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报道,今年6月,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在重庆某地开展了代号为“概念06”的野战医疗所卫勤演练。此次演练紧紧围绕军医大学附属医院野战医疗所遂行卫勤保障任务的有关要求,立足自身特点,按照贴近实战、适度超前的原则进行谋划。同时,在演练传统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引入了新的军事卫勤保障理念,拓展了多项新的演练科目,对高新技术武器伤救治、数字化体系部署、模拟伤员救治等项目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演练流程全面高效
此次演练军事想定为:高技术条件下的山地进攻作战为背景的野战医疗所遂行卫勤保障。接上级启动命令后,医院迅速开展各项平转战工作,包括:召开战前动员会和准备会,模拟腾床、模拟紧急采购、拟订征用地方医院和应急补充聘用人员预案,并在数小时之内迅速完成了药品、器材、血液等保障准备。随后进行整装集合、摩托化开进、途中遭敌空袭、疏散隐蔽、抢救伤员后徒步行军、野战医疗所展开、模拟伤员救治、野战医疗所撤收等项目的演练,并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战时思想政治工作。演练中各模拟伤员均得到积极有效的分类、救治和后送。演练按预期想定取得圆满成功。
二、突出高新武器伤类救治
高新技术武器应用是外军军事转型的重点之一,也在近期战争中频繁亮相。未来作战中,高新技术武器必将对我军的卫勤保障带来全新挑战。作为附属医院野战医疗所必须加强对高新武器损伤防护的研究,提高在第一现场、第一时间的快速诊断和救治能力。
此次演练探索了部分高新武器损伤的致伤特点、诊断、救治原则以及模拟训练方式。演练中专门开设了高新武器伤组,通过演练队员们初步熟悉和掌握了对部分高新技术武器损伤的快速识别、诊断、救治以及敌方相关武器使用信息采集等方法,增强了对此类伤情的认识。
三、展示野战信息化卫勤体系
演练中,针对信息化战争的新要求,西南医院自行设计构建了一个基本的野战医疗所信息体系模型,包括医疗信息系统、监控与卫勤指挥系统、战斗力生物学评估系统、野战GPS搜救信息系统和远程会诊系统等。整个体系为野战医疗所提供了实时、精确、动态的一体化保障,如实现了人员、装备和药品等的网络集中管理和组室的实时视频监控;各类医疗、护理信息的全面通联,包括主要医疗装备的数字化连接,心电图、监护和影像等信息的数字化传输;野战医疗所与后方医院的远程医学会诊等。
四、野战条件模拟救治训练
模拟技术应用于野战医疗所是此次演练中的又一个创新。医院充分发挥自身医疗资源优势,专门开设了模拟战伤训练组,拓展了野战医疗所职能,以期做到对一线卫生技术人员、参战官兵的救护强化训练。
演练中采用3套价值近百万元模拟人系统,分别模拟了大量失血、窒息、心脏骤停、各类外伤等20余种伤情,进行了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心电监护、除颤等综合急救技术的模拟训练;同时还与高新武器伤组结合、将作战中发现的新伤类即时纳入模拟训练,提高了应对新情况、新变化的能力。
五、探索医疗所机动救护
此次演练中,医院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技术集成攻关,为越野摩托车加装了移动式担架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改装成野战救护摩托,实现了机动搜索、转运伤员等军事用途。在演练过程中,经过反复测试,性能稳定,可提升医疗所所内人员、物资转运速率3~5倍,提高山地无道路地段的运输速率6~10倍,显著提高了野战救治效能,拓展了伤员搜救范围,达到了更便捷地向前线补充药品器材等预期功能。将GPS系统与野战救护摩托用于野战医疗所以增强效率、拓展功能,目前尚未发现相关报道和资料。
此次演练为西南医院历史上设置最为完善,投入人力与物资最多的一次。演练得到了第三军医大学卫勤专家组的充分肯定,认为演练紧贴实战、创新性强,是学校近年来演练中技术水平较高的一次。但在积累经验的同时,西南医院官兵也自查了不足,包括人装合训针对性不强、医疗所职能定位尚未充分体现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特点、高端装备特别是信息化手段与全军一体化训练的接轨还有困难等。
高新技术条件下军事斗争卫勤准备工作任重道远,西南医院党委表示,下一步他们将重点针对上述问题,不断探索改进,树立必胜信心,砺炼强所精兵,实现医院军事效能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