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宁地处湘西南边陲,辖18个乡镇、480个行政村、人口58万。属省定扶贫工作重点县,并纳入全省湘西地区开发范围,是全省信息产业建设重点示范县之一。2003年以来,新宁县委、县政府把推进信息化作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一项重大举措,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人民政府信息化办公室按照“统一规划,需求主导,整合资源,推动产业,保障安全”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电子政务建设工程,为实现新宁经济和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构建新平台。
一、着眼超前发展,科学谋划信息产业
新宁区位条件不优,经济基础不强,特别是受交通条件的制约和信息闭塞的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仍处于较低水平。但新宁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拥有崀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竹木、水利、矿产、牧草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新宁正如“养在深闺人未知”的一颗明珠,急待融入新的经济发展圈,展现其特有的魅力。党的十六大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为新宁打破交通瓶颈,借力信息资源共亨助推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是加大组织领导力度,推动信息产业发展
为推进建设,跟进管理,促进应用,增强服务,县里专门成立了以县委书记陈优秀为顾问,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小坚为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肖拥军为常务副组长的“新宁县信息化产业领导小组”,制定了《新宁县人民政府政府网站管理办法》及《新宁县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实施细则》,相继出台《新宁县经济信息市场管理办法》,并将电子政务建设、管理服务列入了县双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范围,从网站建设、网站管理、公共服务、安全保障四个方面对县直各部门及乡镇实施年终考核。每年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网站的维护和建设,对县信息化定员定编定职责定工资,保证正常运转。
二是加快完善站点建设,实现门户共建
。2003年市信息化办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着手筹建“邵阳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络”(中国邵阳绿网)。在总结和肯定新宁县前些年农村信息中介服务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后,决定先期筹建县级分网,并确定我县作为全市唯一的试点。2004年3月首先开通了“新宁县政府公众信息网”与“中国崀山旅游网”,并相继开通了“中国邵阳绿网新宁分网”及18个乡镇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
二、坚持城乡一体,稳步推进两项工程
一是推行政府上网工程
。2004年3月,县人民政府又确定了县政府办、县发展计划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人事局等46个政府职能部门率先推行电子政务建设,通过政府推动、部门实施,这些单位相继在政府门户网站建立了子网站,并逐步建设、完善“内部办公系统”。“县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网络系统”、“全县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工程”、县法制调纠办“行政执法监督系统平台”等已进入筹建实施阶段。“新宁县信息化‘十一五’建设发展规划”在2005年元月已编制完成交上级审议。
二是推行农村上网工程。
为解决发展高效农业,销售农副产品、转移农林剩余劳动力等缺技术、缺信息、缺服务的问题,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建设的通知”,按照“政府引导、中心承办、市场运作、服务三农”的思路。在清江桥乡、黄金瑶族乡、丰田乡实施电子政务“农村综合信息网络”建设试点,并将“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络”终端延伸到每个行政村,切实解决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其中清江桥乡党委、政府按村级后备领导班子人员标准,精心挑选了20个村的村级终端信息管理员,参加县人民政府信息化管理办公室组织的电子政务技能培训,并将电脑及网络设备配备到村,全部连上因特网正常运行。
三、整体开发利用,资源共享服务发展
我县电子政务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为奠定政府现代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基础、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实现政务公开、开展公共服务、增强政府监管、及时倾听公众意见、提高政府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发展县域经济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自政府门户网站开通以来,共收到公众投诉和留言908条,由政府部门回复的176条,其他也都一一作了回复处理。如2004年4月,我们从政府网站收到市政府网站转发来的信息,丰田乡群众反映有十几个村的大片松林毛虫危害严重,我们及时反馈信息,由林业部门研究措施,及时组织灭虫队伍,使大片松林免于毁损,深受群众的赞誉。
近两年通过农村综合信息直接组织、培训、转移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763人,引导农村劳动力自然转移2000余人;每年实现网上农副产品销售60多起,成交额在500万元以上。2005年,签订网上销售药材、生姜等农副产品销售合同4起,成交在200万元以上。为把我县的资源优势及时转变为商品经济优势建立了快捷的信息通道。从村级终端试点的运行效果来看,农村信息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能快速的掌握各类信息,有力地推动了乡镇工作方法的转型和行政效率的提高,提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然转移和培训转移率。更大范围、更大批量地解决了农副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农民能及时在村级终端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农业科技知识和市场行情,增强和拓展了农民的法律意识和产业思路,通过网络视频农民可以上网直接和在外地就业的子女进行网上交流,在政府网站留言、投诉,大大的缩短了农民和政府的距离,使政府的行政行为更加透明,进一步加深了农民对政府工作程序和工作作风的理解和信任,农民在村级网络终端能快速的得到疫情、灾情的信息和处理技术措施。提高县、乡镇、村三级的决策和执政能力,对促进农村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县信息化建设得到了来县考察的国家、省、市发改委领导和市委书记盛茂林的肯定和赞扬。