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笔者前往山西农业大学参加6000名学生下乡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出发仪式,深受感动。这样的活动对于广大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必定会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大学生,也是一次了解国情、投身社会实践的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山西省政府、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移动的确做了一件大好事。
关于信息化的效益问题,业界和学术界已经讨论多年。对于“要搞有效益的信息化”,今天恐怕已经没有什么争论了。信息化的效益评价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这里,长远效益和眼前效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纠缠在一起,的确不容易弄清楚。然而从指导方针来说,绝不能忽视效益。用“学费”来掩盖效益问题,必然会把信息化建设引入歧途。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实实在在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体现出信息化应该产生的效益,使人民群众切身体验到信息化带来的深刻变化和丰富效益。
信息化的效益究竟应该在哪里体现?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人群之间的差别是永远存在的,“兼顾”的原则不会错。问题在于实施过程中,应该重点考虑哪一头?曾经有过一种说法:“信息化只有在基础好的地区和单位才能取得实效,所以信息化建设应当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按照这样的思路,落后地区、困难单位、贫困群体,特别是广大农村就被“理所当然”地排到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队尾。在一些地方的实际工作中,出现“形象工程”式的表面文章,恐怕和这样的思维方式有一定联系。
现代科学已经揭示,世界上的很多系统,特别是人类社会、生态系统,之所以表现出极其复杂的行为和规律,其原因正是在于它们是由不同的、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冲突的利益主体所构成。系统的发展和演化就是这些主体之间的博弈和消长。在这种博弈过程中,绝对的、持久的平衡是没有的,不平衡是绝对的。所以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弱者是经常出现的事情。然而这决不意味着这个系统中就不需要考虑、甚至可以完全忽视这些主体的存在或诉求,更不意味着可以任意处置乃至消灭它们。作为系统的必然的组成部分和博弈一方,其存在或出现的理由深植于系统的本质之中。非此即彼、一厢情愿的思维方式往往导致系统整体的失衡和大尺度的衰落。所以,如果说为了投入的直接和近期效果必须“锦上添花”的话,我们希望至少能保证有一部分“雪中送炭”的投入,包括像山西移动支持山西农业大学学生下乡这样的投入。众所周知,今天这样的投入实在是太少了。
对于这样的意见,也许会被认为是主张“大锅饭”、“平均主义”,而且会拿出“效率优先”的理由来加以反对。对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问题这里不可能展开深入讨论。但是,如果我们信息化的效益必须主要通过富有人群的“锦上添花”来体现,这难道符合我们的初衷吗?大家都在强调信息化是推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前提是和谐与安定,信息化当然也应该促进这种和谐与安定。当然,这不只是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在许多方面,如教育投入、住房建设等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进一步说,大力推进信息方面的普遍服务,应当是我们推动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不但是切实体现信息化建设效益的突破点之一,而且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净化社会空气都会带来直接的影响。
谈到效益问题,必须提到长远和眼前、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当我们谈任何事情的效益时,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在一定的角度来看的。在一些场合,关于信息化效益的讨论常常变得十分短视和狭隘;全局的、长远的效益经常被“简化”为单个企业或小群体的眼前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和宏观经济的指导者需要有更广阔、更长远的眼光。如前所述,社会上的各个群体和利益集团是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博弈的,他们的利益是常常发生矛盾和冲突的,领导者的作用就在于审时度势,针对具体的情况,在这种矛盾和冲突中发挥引导作用,使各方面的愿望和动力形成合力,推动系统平稳地发展和演变,这才能保证长远的、全局的效益得以实现。
总之,山西的信息化发展模式提醒我们,需要多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从解决“三农”问题的角度,去思考和推动信息化建设的途径和策略。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的情况下,如何扩大与信息有关的各种普遍服务,值得我们思考。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