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是科技中的科技 ——访芜湖市副市长王容川
来源:中国信息化 更新时间:2012-04-14

 
 
 
 
  一个主抓信息化工作的副市长,对信息化是如何理解的?作为区域信息化的主管领导,如何克服领域信息化进程中的资源共享、统筹规划等瓶颈问题?8月5日,由中国信息化杂志社主办的“领域信息化进程与IT服务商角色定位”高峰论坛在京召开,芜湖市副市长王容川率芜湖市信息办、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公安、审计等一行7人组成的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会后,就这些问题,记者对王容川副市长进行了专访。

  科技中的科技

  《中国信息化》:您曾说过,信息化是科技中的科技,很想听听您对此是怎样理解的?

  王容川:的确,我觉得信息化工程可以算作科技中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的第一生产力。信息化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信息化带来的是整个社会的变革。孤立地谈信息化,我觉得没有太大的意义,信息化一定是与其他东西结合在一起的。比如说,跟一个领域结合在一起,或者说跟某种技术结合在一起,才可能使技术得到提升。我觉得信息化有一个根本的特征,就是缩短了人与人之间在时空上的距离。实际上从经济体系来讲,无论对宏观的政府还是相对微观的企业来说,信息化的作用都是非常大的。从另一方面讲,信息化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生活习惯,对个人的影响是比较深刻的。比如你现在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可能就是把电脑打开,查收邮件,浏览网站,进入OA系统,这就是一种生活习惯的改变,你可以不去办公室,如果你手边没有可用的移动通讯设备,你可能会感觉到坐立不安,很不习惯,这就是一种技术的变革对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模式潜移默化改变的一种体现。也就是说信息化影响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从技术方面来讲,它这种时空上的缩短,可以多国、多地区、多部门协同办公,极大地提高效率。

  用得好,自然会改变人的观念

  《中国信息化》:作为芜湖市主抓信息化工作的副市长,您是如何看待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的?

  王容川:我理解的“一把手”工程是这样的:只有一把手认识到这个问题,信息化工程才可能是“全”的,如果仅仅停留在意识形态上,那么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遇到一些阻力,特别是遇到人、财、物方面的困难时,可能就会往后放一放;另一方面,信息化工程本身也是一个被人们逐步认识的过程,如果信息化起步起得好,大家用得好,他们就会对信息化越来越关心,那么观念也会随之改变,从一种被动的角色变成一种主动的角色。如果一开始,没有一把手的推动,大家只是试一试,可能就不会对信息化有深入的认识。再一方面,因为信息技术变化较快,相对来说,业务需求变化会滞后于技术发展,可能会存在一些无法控制的问题,如果一把手不积极鼓励支持的话,从事信息化建设的人可能会没有信心,即便他们有信心,外围环境的压迫可能也会对他们造成很大的压抑。

  对一个城市来说,信息化是市长“一把手”工程,市长用起来了,就会对信息化工作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为这样给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感觉就是,市长是通过信息化渠道得到信息的,这样就会形成动力甚至压力!做到了这一点,政府的信息化肯定能做起来。我市电子政务的“市民心声”栏目从生长、壮大,到形成政-民互动特色的网站,就是在前任市长沈卫国同志从实名发帖等倡导鼓励到形成制度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新任市长陈树隆同志上任伊始亲自发帖,就区域发展问计于市民,城市管理问责到部门,公共服务解答到百姓,在网民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激发了政府部门信息化应用的积极性。

  《中国信息化》:您认为怎样才能让领导重视信息化?

  王容川:一是更上层的领导要重视。二就是搞一些培训。比如,中央党校或国家行政学院搞一些培训,专门请一些专家来讲信息化这一块,为他们介绍一些先进经验,好的做法和经验要及时推广,让他们逐步感觉到信息化不是一个烧钱的东西,而是能真正带来效益,作用可能比你的投入要大的多。三是加强考核。我国科技工作对一把手是进行考核的,我认为信息化也应如此,考核一把手在信息化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需要怎样?与设定的目标挂钩,对一把手要有一定的压力,当然工作没做好,分管市长要首当其冲。这一点在芜湖没有问题,几任市长都很重视信息化工作。此外,我们还有一些创新,干部提拔任用开始与是否掌握信息化应用技能挂钩。举个例子,现在芜湖信息化做得很不错的公安系统就提出了:“身为警员,如果不会用信息化手段,那么你就会失去工作岗位,如果你是领导,不懂信息化的话,你就会失去指挥权。”

  条条整合、条块整合是为块块共享

  《中国信息化》:信息化工作方面,什么是最让您感到头疼的?

  王容川:信息化方面的工作,我感觉最头疼的还是“上面”的标准规范,条块产生的一些数据在整合上的难度,也就是说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体制上固有的一些问题。

  每个部门、行业都有各自的标准,有行业标准没错,但行业标准毕竟也只是一个行业的标准,而行业与行业之间,部门和部门之间,国家就应该多考虑考虑,不是说一条线下来就够了。比如公安系统一条线下来,劳动部门一条线下来,科技部门一条线下来,财政部门一条线下来,那么这些单条“线”上的信息在各个部门之间如何整合、如何互动,这更多需要国家层面来考虑。而我们芜湖是地市级,我们严格按照国家大的思路和方向下来,还要结合芜湖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我们体系具体的发展目标、开展一些具体的工作。

  《中国信息化》:说到信息资源共享问题,目前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政府部门往往各自为政,您对此如何看待?

  王容川:条条框框的结合,其实存在比较大的问题,这也是客观事实,关键还是要从顶层开始,如果顶层开始做得比较规范,有一个标准,那么在地市一级可能就容易得多,因为相对来说,顶层宏观决策层面的东西多,数据归总的多,而地市级需要把不同部门、“条块”之间的数据整合起来,然后变成“块块”来资源共享。

  总之,在信息资源整合方面我们也刚刚起步。芜湖市信息化工作的一个特点就是突出应用。实际上,建好了信息高速通路,没有东西跑肯定是不行的。我想资源共享也是这样,首先不断鼓励大家去做一些硬件、软件系统,将公路建好,没有太多的钱,就不需要建高速,国道就行了,然后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提高信息化的应用水平,不断鼓励大家去应用,用得好,一方面加深人们对信息化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应用系统多了,人气也有了,信息化基础也有了,我们的公用数据库也会更加丰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