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注重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能否利用信息化缓解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和粗放的增长模式?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信息主管部门和企业都在思考这个问题。近日,本报记者前往内蒙,深入采访了内蒙古自治区信息化领导办公室以及内蒙知名企业,实地了解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以及政府和企业关于信息化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深层次思考。
拥有50多年历史的包钢正酝酿着更宏大的信息化变革。
美丽的大草原、碧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蒙古包……恐怕这是大多数人心中对内蒙的想像。如今的内蒙又增添了许多美丽的风景:智能化操作的钢铁生产线、利用电脑制作的服装、数字矿山中匆忙运输的矿车等。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横贯西北、东北。在人们的印象中,处于边远地区的内蒙,其发展似乎一直是默默无闻。不过,近年来国内能源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内蒙却发现自己手中还握着一张能源“王牌”,正是这张“王牌”成就了内蒙近年GDP增长的后发优势。随着能源开发利用,内蒙甚至产生了“一夜暴富”的企业。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某煤矿的价格第一天是8万元,第二天价格是80万元,第三天就涨到了800万元。
在不缺乏“买家”的市场环境中,内蒙企业会不会忽视信息化建设?在“十一五”规划中,政府和企业又是如何定位信息化?
内蒙古自治区信息办张铁网主任表示,企业单纯依靠资源获取效益,是内蒙政府正在着力解决的问题。作为信息化主管部门,有责任引导企业利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际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不仅是内蒙政府部门的主要任务,也是内蒙许多重点企业正在思考的问题。
包钢:信息化改造核心业务
2004年10月1日,经过三个月的试用期之后,包钢总经理一声令下,集团上下彻底杜绝了纸质文件的传输,提高了办公效率,降低了成本。张华俭说,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用户的习惯,为以后公司领导信息化意识和日后实施各种业务信息系统打下了基础。
1954年成立的包钢是内蒙最大的工业基地。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包钢仍旧是内蒙的明星企业之一。在包头市,包钢更是成为了包头的象征,宽阔的包钢大街附近全部是包钢的附属企业。在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方面,包钢做出了积极尝试,取得了成效。
包钢办公厅信息化管理处张华俭处长说:“包钢从2000年开始系统实施信息化,主要是制订规划,然后‘铺路’搭建了连通全集团的基础设施网络,实施了应用于各个部门的业务系统,包括管理软件以及生产流程管理软件。”
与同行大型钢铁企业相比,包钢在三个方面的信息化应用颇具特色。
第一,瞄准调整产业结构的信息化应用。钢铁行业有“无板不富”一说,这是指制造薄板的重要性。在钢铁市场低迷的2000年,包钢曾引进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全厂采用三级计算机管理与过程控制。包钢又对该项目的自动化控制程序进行一系列的技术研发,开发了多种产品,成为业务利润新的增长点术。也由于这个项目,包钢成为德国SMS公司在亚洲的第一家CSP(紧凑式带钢生产)技术培训基地。2005年,包钢对马来西亚的技术输出,证明了包钢利用信息化的成效。
第二,改进营销系统的信息化应用。由于地理因素,内蒙企业的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信息也不畅通。张华俭介绍说,包钢在地理环境中就有点吃亏,辐射范围有限。如果好产品销售不及时,加上钢材价格波动性明显,企业市场风险就会很大。于是,包钢投资了250万元对原有的销售信息系统进行改造。新系统采取了基于B/S结构的大集中管理模式,实现了全国14个销售分公司的联网销售。
第三,利用信息化打造统一的企业形象。包钢各个分公司、部门以往都有自己的网站。2005年,经过信息化部门的努力,集团所有网站全部整合为一个网站。现在,进入包钢网站的主页面,不仅栏目风格清新,集团组织结构一目了然,而且网站还集成了网上办公系统。
信息化改造取得了明显效益。包钢的薄板厂已经将自动化和信息化融合,整个生产工序只需要2个小时,而这在过去需要4个厂协作,花费3天的时间。企业人数从4000人减少到了800人。
但是包钢的信息化至今也还有缺憾: 一直未能实施ERP系统,只是抓住了生产流程的MES系统。对此,张华俭说,不怕走得慢,就怕犯错误。包钢信息化总体的“十一五”规划已经出台,ERP将在明年上线,实现财务、产销一体化,以及对人力资源、设备管理和生产物流等各项业务的管理控制,解决体制、业务流程中深层次问题。“包钢‘十一五’规划中的第三期项目将以服务决策层为主,形成高层对企业各个方面的分析和决策。” 张华俭说。
鄂尔多斯:将IT“植入”羊绒
提起鄂尔多斯,就不能不让人想起鄂尔多斯羊绒。该品牌占据了全国大部分的羊绒市场。羊绒也有地域特色,内蒙的羊绒质量好。现在,鄂尔多斯羊绒的制造、加工乃至于销售也是与信息化息息相关。
在鄂尔多斯羊绒的一个子公司,记者看到,服装加工过程全部采用了信息化管理手段。工人熟练地扫描产品,操作电脑和加工产品,整个加工厂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在服装的加工环节,生产人员先在电脑中输入所需产品的型号、数量、物料和结束日期等参数,然后提交到下一个生产流程。配件间则根据产品规格和任务量,将生产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工人、不同的生产线。工人领到原材料在生产线上加工后,交回半成品。接下来的工序,就是在流水线上加工领、袖、各个片,以及后道的产品加工、高温定型等。在所有的工序中,都先要扫描一下衣服上的条形码,管理人员就能及时地了解一天的总工作量和在产状态。
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管理本部信息化推进处高桂勇介绍,这只是鄂尔多斯羊绒信息化应用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子公司都已经实现了数字化控制。“羊绒加工有着非常复杂的工序,从染色、染纱到调码等都离不开电脑的辅助控制。对于鄂尔多斯羊绒厂而言,信息化是必备的手段。鄂尔多斯羊绒厂从1998年开始大规模实施信息化系统,先是从办公系统开始,搭建好网络平台,应用集团财务系统,再扩展到企业核心业务的供应链系统,以分销和生产管理系统为主。”
羊绒产品市场定位往往偏向于中高端用户,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和体验成为了鄂尔多斯羊绒开拓市场的关键。鄂尔多斯羊绒在全国有1500多个各种形式的店面,包括授权、合作的店面。几乎每个店面都装配有电脑,通过系统连接到所在的分公司,可以及时调货、配货,解决了以往只能从总部调货的问题。高桂勇说,下一步将在分销系统上应用客户管理系统,细分市场、满足不同客户需求,为鄂尔多斯羊绒的精细化生产打下基础。
鄂尔多斯羊绒正在形成大集中模式的信息化系统。以前,鄂尔多斯羊绒采取手工报表的形式,产销部门都通过手工的方式对账,常常是一个月左右才能准确地审核数据。羊绒产品数据量大、种类繁杂,各个部门人为的因素又很严重,偶尔还存在产量、销售不清晰的情况。现在,这些现象都基本杜绝了。大集中模式的好处是能够将生产计划、实时销售状态等各个环节的报表能够及时提交决策层,实时了解经营状况。
高桂勇说,鄂尔多斯羊绒的领导对信息化认识早,重视程度高。在实施了OA、财务、生产管理、竞争情报、集团报表等一系列信息系统后,目前集团正准备集中精力在2007年实施EPR系统,形成统一平台。
鄂尔多斯羊绒信息化推进处的走廊上张贴着未来的规划图。高桂勇解释说,所有的规划都已经成型,以后要形成ERP管理与商业智能的科学模型,为管理层的决策所服务。
伊泰煤矿:告别粗放模式
内蒙某些地方已经显现出资源过度开发之后的颓势。对资源的粗放式开发利用必定不会长久,不少内蒙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开始着手转型。在转型的过程中,信息化是最有效的助推器。
位于鄂尔多斯市的伊泰煤矿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该公司是全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骨干企业之一,伊泰煤矿也是国内惟一一家在B股上市的煤炭公司,总资产近50亿元,主要经营煤炭生产、运输。在利用信息化手段中,伊泰主要应用了产运销系统,涵盖了煤炭生产、储运、销售、化验、监控等各个环节,包含了针对具体业务的十几个模块。
“煤炭从煤矿出来到上煤站要经过煤车运输、过磅,涉及到提煤单数量、调度、过磅、办票、统计等一系列环节。在没有实施系统之前,一切都靠人工操作,很容易出错。比如回来的煤车数少于提煤单、司机运煤要和调度员搞好关系、手工过磅的人情关系、办票的扣杂质、统计等,这些问题都容易导致经济损失。2003年,仅丢煤这一项,全矿就损失135万元!”伊泰信息管理中心主任郭二军说: “别看过磅时煤车故意加满了水箱、油箱、加上备用胎等不起眼,但是一辆车就是1吨,几百辆车一年就是几百万元的损失。再加上人情在整个过程中的作用,更容易滋生灰色地带。”
伊泰煤矿最终利用产运销系统解决了上述难题。每一辆车都标记有条形码,走到每个流程就要扫描一下,随时掌握车辆情况。提煤单、调度都是自动产生,避免了人为原因。过磅和办票也是采用一体化的管理,减轻了统计工作的强度。整个流程清清楚楚:车在哪里,正在哪个流程环节,生产数据是多少等。郭二军表示,在关键岗位上都采用视频监控系统,最大程度地堵塞了漏洞,降低了能耗。按照2005年煤炭的价格计算,一年全矿共节约了近2000万元,而且岗位减少了1/3,职工工作强度也降低了1/3。
伊泰煤矿还将信息化的高效管理作用,应用到港口管理模块,能够做到对港口业务的详细记录,包括一列一报,一船一报记录,并且可以自动计算港口扣点、损耗与港口库存情况。管理人员对配煤、调煤等客户资料以及汇款情况一目了然。
在信息化效益方面,伊泰公司有一本账。以2005年为例,依靠IT直接节约成本1300万元。不过郭二军说:“不能单纯用数字衡量信息化的作用。首先,信息化本身就是要产生效益,否则集团不会上马; 其次,信息化提高了管理水平,提高了企业品牌和知名度,这才是重要的。”运用信息化系统之后,伊泰建立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新机制,建立了财务预算控制体系,并逐步建立企业内部结算中心,使每个成员企业内部形成一个银行往来账户,加强了集团对成员企业的监管力度,使资金效益最优化,产生最大效益。
伊泰从2002年开始大规模推广信息化建设,目前有网络平台、业务系统为一体的信息化架构,主要以财务、网站、办公自动化、产运销业务为主的业务系统。同时,伊泰也是内蒙同行业中惟一采用煤炭产运销系统的公司。伊泰下一步要全面打造数字煤矿,将信息化应用到煤炭产业的每一个环节,这也是当地政府部门大力扶持的项目。
政府:引导与推动
起步晚,注重核心业务,尚未形成大集中或者统一平台,是这几家内蒙企业信息化的共同点。但是,信息化在推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方面已经崭露头角。
张铁网向记者出示了一份关于各省区市GDP能耗的公报,他指着内蒙一栏对比说,内蒙的GDP能源消耗都要高于全国的平均值。记者看到,内蒙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为2.48,超出全国水平1.22的两倍多。其余两个指标也不同程度地高于全国平均值。张铁网表示,国家目前提倡节约型社会,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内蒙信息化主管部门也有一份责任。
鄂尔多斯羊绒在服装加工过程中大量应用了IT。
那么,作为信息化主管部门,如何帮助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单纯依靠能源成长的企业,成长速度越快,灭亡的速度也越快。”张铁网直言不讳,“只有信息化水平提高了,改变了企业经济增长方式,才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方式,同时这是未来内蒙绿色GDP的必由之路。目前全区已经将信息化提升到战略的地位,接下来要在各个盟市的年度考核中加大信息化的权重。”
正如张铁网所言,内蒙企业信息化意识开始觉醒,大多数企业在2003年左右开始信息化建设,而且基本都是从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始,逐步扩展到财务系统、供应链系统。“这几个系统并列在一起就能看出企业的发展轨迹。财务是企业管理的命脉,信息化必然从财务入手,也有不少企业已经升级了财务系统。其次是办公管理系统,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供应链和营销系统,才是内蒙企业信息化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张铁网认为。
而对供应链和营销系统的建设则是控制企业利润、实现精细化生产管理的必然需求。包钢将所有分公司的营销系统集成在OA内部网之中,再通过内部流程实现按订单生产。羊绒产品虽然对市场的实时性要求不是很高,但大集中报表有效地衔接起了供应链系统和营销系统。伊泰通过煤矿产运销系统的精细管理达到节约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赖以维系正常生产运转的基础设施。
总体而言,内蒙企业还处于内部信息化起步阶段,大都是搭建了很好的基础网络平台,应用了关键性业务系统。不过,信息化起步晚也意味着诸多后发优势:更经济的投入,更成熟的IT系统,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成熟经验等。
内蒙信息化的后发优势也有所体现。包钢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要完成信息化三期建设目标,形成管理、业务和服务决策为一体的信息化系统。对于即将投入巨资部署的ERP,包钢正在小心翼翼地论证着。鄂尔多斯羊绒的ERP也将很快上马,融入早已经规划好的信息战略图之中。鄂尔多斯羊绒计划在实施ERP之后,拥有以商业智能的精细管理系统,在羊绒市场稳定的情况下进军能源市场。而伊泰集团则希望高效利用能源,正在投资兴建煤转油项目。伊泰煤矿还期望能够与铁路等运输部门是实现信息集成,改变当前仍旧依靠电话、传真等传统的沟通方式。这一切都说明,内蒙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大幕已全面拉开。
采访手记:奋起直追
企业信息化可以看做内蒙信息化的一个缩影,比较能够折射内蒙全区信息化的状态。总的感觉,内蒙在信息化方面正在奋起直追,缩短与东部省市的差距。
在总结“十五”信息化工作时,内蒙信息办主任张铁网坦言,内蒙信息化和全国相比较而言,发展还不够快,还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信息化和工业化的结合力度不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共享程度低,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产品档次低。这些都将在“十一五”中逐步解决。
内蒙信息化“十一五”规划(送审稿)中写道,计划到2010年,内蒙争取电话普及率达到80%,电脑普及率达到40%,信息产业的比重达到8%。公众服务机构90%以上的内容可以通过网络向公众提供。用当地主管部门官员的话说,内蒙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可以用“25106”来概括:围绕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两大目标,完成五大基本任务,实施十个重点工程,并强化完善六类政策保障措施。
内蒙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囊括了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电子社区等10大工程。对于内蒙信息办而言,这10大工程样样都重要,样样都不能放松,但还是有重中之重。自治区信息办主任张铁网说,政府工作重点将放在信息产业发展、农牧业信息化和电子政务三个方面。发展信息产业是改变单一的能源消耗,调整经济结构的趋势,内蒙具有人力、土地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提高信息产业的GDP比重,能源消耗就会显著降低。其次,农牧业信息化也是遵照国家对信息化的指导意见开展的,更是符合内蒙本地发展。伊利、蒙牛利用信息化已经成为全国乳业的领军企业,下一步加快涉农部门整合资源,共同推进农牧业信息化,避免资源浪费,重复建设。最后是对电子政务的推广。内蒙地域辽阔,在推广电子政务中存在一定困难,这将在“十一五”中逐步解决,要建设成全区各个盟市联网、资源共享的电子政务网络。
在对内蒙信息化主管部门的采访中,记者观察到,信息化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内蒙信息化机构的一致共识,随着信息化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信息化部门的职能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