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奇平 抓住突破口与薄弱环节 提升我国电子政务
来源:互联网周刊 更新时间:2012-04-14

 
 
 
  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打破部门分割的协调机制,可以成为电子政务的有效突破口  

  在我国“农业-工业-信息”三元结构的整体行政生态环境内部,从率先实现现代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大都市,到老工业基地,再到以农业为主的落后地区,各地行政生态条件千差万别,推进电子政务不宜搞一刀切。因此,我们建议根据电子政务适应政务环境的行政生态规律,分类指导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其中,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打破部门分割的协调机制,可以成为电子政务的有效突破口;而强调电子政务的应用和需求导向,可以有效改变电子政务的薄弱环节。让强的更强,把弱的变强,我国电子政务完全可以迈上新的台阶。  

  一、把建立协调机制作为电子政务的有效突破口

  1、加强行政协调,突破条块分割体制

  电子政务不可能自发成功,在缺乏行政体制中政府流程再造政令依据的条件下,只能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协调,来有限地突破条块分割对电子政务形成的制约。这也是电子政务促进行政改革的体现。这方面的建议主要有两点。

  一是由政务主管部门牵头建立协调领导机制。电子政务,重在政务。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在很多情况下不是由政务主管部门牵头,而实际上是由信息部门起牵头作用。当电子政务深入到业务应用阶段后,行政业务主管部门缺位,会使电子政务偏离业务主导的方向。

  二是结合我国自己的实践经验,建立和完善跨部门、跨地区的组织保障与协调工作机制。这方面我国已有成功经验,值得总结。

  2、在发达地区、窗口部门和试点领域,先行推进政府流程再造,打造服务型政府

  根据我们对国内不同地区电子政务的行政生态分析,北京、上海、广东和浙江等许多地方已经具备了进行流程再造的行政生态条件,建议率先推进政府流程再造,在此基础上实现一站式服务,打造服务型政府。

  政府的工商、税务、城管、交通、公安、信访等窗口部门,直接服务民众。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有必要率先进行流程再造,推进首问负责制的电子政务改革,提高响应能力和群众满意度。

  在行政审批、商业服务等重点领域,由于业务特点,涉及部门较多,应通过政府流程再造,结合网下的集中办公模式,推进一站式服务的模式,最大限度消除部门分割给群众办事带来的不便。

  上海等地的政府在整合跨部门应用方面,探索按“一口受理、内部协办”的方式进行流程优化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同时,这些相关的经验也说明,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实行率先突破也是可行的。

  3、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入手,为整合电子政务创造条件

  我国“条、块”分别发展的政府信息化现状,是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结构的体现。而“纵强、横弱”的情况,反映了跨部门协调和整合的难度。的确,根据现有的情况看,这种基于“条、块”的管理体制结构,在“十一五”期间也许不会有大的变化。但具体分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在信息资源领域率先梳理信息流程,进行共享平台建设,应该是一个可以选择的突破口。

  这是因为,根据我们的研究,从行政生态环境与电子政务关系的角度看,在政府管理信息化到扁平服务型电子政务阶段,沟通环境的优劣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我国电子政务的沟通环境较好,它的价值在于可以为信息整合和共享提供必要的基础。现阶段和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我们可以发挥沟通环境较好的优势,在难以全面调整业务流程和权力关系的情况下,首先通过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在信息流环节率先突破行政改革的瓶颈,由浅入深推进跨部门协调,可以为全面推进流程再造创造条件。

  4、探索跨部门协调机制创新,鼓励以项目为中心的电子政务推进方式

  就一般地区而言,在当前尚不具备实行流程再造条件的情况下,也应积极探索跨部门协调的新机制、新方式。

  以项目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策略,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现有行政体制条件下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协调问题。在传统工业化职能分工的条件下,有许多以协调为功能的正式与非正式组织形式,如委员会、任务小组等,作为非常设机构,起到部门协调的作用。这种协调机制有协调之实,而无流程之名。以项目为中心的电子政务,要求树立动态管理架构的理念,把任务作为带动工业化职能部门协调运作的“纲”。它不是把机构打乱重组,而是在现有职能分工的格局下,以业务需求、民众需求为任务线索,用信息化方式提供部门协调的方便,促进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

  我们曾提到过石家庄、内蒙古等地的例子。这些地方在实践中,采用动态项目管理的方式,在未直接改变现有职能导向的行政体制部门分工的基础上,探索实现跨部门流程的协调任务。  

  二、通过应用与需求导向,改变电子政务薄弱环节

  1、以应用为导向推进电子政务

  围绕扩大电子政务的应用,我们有以下建议:

  一是建议强化公共行政管理业务部门的作用。在政府信息化领导机构中,由政府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领导电子政务,扩大政府业务部门人员对电子政务建设决策的参与。重视征求各类用户的意见,要避免以技术目标作为电子政务规划的主要内容和评估标准的倾向。

  二是建议以政府业务流为主要线索发展电子政务。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有效的作法是由政府业务部门提出应用需求,并提出对规划项目的取舍意见,对于跨部门的业务,应由相关的所有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研究,并和技术部门共同决定方案,确立电子政务发展的优先级。

  2、以需求为导向完善电子政务

  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意味着围绕用户的需求发展电子政务。这是提高电子政务的应用水平和绩效水平的关键。在这方面,我们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对用户需求的调研,密切与用户的沟通。二是要按用户需求的轻重缓急配置政府服务力量,以有限资源尽量满足用户的需求。中国社科院信息化中心的调查发现,电子政务服务的提供者与被服务方,对于具体业务的重要性程度的排列顺序,常常是不同的。从而,政府下大功夫提供的服务,不一定是企业或群众最急需的。要想避免这种问题,就必须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安排和调整电子政务的部署。三是将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的主战场,从政府内部应用和市场监管,转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从政府内网建设转向门户网站和外网的应用;要重视以公共服务的应用,作为检查电子政务工作的标准;推动电子政务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让电子政务惠及更多用户,给服务对象带来更大的价值。四是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建议建立由政府直接服务、社会平台服务、企业市场服务和服务支撑系统共同构成、相互支持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使电子政务服务落在实处。五是要注重电子政务网上应用与网下应用的结合。构建符合群众需要、便于群众操作的电子政务前台-后台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