1013家,978家企业的申请获得批准。其中,运输及物流服务申请的企业有456家,申请获批的有451家;航空运输服务申请的有5家,这5家企业都获得批准。香港物流货运企业目前有近13万家,据香港物流协会于2005年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香港有近49%的物流企业已申请或正准备申请来内地投资。
叶启明说,香港的投资者都认为内地物流有潜在的大市场,有很多的发展机会。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将成为主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司将船务部、仓储、运输等部门,要么将它们缩小规模,要么将它们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中国企业目前将物流外包的只有1.5%至4%,而在欧洲这个数据为40%至50%。
香港物流投资者在内地的投资正在发生变化,不再仅仅关注珠三角地区。叶启明说,香港物流协会调查了解到,内地16个城市将是香港物流业投资的重点,它们是北京、广州、天津、佛山、大连、深圳、青岛、东莞、上海、成都、苏州、贵阳、厦门、南昌、福州、长沙。投资者在当地大致会考察区域运输发展、物流量预测、物流中心规划、运输枢纽物流设施、海关报检程序、资讯系统发展、合作模式的分析等内容。
据叶启明介绍,香港物流的发展目标是,凭借着一流的运输设施和交通网络,加上珠三角洲强大的生产能力,两地结伴合作,促进和推动香港成为国际及地区首选的运输及物流枢纽,以及成为协调和结集物流服务供应商以配合全球和地区供应链运作的基地。
香港物流业发展的趋势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结构性变化,包括合并、整合、加大资讯、科技投资和发展跨国性业务。香港的物流服务者已了解协同合作、服务互补的重要性,把个别的物流元素串联整合,增加竞争优势和成本效益。香港特区政府的物流政策是推动发展多式联运系统、研究强化支援机制、加快货物和资讯的流通、综合提供多个环节的服务,以增加香港作为供应链基地的优势。香港成立了物流发展督导委员会,由财政司司长主持,此机构是给行业提供政策导向。同时,还成立了物流发展局,由经济局局长主持,由5位政府官员和34位业界代表组成,为企业提供一个议事的平台,以方便协调业内事务和推行合作计划等。
台湾全球运筹发展协会理事长苏隆德——
从“新3K”切入提升竞争力
“如果要了解一个地方的物流业发达与否,我们会去观察当地女孩的衣服是否光鲜,她们的性格是不是活泼,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么这个地方的物流业应该是发展得很好的。”台湾全球运筹发展协会理事长苏隆德有许多的行业经验向内地同行们介绍。
苏隆德告诉记者,台湾的物流业正在从以往只在岛内企业之间内部开展物流合作转变为向全球越来越多的客户提供服务。如今的物流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大家印象中的旧“3K”即脏乱、辛苦、危险的行业转变为“新3K”即知识性、人性化、关键性的物流。如果企业要想提升竞争力,以最低的成本投入获得最高投资收益,就应该从新“3K”的角度切入。
不管是内地的物流企业还是台湾的物流企业,大家都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全球化及区域性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资源的有限性使企业越来越难以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去完成一件事。企业应该如何应对新的竞争形势呢?苏隆德说,物流的概念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小到一个极其简单的服务。物流在不同的经济区域里,它会展现出不同的面貌。首先,物流企业要学会整合资源。物流企业要整合政府的资源和竞争对手的资源,让所有的资源都被你所用。其次,要尽量提高物流速度。如今商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所以要尽可能地提高速度,做到加快速度的前提是要提前对商品需求有精确的预测,追求速度关键在于沟通的速度、决策的速度、信息的速度等。再者,要加强新科技的应用,利用科技的手段提高效率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