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电子支付牌照或将年底发放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3

 

  目前,距央行去年6月发布《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已经超过一年,正式条例仍未出台。

  《第一财经日报》最新获悉,《办法》将在2006年第三季度正式发布,第三方电子支付牌照的发放将在2006年年内完成。  

  牌照门槛

  “估计能够获得牌照的会超过10家。”昨日,上海环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战略发展总监谭志晖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毕竟牌照只是第三方电子支付企业的第一步,因此拿到牌照的难度不会很高。

  在资金要求上,设立全国性支付清算组织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人民币;设立区域性支付清算组织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3000万元人民币;设立地方性支付清算组织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00万元人民币。

  此前,50多家第三方支付平台大多数注册资金只在千万元级别,甚至只有百万元左右。

  事实上,牌照出台拖延许久的焦点是外资比例问题。《办法》第13条规定“境外投资者可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投资者共同投资设立支付清算组织,投资比例不得超过50%”。

  艾瑞咨询分析师表示,国内50多家电子支付企业,90%都是外资背景。而《办法》中50%的外资限制将直接影响其能否获得牌照,以及未来吸引外资的规模,有可能出现因资金链断裂被迫退市的窘境。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市场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曹红辉此前表示,央行此举的核心意图在于减少外资对国内银行业务的冲击。电子支付类业务是银行业未来业务重点之一,国外有些银行该业务收入约占总收入的四成。

  根据WTO的有关规定,中国政府在2006年底前完全开放金融市场。央行支付结算司司长许罗德也曾表示,如何控制外资进入后所带来的各种影响,是重中之重。

  “事实上牌照门槛并不高,”谭志晖认为,这一比例已经大大超过目前外资入股其他金融机构的规定。

  一家外资持股超过50%的支付企业表示,目前正在进行股权重组,以达到央行的要求。

  市场混战

  艾瑞统计数据显示,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市场2001年仅为1.6亿元,2005年网上支付市场总交易额为161亿元人民币,其中55亿元是通过全国40余家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完成的。艾瑞预期,2007年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总量将达到215亿元。

  但目前第三方网上支付公司已陷入不计成本的价格战,电子支付企业主要靠服务年费和利润分成生存。但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绝大多数电子支付企业仍处于“盈利无期”的局面。

  统计显示,2000年国内电子支付刚起步时,商户同支付企业之间除了年费之外的利润分成大致在1%至2%。到了2005年,为了抢占市场,支付企业不仅免收年费,并且把分成比例拉到1%以下。这就意味着这样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收入与成本(支付公司交给银行的手续费)已经持平,总体运营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